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徐建华用心血延续古书画生命

文化艺术 工人日报 2016年05月19日 09:3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身边的大国工匠:徐建华用心血延续古书画生命

  “看我这马蹄刀,手打的,多好!现在都买不到了。”65岁的徐建华把手里的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件件他心爱的 “宝贝”:五六把大小不一的马蹄刀、几个长短薄厚不同的起子,一大把针锥儿,还有一把鬃刷。这些修复古书画的必备“家伙什儿”,已经陪伴了他42年。

  从故宫神武门进入,向西侧小路走上一段,拐上几个弯,就到了文保科技部。徐建华守护在这座古朴的院落里,用技艺、更是用心血延续古书画的生命,参与修复了《清明上河图》《游春图》《五牛图》等传世名作。

  “修裱全看‘力度’和‘火候’ ”

  古书画修复,讲究“洗揭补全”四个步骤——清洗画心、揭开背纸、重补破洞、精细全色。然而,修复中具体怎么操作,却要修复师根据文物的“病情”,精心开出“良方”。

  时至今日,徐建华印象最深的作品,仍是1977年他学满3年后第一次作为副手与“苏裱”名家杨文彬共同修复的《游春图》。

  作为隋代画家展子虔的唯一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世界公认最早的绢本绘画。历经千年岁月,画卷送来时断折甚多、残破不堪。

  “《游春图》是重彩青绿山水画,如何清洗是关键,处理不当极易掉色。”因此,上水淋洗前,要先用一定浓度的胶矾水轻刷在画心正面,达到固色效果。徐建华清楚地记得,当时光上胶这道工序,他就前前后后刷了三遍。

  而历经千年岁月,绢本已经非常薄,“纤维之间的拉力已经完全没有了,修补时稍不留意,就可能把画里面小人儿的头揭掉了”。半年多的时间里,师徒二人下笔小心翼翼、用力如履薄冰,终于让这幅流传千年的画作重现昔日光彩。 “要是保存得好,至少三五百年不用再裱了。”徐建华自信地说。

  “这行全是手和眼睛的功夫,调糨子的比例是多少、固色的胶需要刷几遍,其中的‘力度’和‘火候’很难用数字和文字准确表达,干得多了,才会熟能生巧。”但徐建华也坦言,要真正做到“修旧如旧”,相关的鉴定知识也必不可少。比如,纸分宣纸、皮纸、竹纸、麻纸,宋以前作品用麻纸,宋以后用皮纸;什么画用温水洗、什么画用热水洗;补纸、补绢、补颜色都有什么方法补……

  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徐建华必须不断突破新的技术难题。“干好这门手艺要持之以恒,更要不断创新。”在他看来,好技艺之所以能在历年历代中传承下来,就是在不断地积累和创新中,沿用了比较科学的方法。

  如今,徐建华是裱画室里资历最老的一位。在别人眼中“徐师傅的活儿可以免检”,但徐建华却说自己真正满意的却没几件。

  “这是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只有对自己有要求,才能越裱越好。”徐建华说。

  “当徒弟,你就得处处用心”

  2015年,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清明上河图》等283件珍贵书画藏品,一时间火爆京城,每天排队等待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样的场景让徐建华颇感欣慰,“老先生要是看到了,也一定会很高兴的。”他口中的“老先生”,正是当年亲手主持修复《清明上河图》的“苏裱”名家杨文彬。

  1974年,徐建华当兵复员被分配到故宫修复厂。因为能听懂无锡话,他被分配给杨文彬当徒弟,正赶上《清明上河图》的修复。

  “当徒弟,你就得处处用心。要跟师傅聊,盯着师傅干。只有学到要点、诀窍,才能真正立住脚”。当了徒弟的“小徐”,每天早早就到裱画室,打水、生炉子、拉煤,给师傅磨刀、备纸……什么活儿都抢着做。师傅趴在宽大红漆裱画案上干活时,他就站在旁边一刻不离。

  修复时,平日爱聊天的老先生“不言语了”。等修复工作圆满完成,脸上才会展露笑容。历经一年多,曾经伤痕累累的《清明上河图》重新焕发生机。

  徐建华师从老先生,学到最重要的本事是对待手艺的那份“态度”——不仅对待国宝级文物竭尽心力,对待任何一件文物都应当如此,因为“书画勿论价格,同等重要”。徐建华至今记得老先生说的那句话:“哪怕顾客拿张卫生纸来,咱也得裱好!”

  按照学这行的规矩,第一年托绫子、打糨子,第二年做立轴,第三年做手卷、册页——三年出徒。但徐建华坦言,“想真正把手艺学精了,至少要十年。”

  “想学好这行,需要耐得住寂寞”

  徐建华有一摞十分珍视的塑料夹子,里面一张张照片,记录了每次文物修复前后的面貌。

  “我徒弟高翔去年在武英殿看的就是这张画。”徐建华指着其中的两张照片说,2015年《梅花蕉叶图轴》在武英殿展览时,高翔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愣是没看出来补哪儿了。

  5年前,徐建华正式退休。可裱画室里徒弟多、师傅少,于是,他每天仍旧挤着公交车去故宫“上班”。

  如今,徐建华的主要精力用来带学生。他说,自己喜欢跟年轻人交流,“近几年分来的年轻人大多有美术、材料学等专业背景,思维也相对活跃”。

  院里曾推荐徐建华到北大学考古,也曾想请他当主任,都被他拒绝了。“我爱干业务,老师傅喜欢我,就是因为我没别的心,一心想干这个。”当年与他同批进来的年轻人已大多调走,甚至转行。唯有他,仍安心守着这门手艺。

  经历了岁月的打磨,他从风华正茂的小徒弟成为戴着花镜的老师傅,被视为这个行业里的“国宝级”专家。而随着故宫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底徐建华也被评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年过花甲的徐建华常常感到焦虑。对古书画文物来说,终归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蚀,修复工作必须与时间赛跑,用尽心力去延续文物的生命。

  “想学好这行,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既要有故宫这个平台,能够有机会见识真东西,还需要真心热爱、耐得住寂寞。”徐建华希望,这门手艺能久远地传承下去。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