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大山和他的单口喜剧:从离开到回归 不想进演播室

戏剧演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年01月03日 11:1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大山和他的单口喜剧:从离开到回归不想进演播室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著名“洋笑星”,文化使者大山的单口喜剧《大山侃大山》将于2017年1月13日至15日在繁星戏剧村与北京的观众见面。近几年脱离大众媒体回归小舞台的他,把西方的“stand-up comedy”和中国的单口相声相结合,尝试一种更适合时代的现场喜剧形式。

  《大山侃大山》是“脱口秀”吗?

  大山不愿意将《大山侃大山》定义为“脱口秀”。在西方这种现场表演的艺术形式叫做“stand-up comedy”,并非中国常说的“talk show”。“叫‘talk show’是误传,类似于《鲁豫有约》几个人在一起聊天才是‘talk show’,不过在中国已经约定俗成将单口喜剧叫做‘脱口秀’了” ,大山讲到。

  如果按中国“脱口秀”的叫法,《大山侃大山》也有所不同。大山表示,虽然“脱口秀”是一个统称,轻松幽默的说话都可以叫做“脱口秀”,但它本身比较随意、简单,大多没有反复欣赏的价值。而《大山侃大山》是经过反复磨练、精心设计的精品节目,在剧场中进行现场表演,有反复欣赏的价值。

  大山从小看西方的“stand-up comedy”,来中国后又学习了相声表演。他在中国学习、生活了近30年,自己身上也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于是他将西方的“stand-up comedy”和中国的单口相声相结合。不同于相声拿腔作调、讲传统典故,《大山侃大山》是大山的原创内容,从个人角度出发,讲发生在他身上和身边的故事,或者讲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从离开喜剧到回归喜剧

  事实上,大山1998年左右就脱离相声了,只是由于电视传播的原因,再加上偶尔客串节目,大家印象上中的他一直是说“相声的外国人”。为什么要离开?大山谈到,当时没有相声俱乐部等场所,相声的发展没有土壤,脱离生活,变成了演播室艺术,他感到自己在相声上很难再有发展。

  离开相声的大山开始投向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初来中国的时候我就想在连接中西之间做点事情,可能是贸易也可能是其他,想法还很模糊,后来有机会接触到相声,又上了电视台演小品,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洋笑星,但一直不愿意被局限在喜剧这个领域里。”2010年他被任命为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总代表,2012年他被任命为加拿大中国亲善大使。

  他进一步讲道:“但回过头来想,我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喜剧,因为喜剧是感情的交流,可以深入人心。我通过喜剧被大家接受并记住,所以这次我想重新回去做喜剧。中西之间有差异,但彼此都渴望相互了解,我以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的身份站在中间,希望可以促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

  单口喜剧属于剧场而非演播室

  而这次重新回归喜剧舞台,大山做了诸多的积累和准备。他从2013年底开始尝试,进到小剧场、书吧、咖啡馆、餐厅,在反复锻炼中完善自己的表演。2015-2016年间他去到50多所国内外高校做表演,完善创作素材。现在,他的表演基本成型,于是他想开发规范的运作。

  “就目前中国的脱口秀‘行业’来看,在中国专门做“stand-up”这类现场脱口秀可能不超过10个人,大部分知名度不高。《大山侃大山》就是想带个头、做个示范,希望能带动现场喜剧市场的发展,”大山介绍。

  《大山侃大山》推出之后,大山收到不少电视台和网络平台的邀约,但他刻意与它们保持着距离。他认为,单口喜剧应该属于剧场而非演播室,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很重要,进到演播室就变味了。他更喜欢这种“一个人的喜剧专场”,可以在传统里做新的尝试。

  他透露,自己在《大山侃大山》里运用了很多“反着说” 的手法。“我会讲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反差异’,实际上就是没有差异。会讲很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东西,但我能说出理,让大家觉得,其实印象中的西方很中国,印象中的中国很西方。”

推荐阅读 喜剧 | 单口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