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娱乐频道 > 影评乐评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陈楚生发片已然迷失本色 你的EP是为谁而生呢?

 

CCTV.com  2007年12月03日 14:46  来源:  

  

  选秀歌手在唱片里突然迷失了本色,其实都是唱片公司给害的。

  这一次又轮到了陈楚生。原本以为像王啸坤、周笔畅和陈楚生这样的歌手,是最容易让制作人省心的,比赛时的个性展示已经为先期进行了音乐上的定位,可以说是为唱片公司先期就省下了一笔设计费用。可事实上除了王啸坤等少数几个歌手之外,许多唱片公司却总是喜欢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放着明明确确的定位不干,非要重起炉灶搞试验,大有不试遍全球流行的国际曲风就不罢休的精神,而这种做法以音乐的名义还可以解释为高估歌手的全能化才能,但实则上就是暴露出了很多唱片公司商业内行、音乐外行的本质。

  陈楚生本来就是一个朴实的歌手,他复古八十年代民谣的唱法,先不说有没有新意,创作是不是过于直白,至少他在很多作品中,是能够还原出一些二十几年前的音乐气质的,那就是干净、清新、纯粹和质朴。而这样的音乐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把箱琴,或者再加点小打之类的东西加加花,就已经足够展现出这种音乐的气质。可《原来我一直都不孤单》这张EP的制作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一方面想要抓住陈楚生音乐中的八十年代气质,另一方面却偏要为这些本来就已经被时代检验过的音乐形式,纷纷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一些华丽的手法,而效果呢?《寻找》的旋律本来就已经够《爸爸的草鞋》、够《垄上行》和《兰花草》了,但制作上却偏偏要强加上模拟混响的效果,就怕是人们不知道八十年代长得是啥样似的,把原来就已经够简洁的旋律,反而修饰得很乡村、很老土,而摇滚化的副歌也更凸显出陈楚生声线中力度不足的问题,拖泥带水之下,反而让应该出彩的高潮部分,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原来我一直都不孤单》中的Funk元素,显然是制作人展现它的需要远远超过了陈楚生自己的愿望,于是作品就变成了演唱是旋律化的,音乐是节奏化的,两者却永远融不到一块儿,最开始的时候,你甚至怀疑这是谁作的恶作剧,将陈楚生拿着曲谱试声的Demo放到了正式专辑里来了。三首原创作品中,倒是《有没有人告诉你》做出了味道,迷离的电鼓配上简洁的旋律,既复了古又现了代,而陈楚生的演绎也是整张EP最到位的,氛围的恰到好处,也让陈楚生除了可以唱出音符之外,还能表现出感情,并借由咽音、气声这些流行声乐必备小技巧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不再是为了出唱片而尝试而唱,而是为了让情绪升华而唱,作品的意境也因此显得更立体。其实,从这一点上来讲也不难看出,真正好的音乐不是靠技巧的堆积玩出来的,而是靠音乐来催化演唱者的情绪,使之能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演绎最恰到好处的情绪,用一个公式表达,那就是内在美大于外在美。

  《Sing》的翻唱倒算是有点意外,因为像Travis这种大牌英式乐队,由于主唱的声线个性太鲜明,所以不要说能够齐平甚至超越原唱,甚至就连凑合着应付,有时候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兴趣的可以参考陆毅翻唱Keane的作品《Everybody Changing》),而《Sing》虽然也达不到改造原作、超越原唱的高度,但正是因为开始的期望并没有定得很高,反而却有了一种还算不错的效果。歌曲最大的成功就是陈楚生用了一种民谣的手法来演绎这首流行摇滚小品,而如果你知道这首作品的音乐元素其实正是来自于苏格兰高地的一些民歌的话,那么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原本和英式并不沾边和对位的陈楚生,为何能够并不失败的完成这首作品的翻唱了,这就是所谓的民谣不分家。只是他在演绎Sing时的发音,仍然让人感到不是一般的别扭。《La La La》则堪称是整张专辑最大的败笔,Blues的轻松小调简直要了陈楚生的命,陈楚生的特点从来都是在节奏与旋律变化不大的空间里,以简朴的情绪表现细腻的感情,而这首曲子和《原来我一直都不孤单》,却偏偏都要用节奏来打乱陈楚生的情绪节奏,尤其是Blues音乐中尤其强调的节奏变化和旋律即兴,更是将陈楚生的声线捣得支离破碎,最后只剩下声音在唱,而情绪、意境和感性这些词则早就驾鹤西去不复返了。

如果没有“快乐男声”,这张EP所能呈现出的陈楚生的音乐感觉,就是没有感觉。它非常像是一个热爱卡拉OK的青年,自己在家录制的K歌专辑,喜欢唱啥就唱啥,什么时髦就唱什么,歌曲里只有歌声却没有音乐。甚至你都不能用投石问路去谅解唱片公司的“一番苦心”,按说像陈楚生这样的歌手,民谣的基调已经确立了,歌迷的群众基础也稳定了,尤其考虑到现在的粉丝群体特征,基本是偶像唱什么就听什么,就赞什么,从来不挑食,其实完全不用以市场来为专辑的“多元化”作借口,踏踏实实作适合歌手的本份就已经足够。试问对待陈楚生这么一位歌手,还有什么比“多元化”更不容易让整个音乐市场接受的实验了?而事实上的结果其实只有一个——你猜?

 

责编:刘岩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