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娱乐频道 > 原创·文学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云南白掌长臂猿面临灭绝(图)

 

CCTV.com  2008年06月10日 21:3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搜狐  

 “云南白掌长臂猿的消失是中国其他长臂猿步入灭绝的前兆。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其他长臂猿也将很快在中国消失。”

  日前,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WCS)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瑞士苏黎世大学刚刚结束的一次调查,发布了《中国长臂猿灭绝在即》的报告。报告写道,由于生活环境丧失、森林极度退化以及猎杀等原因,云南白掌长臂猿已在其主要分布区——滇西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彻底消失。

  参加调查的中方专家组组长、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灵长类专家蒋学龙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说,“云南白掌长臂猿是产在中国云南的特有亚种,如果这个亚种在中国消失,即意味着该亚种的灭绝。

  一次听不到猿声的生存调查

  2007 年11 月,来自瑞士的长臂猿保护联盟(GibbonConservationAlliance)召集苏黎世大学和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14人的科考队,对分布于滇西南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的白掌长臂猿(Hylobateslar)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蒋学龙说,之所以选择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进行,是因为在我国白掌长臂猿分布区范围内这里的可能性最大,至少在1993年还有13只生存的报道。

  科考队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鸣声调查法”,队员们在森林中寻找一个制高点作为“监听点”,每天天亮之前赶到这里监听,直到中午。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队员们会在每个地点都连续监听4天,如果一直没有长臂猿的叫声,又看不到它们的活动,就说明此地长臂猿生存的可能性很小。两个星期过去了,队员们没有听到一次猿声,更没有看到长臂猿的身影。

  考察结束之后,外方专家很沮丧,计划马上发布报告:宣布云南的白掌长臂猿灭绝。但蒋学龙不愿意过早盖棺定论,理由有二:一是按照国际惯例,至少50年才能宣布一个物种的灭绝;更重要的是白掌长臂猿另有两个分布地(普洱市孟连县和西盟县)未进行实地调查。“这些地区一定会进行全面调查,不管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们希望找到(白掌长臂猿存活的)证据,至少不要由我们这一代人来宣布它的灭绝。”蒋学龙说,但他也坦承,“希望很渺茫。”早在1994年,蒋学龙即与其导师王应祥教授曾经到过白掌长臂猿云南亚种的模式产地——孟连,但原来长臂猿分布的那片森林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橡胶树。

  即使幸运地找到了残存的白掌长臂猿,其前景也不乐观,蒋学龙说我们从白掌长臂猿的处境中得到一些警示,“现在开始反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为自然环境的保护做些什么,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长臂猿需要足够的栖息地

  1000多年前,长臂猿曾分布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最北延伸到黄河边上。从那时起,中国长臂猿99%的生活环境开始丧失,有许多种类在人类尚未认识前就消失了。时至今日,长臂猿仅分布在中国的西南部(主要集中在滇西南)的一些呈孤岛状的森林里,其他则零星地存在于广西和海南两省。

  作为原始森林里的旗舰物种,白掌长臂猿的困境,恰恰是中国正在急剧消失的原始森林和整个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 年以来,西双版纳州的新造橡胶林地达到了300万亩,全州橡胶地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615万亩。蒋学龙走过许多云南当地的林区,所有的地方都在大搞开发,长臂猿生活其中的森林遭到大肆砍伐,变成耕地或者橡胶林。蒋学龙无可奈何地说,“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是永远的矛盾,当地经济比较落后,怎么提保护呢?”

  “这个种群能否自然繁衍壮大,我没有信心。”蒋学龙说。长臂猿一般7、8岁才性成熟,而生育间隔又多在3年左右,一只雌性长臂猿一生也就生产4、5胎,因此长臂猿种群的恢复、数量的增长将是漫长而艰难的事情,并且需要

  足够的栖息地。

  此外,蒋学龙还建议:“种群数量少的长臂猿,是要予以重点保护,而数量相对较多的,也需要关注在先,不能再亡羊补牢,我们不能总是在做补救的工作。”

  2008-06-12 总第 288 期

责编:李明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