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评论:送票培育不了演出市场

戏剧演出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年01月10日 09: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元旦刚过,某地启动了一项重要惠民工程:在省内主要城市开展惠民演出季。按照当地的说法,此举不单能让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更能对培育演出市场起到重要作用。此话听来没错,但结合演出售票的实际来看,后者的成效微乎其微。笔者曾现场观看演出季的两场演出,惠民票价多为20元、30元。即便如此,剧场的回答仍然是“卖的票没几张,都是送的”。靠送票来培育演出市场,这种思路值得讨论。

  演出领域未来将成为朝阳产业的论点,在国内持续多年。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当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层次时,对文化的消费会显著增长。由此,包括剧场演出在内的文化产业,势必会迎来利好发展前景,逐步培育民众的欣赏习惯也在情理之中。但在怎么培育上,不少地方政府仍有误区,文首的做法就是典型代表。按照某些负责人的想法,培育演出市场首先要让观众走进来,观众不买票就送,等观众养成了看戏的习惯,再提价卖票。这其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没弄清公共文化服务与走市场之间的关系,二是赠票很可能导致恶性循环,拉低民众对演出的期待。试问,事先宣传要卖票的演出,最后以全场超九成赠票收场,买票的观众会怎么想?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都给予倾斜。说到底,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本质上是对民众文化权益的根本保障,而非文化消费。培育文化市场,应该从供给侧来做文章,替观众想想为什么要买票进来。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出人出戏,多出精品,让走进来的观众在走出去后自愿成为“宣传员”;二是加大宣传,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演出知名度;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剧场的软硬件水平。

  众所周知,培育演出市场绝非一日之功,靠赠票实现满场上座率是揠苗助长、欲速不达。唯有拿出长远的规划、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有一定成效。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