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北京故事”迎来戏曲版块 昆曲《望乡》亮相

戏剧演出 新华网 2016年08月01日 11:0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016“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进行到第四天,终于迎来了戏曲板块的首场演出,昆曲《望乡》将于8月5号、6号在北京大观园戏楼与观众见面。本次展演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共有涵盖话剧、舞剧、肢体剧、京剧、昆曲等多种形式的20部作品入围。从2013年开办至今,“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全国性的戏剧品牌活动。

  《望乡》是北方昆曲剧院根据传统昆剧《牧羊记》改编的全新小剧场戏曲。以全新的舞台设计、更加紧凑的剧情节奏和一流的主创阵容再次演绎那段传奇的历史公案。

  北方昆曲唱出家国情怀

  昆曲是个全国性的剧种,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孕育了南北昆曲不同的形态。不同于传统印象里对于昆曲的认知,唱遍才子佳人、吴侬软语的昆曲里,也有燕赵悲歌与家国情怀。今年入选“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的《望乡》就是北方昆曲的一个代表剧目。

  《望乡》原是昆曲《牧羊记》中的一折,讲述了汉武帝时期苏武牧羊的爱国故事。投降匈奴的李陵前去劝降苏武,却被他的义正词严说的羞愧而归。十九年后两人在北海边凄凄诀别,苏武得以荣归,李陵自刎而死。此次改编,北方昆曲剧院将苏武、李陵的心里历程与自身遭际相结合,在原著的基础上只删不改,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折子戏的精华。同时,又能以更为客观、辩证与现代的观点看待这对历史人物的性格悲剧,使戏剧在不失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视野。

  年轻艺术家以歌舞演故事

  当今国内,昆曲的传承者仅有八百多人。将这门古老又珍贵的艺术传承下去,成为了这些昆曲艺术家的使命。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们喜欢昆曲,首先要把最好的节目呈现给观众。小剧场舞台虽小,此次《望乡》的演出阵容却相当豪华。

  《望乡》的两位主演——袁国良与翁佳慧,都是新晋加入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昆曲艺术家。袁国良扮相持重,唱念俱佳,举手投足不仅有乃师计镇华先生苍凉、古朴、大气的表演艺术风格,更有属于自身独特的气质。而翁佳慧师出岳美缇老师,当年岳老师进京汇演,一折《望乡》技惊四座,为其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两位青年艺术家得大师真传又各具神韵,无疑是在当今昆剧舞台上演绎苏武与李陵的最佳人选。二位青年艺术家将如何演绎这段历史传奇,还需要观众朋友们走进戏院一探究竟。

  在昆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十五年来昆曲逐渐从剧团走进校园、从票友圈走入大众视线。从2002年开始,北方昆曲剧院与北京大学合作,在高校内演出了85轮折子戏。近年,北昆还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高参小”项目,将中国经典的传统艺术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一站、一立”中对传统戏曲有了最真切的体验。戏曲中所表达的真善美,所传递的忠孝节义等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每一个人,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小剧场戏剧给了传统戏曲一个更为直观的展示舞台,也为京城观众提供了新的休闲体验。现代都市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迷茫,戏曲这种历经时间淘洗的文化精粹就成为了人们抛开繁杂、回归内心一剂良方。

  2016“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为您准备了丰富的戏曲大餐:三百多年来首次将纳兰的故事搬上舞台的昆曲《纳兰》,以粤剧大师“任白唐”为故事蓝本创作的实验粤剧《浮世三生梦》,以及新编京剧《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都将在八月的北京小剧场与大家见面。这个周末,不妨抽出两个小时的空闲,走进北京大观园戏楼,欣赏一段昆曲,感受慢生活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推荐阅读 北京故事 | 现代视野
我要纠错编辑:方嘉欣 责任编辑:曹宇蕾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