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许嘉璐:阳明心学是治疗今天社会癌症的一剂良药

文化艺术 来源:央视网 2016年10月13日 15:4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由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将于10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论坛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院院长、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说:“本次论坛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规格最高、规模较大、影响最大的关于阳明心学的学术研讨会。”

在论坛前夕,10月12日,主办方特意在北京中国文化院安排了一场媒体联合采访会,让各家媒体有幸采访到许嘉璐。他向记者介绍了本届论坛筹备情况,并谈了王阳明在今天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型人才。对一些人认为的“从民间到官方,现在有一股王阳明热”的观点,许嘉璐不敢苟同。

他说:“我没有感觉到阳明热。太阳很热,我头顶的灯泡很热,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它们的热。它们也许还很冷,很寂寞,很悲哀。在中国,只有很少的人知道王阳明,连一个省级的研讨会都没有。而我希望这次论坛能开一个好头,唤起人们心中的良知,为树立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做出努力,让阳明心学思想真正进入每个中国老百姓的心窝。”    

这个世界会好吗?

首先,许嘉璐忧心忡忡地从一个问题讲起,“世界如此之快是好事,还是坏事?”

许嘉璐说,当今世界,风险和危机无处不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不平等加剧,加上不时爆发的冲突、战争和恐怖活动、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人类怎么了?人类的命运命悬一线。”许多国家的智者不断发出人类正面临自我毁灭的警示。

许嘉璐先生

许嘉璐先生

在我们国家,社会道德的滑坡,信仰的缺失,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同样存在。“怎么办?“许嘉璐说:“增加警察。警察不够,再增加辅警。再不够,把退休的大娘请出来,带上红箍帮忙维护社会治安。这真的有用,北京朝阳区的许多案子都是那些朝阳大妈们破获的。但是能把所有的问题根本解决呢?不能。我本是教授训诂学、音韵学的,是治器不是治道的。但这30年逼得我不得不去关注社会,关注国际。一观察,我找到了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人心。”

许嘉璐谈到,回看历史,中国的历代大儒其实一直在寻求人心灵问题的解决。“而阳明心学的作用,就在于它是治疗当今社会癌症的一剂良药。”

许嘉璐认为,中国是一个很怪的国家,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道教传入中国,而后又有各种思想各种宗教传入中国。但在中国的土地上,宗教战争一次也没有发生过,为什么?“因为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要中庸,二要和合,三要反求诸己。都是为了以和为贵。南北朝时释与儒互通,佛教本身求和平,求安详,释迦牟尼最早提倡男女平等。原始佛教就包含着避免战争的理念,与中华文化融合。道教包含长生久视的理念,所以也要求身心和合,物我和合。南北朝几家宗教学说争论,不但没有引发战争,反而相互学习。而作为儒家的王阳明,也受到过佛家的影响,并将佛家思想的精华融入到儒家。‘心即理,理即心,’不是王阳明的发明,是唐朝和尚说的。儒家从佛教那里学到了形而上的方法,王阳明的心学跟佛教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而反观世界史,特别是号称“世界中心”的欧洲,自古以来,不同信仰之间,一种信仰的不同宗派之间往往都是兵戎相见、血光滔天,直到今天这种趋势仍旧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儒释道为什么能够相融共进,这种经验是极其宝贵的,也是今天的世界所需要的。

“致良知”

许嘉璐认为,在政治家眼中,王阳明的学说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深思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多个场合提到王阳明或引用王阳明的学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更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就在几个月前,许嘉璐去了一趟王阳明的故乡浙江余姚。他参观了王阳明故居纪念馆,并感慨:“何为死而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春秋鲁国的左丘明提出‘死而不朽,何谓也。’是说身体虽然死亡而言论、功绩等长存的才叫死而不朽,那么王阳明他这样一位虽已离去近500年的历史先贤,但他的为人德行、言论、功业却被世代众人所传诵,是真正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之人。”

但许嘉璐最感佩王阳明的,不是他做到了人生的“三不朽”,而是“倾其一生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许嘉璐说:“孔子、孟子等至圣先贤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才是真正的儒学传统,儒生们倾其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王阳明不是为了当官而读书,他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来关照自己,让自己做一个圣贤的人。他被贬谪贵州龙场驿以前,学问有三次变化,悟道之后,又有三次变化。每次变化都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他的心是无限大的,包含着宇宙。”

许嘉璐认为,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有了致良知,才能够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致良知的外部表现。致良知是知行合一背后的理论支撑。阳明心学应时代需要而生,目的是为了指明当时社会和民族的前进方向,为了挽救世道人心。因此他一再强调,他所说的‘知’,是知‘理’、知‘性’、知‘心’。而这‘心’则是‘扪心自问’的那个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今天我们讨论阳明心学,同样面临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道德伦理水平下降和信仰缺失的问题。如何针对时弊树立信仰?如何把中国人民上万年努力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承下去,把中国知识精英几千年苦苦思索与研究传承下来的文脉继续下去?如何用它来帮助党中央抵御住消极的、腐败的社会浊流?这是关系中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知行合一’决不是一句口号,要呼吁社会‘致良知’,发现‘人人皆有良知’,让‘天理良心’重新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王阳明学说“应该纳入义务教育”,“更应该进党校”

对于“王阳明的思想精华和相关学说是否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编入教材”的问题,许嘉璐回答:“王阳明的学说是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之大成,所以一定要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但不能操之过急。和孔孟学说相比,王阳明的学说并不是很热,还是很冷清的。而教育系统的领导人、教材编订者和老师们的知识、领悟、准备都没有到位。因此,我们首先要先在学术界动员起来,让大家知道其重要性,这需要时间。另外不能原原本本的将阳明学说选入课本,要有所删改,注意形式和内容,比如多放一些格言,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编入教材。”

活的文化在哪里呢?许嘉璐给出的答复是:“文化活在街道上、屋檐下、在人的心里。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如果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学者的书斋里或研讨会上,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已经死亡了。”

许嘉璐遗憾地说,像易中天这样被人喜闻乐道的学者太少了。“如果中国有一千个易中天,就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你要觉得易中天讲的不好,你可以去讲啊,每个人都去讲,每个人都去成为易中天,那传统文化就是活的文化。所以,我们应当更为积极地开展工作。学理研究仍然是基础,但也不能只坐在书斋,还要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要把传统文化推向民众、推进生活。只有满足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渴望,才能建立起持久的和谐。”

许嘉璐一再提到,学者包括他自己并不是民众的导师。“我们并不一定比老百姓做得更好、体会更深,我们只是先知先觉的人。我们更像是酒店里的Morning Call(编者注:叫醒服务),我们的工作是唤醒。”

眼下,首届阳明论坛就是一个唤醒,一个酒店的Morning Call。“我呼吁了好久。我在一篇文章里讲过:‘没有文化的建设是建在沙滩上的大厦。’在社会的转型期,在时代的转型期,人的思想应从利益和金钱至上的观念中转过来,转到爱和良知上来。我们该用王阳明‘简约明白’的方法给百姓把这些道理讲清楚。”

现场记者提问

现场记者提问

在采访的最后,许嘉璐说,阳明思想不仅应该进学校,更急迫的,应该首先进党校,“老百姓是善良的,许多社会不良风气恰恰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造成的,比如贪污腐败等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也是社会潮流的引领者、推动者。只有他们提高修身做人、为官为政的水平,才能带动、辐射社会各界更好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扎实的文化基础。”

文/彭治国

 

推荐阅读 许嘉璐 |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