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许嘉璐先生谈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

文化艺术 来源:央视网 2016年10月11日 11: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 由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将于10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日前在中国文化院召开了论坛预备会。主办方代表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先生,北京三智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理事长高斌先生以及数名国内阳明学专家学者出席了预备会。在会议上,许院长发表重要讲话,并与学者共谈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许院长指出:本次论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规格最高、规模较大、影响最大的关于阳明心学的学术研讨会。王阳明思想本身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开掘的地方,是当今中国思想研究的宝库。

       探讨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抓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为什么习主席如此重视“知行合一”?从思想发展规律看,任何学术都会经历酝酿-生成-兴盛-细化-衰落,再由新学说、新思想总结前人,开辟新风,取而代之,周而复始,盘旋而上这样的过程。阳明心学的提出正值宋明理学达到空前繁盛时期,学人迷失于其庞大复杂的体系,研究亦趋于支离琐碎,渐渐背离儒学本意。“知行合一”矛头直指当时“空谈误国”之风,可谓一付济世良药,虽然一时反对者众,蜚语纷然,可是还是迅速得到社会认可。对比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不就是不断追求“知行合一”的过程吗?从土地革命到万里长征,从改革开放到提高民生,无不是在实践为人民、为百姓谋幸福的宗旨。今天我们面临着各种主义与思潮的论战,各种空谈与口号的误导,术语层出不穷的陷阱,更要旗帜鲜明地用“知行合一”扫荡一切理论脱离实际的歪风,大兴实践之风,用实实在在的“行”,即现在常说的真抓实干富国兴邦。

      第二,“致良知”是“知行合一”背后的理论支撑。阳明心学应时代需要而生,目的是为了指明当时社会和民族的前进方向,为了挽救世道人心。因此他一再强调,他所说的“知”,是知“理”、知“性”、知“心”。而这“心”则是“扪心自问”的那个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今天我们讨论阳明心学,同样面临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道德伦理水平下降和信仰缺失的问题。如何针对时弊树立信仰?如何把中国人民上万年努力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承下去,把中国知识精英几千年苦苦思索与研究传承下来的文脉继续下去?如何用它来帮助党中央抵御住消极的、腐败的社会浊流?这是关系中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知行合一”决不是一句口号,要呼吁社会“致良知”,发现“人人皆有良知”,让“天理良心”重新走进老百姓的心

      第三,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儒释道思想的集大成者,体现了理论的包容性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华在于“和”,不仅体现在人际关系、天人关系上,也体现在各种学术理论和宗教思想不断融合之中。王阳明批判地继承了程朱的“格物致知”之学、禅宗的“明心见性”之说,在兼容并蓄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术思路,终成一代宗师。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智慧。纵观现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后现代解构主义盛行、建构资源匮乏,造成信仰缺失,社会离散等诸多问题。世界需要精神文明的重建,需要能够融合古今中外先进文明的智慧,需要面向未来抉择人类的共同命运。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胸怀天下的气度和海纳百川的智慧,正是我们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我们今天研究王阳明,就是应该继承他的胆识和勇气,而且具有比他更宏阔的眼光和更高而深邃的思想。

      最后,我们这些学者自己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让阳明思想落地,和百姓生活结合,是本次论坛的落脚点。本次论坛既要有学术的深度,理论的高度,又要有振聋发聩的响度。理论是基础,没有比较完善而系统的理论作为基础的“学术”,是经不起推敲的散沙。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行乃知之诚”,一切落实到行动中才是真正的“知”。任何学术讨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应重点考虑现实社会的需要,把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开掘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论坛向社会发出倡议,通过各种媒体、文化载体、文创活动,让社会直接感受到阳明思想的内涵,还要提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性意见。希望通过举办数次这样的论坛,涌现出一批宣传阳明心学、践行阳明思想的先知先觉者,让“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七个字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真正进入到老百姓心里。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