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从“保卫北京话”开始 重拾对方言的敬畏

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6年06月08日 10:1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有媒体报道称, 5月31日,我国第一部地方语言状况的调查报告《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随后,北京市还将打响“保卫北京话”战役,将方言搬进课堂,让方言成为一门课程。

  北京话,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有着深刻记忆。不过能够理解北京话、听懂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很多北京话成为老人脑海里的记忆。难道这种文化的记忆只能存储到“语言博物馆”里?

  北京市语委办选择了拯救,他们将在中小学课堂开设方言课程。北京市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专家直指:这是违背有关规定的,和推广普通话的氛围极不协调。他们还认为,北京是一个文化城市,更是一个国际城市,如果北京人满口都是北京话,如何让别人听得懂?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也需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普通话经过了推广普及之后,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专家们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并且,重拾北京话实际上是对文化的敬畏。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文化。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发展演变的过程是十分珍贵的。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更好交流,这种决定是对的。只不过推广普通话和记住北京话原本不是矛盾的,两者之间不是天敌,而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就像我们目前推广的英语学习已经很好了,小学课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可是,并没有因为学习了英语,而影响了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

  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没有必要将北京话赶尽杀绝。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市语言部门“保卫北京话”的决定是正确的,让方言走进课堂不失为一种留存、保护语言文化的好措施。

  然而,日渐式微的何止是北京话?河南话、河北话、云南话、福建话等各地方的方言何尝不是同病相怜?据一项文化调查显示,目前的地方方言消失的速度相当快,已经有很多方言连语音都采集不到了。鉴于此,一些文化爱好者自费建立了“语言音频博物馆”。我们理应有包容地方方言的大度,学习方言不是为了消灭普通话,而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想起我们喜欢听的“粤语歌”和“闽粤歌”。这些歌曲就是对方言文化最好的记忆,我们在方言进课堂的时候,能否重拾一些“北京歌”、“河南歌”、“上海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从“保卫北京话”开始,让我们重拾对方言的敬畏。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