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人民日报:坚持守正创新 繁荣文艺创作

戏剧演出 来源:人民网 2016年11月23日 11:0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就当下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是要处理好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坚守文艺审美理想,而非以金钱为本位

  ●优秀文艺创作是创作者与人民一同体验情感陶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道德升华的过程,始终需要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支撑

  ●广大文艺工作者既要以开放胸襟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又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文艺发展实际融会贯通,建构有中国风骨、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求真务实的文艺评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讲话守正创新,在辩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文艺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时代任务,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要求,为今天的文艺发展繁荣指出了方向。

  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

  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一个重要面向,是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面对这一时代挑战,需要全面认识今天的文艺工作现实,不能不承认,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文艺创作者,缺乏水滴石穿、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有的甚至以丑为美、颠覆崇高,文艺生命力逐渐被金钱所腐蚀,失去了方向。

  就当下而言,要推出不负时代的优秀作品,关键是要处理好文艺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文艺的健康发展,需要始终坚持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坚守文艺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文艺创作应该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它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遭遇新的挑战,也在实践推动下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延安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文艺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改革开放至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强调与倡导。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遵循创作规律,不断推动文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殷切希望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以文艺扬中国之精神、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兴民族之伟业。“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文艺如何创新?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文艺工作者“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情画意,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滋养创作,这是文艺创新的根本路径。文艺工作者如果脱离了人民,将永远失去创作灵感,剩下的将只是虚妄的泡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二是要耐得住寂寞。要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广大文艺创作者必须克服浮躁心理,要沉得住气、留得住风骨、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优秀文艺创作是创作者与人民一同体验情感陶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道德升华的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支撑,优秀的文艺创作者,只有树立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清冷和寂寞,才能获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最终创作出给人巨大心灵震撼的文艺力作。

  三是要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更是文艺不断创新表达的主题。如今文艺界存在回避高尚、颠覆经典、照搬西方、恶搞英雄等现象,有时情况还比较严重,有人还以此为新潮,跌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如果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弘扬主旋律,人民在文艺作品中就难以享受真善美的熏陶,文化发展将走上歧路。

  国运兴则文运兴,优秀的文艺作品承载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梦想,标识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中华民族正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这也是文艺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

  发挥文艺评论功能,促进文艺健康发展

  文艺评论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文艺批评领域的运用和体现。文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文艺评论。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文艺评论者食洋不化,盲目吹捧西方的文艺作品,以西方文艺理论为圭臬,裁剪中国文艺审美,度量中国文艺创作,阐释中国文艺实践,存在“强制阐释”和“过度阐释”的现象。还有的人不从历史的、美学的立场出发,而是从金钱的、商业的立场出发,以点击率、收视率、销售量为唯一依据,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一些文艺评论家面对低级趣味噤若寒蝉,并深陷“人情批评”“圈子批评”“红包批评”等流弊。针对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

  如何甄别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殷切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艺作为观照国运世情、百姓生活的产物,成就光辉灿烂,对文艺作品进行评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坚守和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坚持文艺评论人民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的辩证统一。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既要以开放胸襟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来文艺有益精华,又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文艺发展实际融会贯通,建构有中国风骨、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求真务实的文艺评论体系,以此发挥文艺评论促进文艺健康发展的应有功能。

  总的来说,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人民币为中心;文艺创新要遵循文艺创作规律,文艺作品才会既有“高原”又出“高峰”;文艺评论家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文艺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公道评价。文艺界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真理以守正,开拓发展求创新,潜心聚气,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努力书写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为深圳大学副校长)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22日 14 版)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