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北影节微影专场论坛举行 众大咖纵论中国电影分众之路

电影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4月19日 10:1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4月18日下午,由微影时代主办、《看电影》杂志协办的微影娱乐数据沙龙第三期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微影时代专场论坛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论坛邀请到百老汇电影中心总监麦圣希,制片人、哪吒兄弟影业创始人杨城(代表作《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等),《十二公民》编剧韩景龙,《少年巴比伦》导演相国强作为嘉宾,《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作为主持人,与到场的近百名媒体及观众一起,围绕着“互联网时代 中国电影的分众化之路”的主题展开讨论。

        揭秘分众时代的中国电影多样化迷思

        国产电影近些年呈现井喷式发展,并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影片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满足不同观影群体的需求。“小妞电影”、青春片、粉丝电影、综艺电影、宠物电影等新晋类型影片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类型影片的涌现,极大的满足了观影群体多元化的娱乐需求,并且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如何紧锁观众的细分诉求,成为行业持续解码的谜题。

         在导演相国强看来,电影更的多是情绪传达,只要情绪准确有效地传达给观众,观众就能够被打动,而电影的类型只有文艺片和大众片两种,一般大众很少会去影院观看文艺影片,所以创作者应该尝试做到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平衡,比如借鉴商业片的手法来展现文艺影片,这方面韩国电影《汉江怪物》《老男孩》以及导演诺兰就做的很好。

         另一方面,相国强觉得应该让导演干自己所擅长的类型影片,同时在影片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导演最大限度的完成发挥,从本体电影当中找到他要的东西,并且将其极致化,这样有利于导演个人情绪的准确传达,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

         作为编剧的韩景龙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终归都是电影,只不过在电影这个内核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表现类型,满足不同的观众需求,编剧的工作更多的是来帮助导演完成他的想法,迎合影片的目标受众。

         而有关文艺片、小众影片与商业影片的差别,韩景龙以其编剧的《十二公民》为例,因为是文艺片,所以不会直接说谁是凶手,而是在电影情节的进展中让观众思考更加深刻的问题,如果是商业影片的话,才会追求一个结果。

         麦圣希站在影院的角度认为,不管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或者其他类型的影片,应该做到让观看影片的绝大多数观众都能看得懂,要有比较强的普适性,能够让观众通过影片接收并理解导演的观点,进而产生思考,太过于极端或者晦涩的影片,会让观众敬而远之。

         在谈到百老汇对于艺术影片的支持时,麦圣希说“百老汇有三个影厅,我们都希望能够放映艺术片,因为这是我们存在的初衷及意义,想要创造一个适合观众观看、思考艺术影片的场所,培养艺术影片的市场。受制于优秀的艺术影片片源较少的限制,我们也会排一些商业大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商业片吸引来的观众关注到艺术影片,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艺术影片,提升了艺术影片的曝光量,并扩大了艺术影片的观看群体。”

         麦圣希表示,百老汇在艺术影片的排片上,会考虑在不同地域的人对不同影片的认同感,比如在香港就会多排《一念无明》,因为影片讲的就是香港底层人的故事,而在北京就会多排影片《八月》。另外百老汇也会对新导演有排片政策的倾斜,帮助年轻的、好的导演有更多彰显自我的机会。

         开掘“互联网+艺术电影”的另一种市场可能

         艺术电影作为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其在发行市场中遭遇的困境此前也一直是行业痛点,陷入了“作品上映—展开讨论—呼吁扶持艺术电影—影片下线—热情冷却—呼声停止”的怪圈中,如今娱乐领域消费升级的趋势,观众娱乐需求越来越细分,互联网的兴起,都将为艺术电影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麦圣希认为艺术片并非是很闷的影片类型,是要看电影放映终端提供怎样的观影环境及氛围,能够慢慢培养观众对艺术影片的需求,让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很多时候艺术影片的口碑来不及发酵就丢掉了排片。互联网的兴起,尽管不能在短时间内在大众范围内培养起艺术影片的观影习惯,但却能够帮助艺术影片的口碑发酵的更快、更广,能够让影片的口碑在短时间内影响到更多的人,并激发他们的观影需求,从而慢慢的培养中国艺术影片的市场。

         导演相国强觉得艺术影片的创作的很大一个瓶颈就是缺乏资金渠道的支持。在过往的中国艺术电影市场,只有少数的几位导演如贾樟柯等,可以通过海外发行获得成本的回收,进而循环做电影。随着互联网发展,很多视频网站平台为艺术影片提供了放映的平台,并且可以通过点击付费的模式,帮助所有艺术影片去做成本的回收,继而帮助艺术影片的创作者可以有资金、有动力的持续做下去。

         与此同时,互联网可以为艺术影片提供一个长线的播放方式,让艺术影片通过例如视频网站等走出一个长效的收益。在国家层面则应该给艺术影片更多的支持和包容。

         谈到艺术影片,韩景龙认为艺术影片其实是给了创作者一个自身才华展示的机会,商业片为了满足市场及观众的需求,更多的是机械的展示。互联网的兴起,视频网站为艺术影片提供的播放机会,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以有更加便捷的观影机会。

         从上一场活动现场匆匆赶来的制片人杨城认为,中国的艺术电影氛围目前不如西方比如法国那样浓郁,这可能和我国的国情有关,所有人追求经济效益的产出,致使大家不愿意将精力向艺术影片倾斜,另外艺术影片的票房收益有限,且艺术高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让很多投资方都望而却步。未来自己会做既有艺术风格、故事性也比较强的电影项目,吸引更多的观众,来攫取更多的收益。

         谈及互联网发展对于艺术影片的促进作用时,杨城毫不掩饰欣喜之情,“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找到目标受众,比如通过不同的电影评分网站或者售票平台,看到观影群体的构成、语言方式、思维习惯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分析市场。另外互联网的视频播出平台,也为艺术影片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机会,弥补了国内艺术院线相对匮乏的局面。”

        《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在做总结发言时表示,百老汇想再开多少家,取决于艺术电影的质量,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不同,它应该是长线化,有着严苛的考量,能否吸引观众一而再再而三的观看,这就又回到了创作的本源。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微影时代也一直在通过自身的优势,来助推中国艺术影片、分众发行的发展。微影时代参与出品或发行的《心迷宫》、《喜马拉雅天梯》、《我们诞生在中国》等艺术电影、纪录电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票房成绩,并通过各大电影节以及影展的形式,为艺术影片、分众影片进行最大限度的传播。微影时代通过助推中国电影类型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为艺术电影市场呈现更大的商业潜力,并为大众商业电影的创作、创新,提供更丰富的养分。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