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中国美术要立足中国文化

文化艺术 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0日 09:1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不能任由不良市场吞噬学术

  中国画强元课题推出6年多了,得到了人民日报社和多方面人士的支持,从举办的“中国画强元课题10人学术提名展”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的形势也需要这样的课题发挥更大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改革开放近4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世界瞩目,文化环境很开放、自由,这为美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但自由的环境快速催生的市场化几乎吞噬了学术,优秀艺术家因对学术与信念的坚守,反而在大众眼里变得很另类,而美术史是要靠作品和艺术家的思想支撑的,所以现在确实到了需要从美术史角度梳理、总结的时候了。关键是怎么梳理,用什么标准梳理。在这方面,中国画强元课题组用数年时间,做了大量研究与探索,发表了系列研究文章。从这次展览入展画家选择上来看,显然是非常慎重,每位画家都有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创新的面貌、个人独特的风格,尤其具有各自学术上的深度探索或独到建树,这很好地坚持了课题最初的核心主旨,有继续深入研究、探索下去的必要。

  用文化自信建设民族艺术“强元”

  “强元”是理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口号。大而空的口号基本上不起作用,比如“要呼唤大师”“要加强美术”“要做大做强”等。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口号大都是很具体的,比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讲话要和气”等,很有作用。我们发展中国美术,就要强中国这一“元”。中国人要有全球眼光、全球战略,心怀世界,但是要注意我们的立足点或者说“根”永远是中华文化这一元。近几十年,在西方强势的舆论攻击下,使得一些中国人崇洋媚外,迷乱了方向,我们需要提出并做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强元”。

  百余年来,中国有很多权威人士说我们的文化不行,这是不自信的表现。最近,我受邀到美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做了很多场讲演,主题就是中华文化这一“元”原本是很强的,我拿出证据给他们看,外国人听了都是心服口服,我这也是用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对本国文化充满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成为“强元”的基础,中国的艺术家对本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要有充分的自信。

  文化艺术“强元”工程涵盖了三个步骤,继承、开拓与重构。继承最关键,要站在中国立场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传统的艺术是缺少价值的。当然,强调传统不等于不要发展,发展就是在传统基础上创造新的精神。这次入展的艺术家晁海、陈家泠、贾浩义、卢辅圣、刘庆和、李世南、田黎明、王子武、延佳黎、周韶华等,其作品都反映了各自的新的精神,比如晁海作品具有浑厚丰富的气势,老贾作品具有猛烈的力度和气势,田黎明作品轻松、潇洒等。新的精神必须有传统的元素和新的面貌,必须是中国的、新时代的、个人的。

  复兴中国美术需更多此类文化事件

  认真研究中外美术史就会明白,美术史的核心还是要靠学术来支撑,复兴中国美术、创造中国美术新“高峰”,也只能靠学术,最终难以逃脱这样的艺术发展规律。人民日报社以推动民族文化艺术复兴为目标,从“中国画强元课题”研究独特视角与评判标准组织的这次10人展,对画家的选择条件上只看作品的学术水平,这在近几十年来受西方强势文化冲击,艺术市场鱼龙混杂的中国美术界,显然打破了常规,也超越了常规,其内涵与意义非同寻常。也正因此,我认为,这会成为在中华文化复兴征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中国的文艺复兴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事件。中国文化艺术界,当以此为契机,开启文艺新风,推动强中国文化这一“元”,使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掌握重要话语权,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负的责任与努力的目标。

  作者:陈传席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7日 16版)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