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娱乐频道 > 原创·文学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谁事谁绯:网络歌曲=民工歌曲?

 

CCTV.com  2008年12月25日 11:19  进入娱乐城堡  来源:央视网  

“看见蟑螂 我不怕不怕啦  
我神经比较大 不怕不怕不怕啦  
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  
麻痹也是勇敢表现  
一个人睡也不怕不怕啦  
勇气当棉被 不怕不怕不怕啦  
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  
太阳一定就快出现 …”


      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人们惊讶于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歌曲文化,之后遍地开花,花开的到处都是,什么品种都有、什么颜色都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些歌曲的被动倾听者,马路上街边小店的大喇叭、公交车上不知什么人的手机铃声、甚至是电视剧里的无聊配乐……因此,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两只蝴蝶》是怎么个调调。

两只蝴蝶

两只蝴蝶

      当动物都有了人的名字之后,人更加喜欢用动物称呼自己。爱了千年的狐太离谱,狼爱上羊太搞笑,为你变成狼人摸样太可怕,两只蝴蝶都天真以为自己是梁祝……我还是想说——“动物凶猛”,远离为妙。

      稍微对受众群体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热衷网络歌曲的人通常是非社会精英类人群。这部分人主要是些没有分辨力的小孩、不追求流行的中老年、偏远山区文化沙漠里的年轻人、在城务工的勤劳的乡亲们。他们的集中特点都是对于所读、所听、所看的东西选择性甚小,没有选择就没有对比。所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因而对于“美”没什么鉴赏力,更加没有分辨力。只要旋律顺口、歌词够劲,那么我就狠命唱,管你喜不喜欢。所以,在城市里,这些歌曲通常成了民工歌曲的代言词。民工大哥劳累了一天,会用手机播放这些“轻松”的音乐来排遣寂寞也是无可厚非的。

      网络在中国还主要属于社会精英在使用,而网络歌曲却主要属于“民工”团体,这种畸形的衍生产品,孕育出的流行其实是有一定根源的。这个根源《锵锵三人行》曾做出界定,如果你多少听过两首网络歌曲,你会发现这个奇妙的现象。拿《两只蝴蝶》来说,“亲爱的,你慢慢飞……”旋律基于中国最底层的民间秧歌“咚咚锵”的节奏。中国人普遍自古以来鲜有太过高深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基因,就是这种最简单、最草根的节奏,使中国人容易接受并喜爱。所以在这样一种网络音乐潮流袭来之际,中国的广大百姓集体陷入了无意识,网络歌曲才能在短时间内唱遍大江南北。如果你想从这一搓人里跳出来,那么,请珍爱生命,远离网络歌曲、远离民工歌曲。(圣诞漏漏/文)

央视网娱乐频道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特供央视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调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精彩推荐:

谁事谁绯:鲜奶和咖啡,哪一杯有毒?

谁事谁绯:张朝阳,拉丁魅力有多大?

谁事谁绯:让山寨版春晚来的更猛烈些吧!

谁事谁绯:今天,你换MSN签名了吗?

 

责编:赵璐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