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大圣来也”系列展演中严庆谷扮演的孙悟空。资料图片
京剧悟空戏在舞台上算不上少见,但像上海京剧院这般,把郑派悟空戏从年头演到年尾,也是难得一见。这当中,还有不少平日很少作为折子戏单独上演的冷门戏。9月4日,由上海京剧院策划并出品的“大圣来也——郑派悟空戏系列展演特别计划”完成了第三季励志篇《真假美猴王》连续两天的演出。
制作人兼主演的第三代郑(法祥)派传人严庆谷稍稍松了口气。《真假美猴王》自二三十年前由几位老演员在上海舞台演出之后,几乎再也没有上演过,这一次,为了恢复这出传统悟空戏,严庆谷和导演陈金山、艺术指导赵国华、文学顾问王涌石反复讨论,由上海京剧院青年编剧沈颖执笔,对剧本进行了重新编写。
“这一次的《真假美猴王》并不是以往的任何一个版本,因为之前的很多节奏和剧情已经不适应现在观众的需求。”严庆谷说,京剧《真假美猴王》版本众多,过去常演的版本会加入“女儿国”的内容,有些则会大段铺垫讲述“孙悟空杀死强盗被唐僧赶走”,这一次则更多地着墨于“真”“假”猴王间的争斗,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贴合《西游记》原著的内容。
2016年是农历猴年,在“大圣年”恢复“大圣戏”,是学了30年郑派悟空戏的严庆谷最大的心愿。他很庆幸,这个心愿一提出就得到他所在的上海京剧院的支持。这大半年里,很多场合,严庆谷都是一身黑色“大圣T恤”,印着郑派悟空戏的各式脸谱,向人们说讲悟空戏的前世今生。有时,严庆谷觉得自己就是位“行者”,整理、恢复和推广郑派悟空戏就像是一次西行之旅。
“这些年武戏式微,悟空戏在舞台上演得越来越少,学习悟空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上一代‘猴王’单是上海京剧院就有四五位,现在上海京剧院除了我,就只有我的一个徒弟,真害怕郑派悟空戏从我们这里断了根。”严庆谷说。
戏曲中的猴戏素来源远流长,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了《西游记》的剧本,而清代更是由宫廷大戏《升平宝筏》完整搬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到了民国时代,京剧连台本戏的《西游记》红极一时。近代以来,各大剧种各大流派的猴戏层出不穷,每家猴戏不仅表演风格不同,脸谱造型也是各有讲究。北派杨小楼的“一口钟”、郝振基的“鞋底子”、李万春的“倒栽桃”、李少春的“反葫芦”,都是猴戏脸谱,却是各异其趣。
严庆谷是南派郑法祥的第三代传人。郑法祥的猴戏脸谱是他1927年南下广州在大佛寺看到《悟空斗战胜佛》的线刻图时得来的灵感——桃形脸,蝶形鼻,有粗犷的腮纹,是一只有思想的“大猴”。严庆谷说,郑法祥一直不喜欢猴戏这个叫法,认为那样就把这个种类给叫小了,一直坚持称之为“大圣戏”。郑法祥的“大圣戏”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在舞台上也曾盛极一时。
“悟空戏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不光表演要好,身形要灵活,场上要翻腾、出彩,武功还得全面,孙悟空不仅要耍金箍棒,还要从天兵天将或妖怪手中夺过兵器耍弄一番,以此显示他的神通广大和调皮个性,因此,演悟空戏的演员必须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才行。”严庆谷说,对于这种独特的高难度表演,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出手”,“出手”是南派悟空戏的一大看点。
此次系列展演中的《真假美猴王》,真假猴王的对战惹来叫好不断。严庆谷饰演孙悟空,他的徒弟郝杰饰演六耳猕猴,戏里真假猴王对决,戏外师徒携手演绎。真假猴王的武戏都十分繁重,不仅有大量的“出手”,最后两位猴王还从近3米高的高台翻下,展现“双人下高”绝技,十分惊险。严庆谷饰演的孙悟空在剧中还有不少唱段,吐露孙悟空的心声。
严庆谷说,这次整理恢复出来的《真假美猴王》唱腔有不少新意,由作曲家金国贤担任唱腔设计,秉承“传统,但不陈旧”的理念,将传统音乐元素加以重新整合,最终呈现出使内外行观众都耳熟能详的唱段。全剧唱腔的一大亮点是一段五人合唱,在形式上借鉴了南派京剧,由多位演员一人接着一句轮流演唱,这在南派京剧中被称为“五音联弹”,即使在众多南派剧目中这样的唱腔表现也不常见。
说到自己和郑派悟空戏的渊源,严庆谷说:“学郑派刚入门的时候,真的特别难。经过10年练习,才慢慢感觉到,稍微能进入郑派的表演体系中了。到今年,学习郑派30年,刚刚找到一些感觉,才敢拿出来演。但所会的也还只是皮毛,能演的不过六出。”从年初到现在,系列展演上演了《齐天大圣》《五百年后孙悟空》《真假美猴王》,接下来还要演《闹天宫》《借扇》和《金刀阵》。《金刀阵》是郑派独有的剧目。
“这次重排郑派悟空戏,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从文本、唱腔、舞美及表演等多方面都做了不失新意的探索与尝试,我们力图让郑派悟空戏与时俱进、常演常新。”严庆谷说,把悟空戏传承下去是我的使命,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一起来传承悟空戏,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看悟空戏。(本报记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