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娱乐频道 > 原创·文学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柏杨长女追忆父亲:他一辈子乡音不改组图

 

CCTV.com  2008年04月30日 15:57  来源:新华网  

说起父亲去世,自己未能床前尽孝,郭素萍伤心落泪(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1998年,柏杨回到辉县探亲。郭素萍(左)搀着柏杨,柏杨和张香华紧紧拉着堂嫂的手。(郭素萍/供图)

昨日(29日)下午,商报记者驱车前往辉县柏杨老家常村镇常北村,对话柏杨长女郭素萍,讲述一个身为人父的柏杨。

故乡

欲建柏杨故居博物馆

沿着新乡市区往北百里,一个名叫常北村的村落沿太行山麓延伸,在这里,柏杨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昨日下午,一位84岁的老人在村头闲坐,“柏杨?好多年前回来过两三次,这名字很熟悉。”

69岁的村民郭本良是柏杨的堂侄子。听说堂叔过世,他停下了手中的农活,怔怔得说不出话来。

常北村村支书郑建设说:“村里一直有想法,要在柏杨老家原址上建一座故居博物馆,以此纪念他。”

对话

长女:他一辈子乡音不改

昨日晚8时,商报记者采访了柏杨的大女儿,现年70岁的郭素萍。

从记事至今,见过父亲不超过10次

商报记者:什么时候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

郭素萍:凌晨5时25分,听到家里电话响起,是台湾的号,我知道事情不好了。电话里,妹妹毛毛说父亲柏杨凌晨在台湾去世。

商报记者:与父亲感情如何?

郭素萍:挂上电话,眼泪止不住流。从我记事至今,见过父亲不超过10次。我不恨他,起码这么多年,我得到了父亲厚重的爱。

我们兄弟姐妹5人,与父亲的感情很深,我爸爸谁都亲,对谁都一样,和父亲通信后,父亲经常往家里寄东西,慢慢的经济条件才有好转,之前一贫如洗。我从没有怨恨过爸爸,这么多年,我毕竟得到了父亲厚重的爱。

商报记者:第一次见父亲是什么时候?

郭素萍:看过父亲的回忆录,以前的事情我不愿意提起。见爸爸第一次的时候,爸爸拉着我的手,拍着我的肩膀跟我说原谅爸爸吧,我说原谅爸爸了。

商报记者:怎么和父亲联系上的?

郭素萍:后来母亲改嫁,我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是别人告诉我他去了台湾。

1984年,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信,信上的署名是“郭立邦”,号定生。信里,父亲在问家人的下落 ,在打听他们的消息。看到那封信,我当时有了强烈的愿望,想见见父亲。

商报记者: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孩子们如何沟通?

郭素萍:从1984年跟父亲见过一面后,一直联系不 断。在我眼里,父亲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这么多年,电话费是家里最大的开支。电话里,父亲甚至有些絮叨,问这问那,问问家里人的情况好不好,问问孩子们现在读什么书。

和父亲在一起,我们从来不说他的书

商报记者: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郭素萍:他喜欢吃辉县的变蛋,喜欢辉县的香米,那种米一做出来满屋子都是香味,父亲一直念念不忘。这么多年,他的口音也没有变,还是一口家乡话,在香港跟父亲第一次见面,父女两人见面,别人听不懂,还要我翻译。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说话口音更重,满口的新乡话,身边的人都听不懂。

商报记者:看父亲的书吗?

郭素萍:(郭素萍的书柜里摆满了父亲的书,很多都是父亲送的。)和父亲在一起,我们从来不说他的书,尽管他的书我都看了。父亲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但我不同意,对待别人,还是要以宽容、鼓励的态度为主,“毕竟钢不是恨出来的”。

商报记者: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打算什么时候赴台?

郭素萍:现在还在办理赴台护照,父亲选择了海葬,兄弟姐妹还在等着我,等我过去了就给父亲办丧事。(记者 望开源 张高峰 实习生 张钰)

语录

“从记事至今,见过父亲不超过10次。我不恨他,起码这么多年,我得到了父亲厚重的爱。”——柏杨长女 郭素萍

责编:李明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