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之后,我们一同分享哪些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少年中国说》的现场朗诵拉开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端午特别节目《铭记》的帷幕。这群特殊的现场朗诵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在北京上大学的川籍学生,来自汶川、来自北川、来自绵阳……当这些孩子站在舞台中央讲述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带给他们以及家人的不同遭遇时,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再次想起那一幅幅或许今生都不会忘记的画面;孩子们同时带来的是思考,他们正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般,脸上的坚毅和勇敢让现场的每一个人看到的是中国明天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就是这样的一场地震让今年传统的端午节变得如此的特别,汶川大地震使许多人清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今日的这场相聚,已不再是仅仅为了纪念远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屈原,更是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梳理心情、分享感悟。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身处不同的领域,各自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这场地震中,他们却逃脱不离三种身份——亲历者、体验者和感受者。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这个特别的端午站上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特殊的“讲堂”,一场关于“灾难之后,我们一同分享哪些中国人的精神价值”的主题演讲,和我们共同分享的是他们看到的人性壮美与崇高、遭遇苦难时一个民族应有的坚强与尊严;他们体验到的爱国的涵义和人生的责任;以及他们感悟到的爱与珍惜……
痛定思痛 擂鼓战斗
“悲剧可以变成力量”,带来这般感悟的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汶川的灾情让这个端午的意义再次获得重生——“四川的很多地方都在现实显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面对灾难,我们是悲伤的,但是不能停在悲伤上,要把那个可悲的现实重新改造。于是,这个端午节就是个光明的节日,是个战斗的节日,是个擂鼓的节日,是一个抢救生命的节日。”
天塌女娲炼石补,山淹大禹向东引,山堵愚公挑起走,海深精卫当坑填……这些中华民族的古老传说映照着“中华民族不认命、敢跟天地争一争”的传统气魄。著名雕刻家钱绍武感悟道:“在天灾中激起了我们无穷的战斗的意志,战斗的结果必然是胜利的,这就是让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