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高斌:酿酒,铸剑,快意人生

文化艺术 来源:央视网 2017年11月16日 20:1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发表看法认为:所谓任侠之士,大抵是出身于商贾。商贾而唯利是图的便成为市侩奸猾,商贾而富有正义感的便成为任侠。

        章太炎在《检论》中则认为凡是游离于蒿莱和明堂之间的人,都有为侠的可能,且儒家精神最高妙精深之处是和侠的精神相一致的,侠起于儒家八派之一的漆雕氏一派。

        为侠者喜酒与剑,高斌恰与二者缘分极深,加之西北人豪放、仁义、粗犷的性格,让人觉得他与人们通常理解的“侠” 颇有几分相像。

 

酿酒

 

        河北,沙城,天空湛蓝。

        阳光毫无遮拦的肆意倾泻到大地上,普照之处满是绿意盎然的葡萄藤。

        风,轻轻吹动着葡萄树的叶子,阳光被跳动的叶子切割得细碎斑驳,绵延数十里的葡萄园轻缓地涌起绿色的波涛。

        一位身着中式对襟上衣的中年男人站在远处,看着眼前辽阔无边的葡萄园,心里却是异常平静。好像青年时的理想与眼前这丰盛的现实从未与他擦肩而过。

        关于酒的记忆,在他的脑海里一点一点复活。

        高斌,1990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学了当时非常小众的“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

        在长城葡萄酒公司工作了17年,期间从事过葡萄酒栽培与酿制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虽然每个不同的岗位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但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得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高斌也一路凯歌地做到了主管全国销售工作的副总位置。

        主抓销售工作的经历令他记忆犹新。

        1999年8月,临危受命,他面对的是两个数字“经销商欠款2亿9千8百万,库存干白原酒5万吨”。

        在扛起销售危机大旗后的一年半,他将这两个数字迅速转变为“收回经销商欠款2亿6千万,库存干白原酒下降至2万吨”。高斌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为公司回收资金5个多亿。

        2001年底,公司全面进入良性运转。

  

        当高斌的销售工作开展的越来越顺,职位越来越高时,每晚与各色人等推杯换盏成了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突然在一个酒醒后的夜晚,他辗转难眠,思忖着,泡在酒精里的人生到底有何意义?

        然而生活有时仿佛沉重的车轮,当你被它绑定之后,常常是无力与它逆向转动,不自觉的顺从它是每个人本能的反应。于是,第二天醒来,一切照旧,昨晚的片刻自省如同一个梦,了无痕迹。

        2004年4月,公司整合全国资源,打造供产销一体的全产业链葡萄酒航母, 高斌升任主抓全国销售的公司副总,伴随权力而来的是不可预知的风险。

        命运想要狙击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在他猝不及防时,向他不宣而战。

        没有准备,无力还击,被攻打的片甲不留时,才懵懵懂懂的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被限制人身自由的472天里,高斌知道自己清白,因此坦荡,反倒乐得落个清静,享受终于可以不被打扰的与书为伴的日子了。翻阅近300本书,精读其中的十几本。最爱韩国小说《商道》和来自家乡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

       《商道》是由深谙中国文化的韩国作家崔仁浩创作。讲述了19世纪初朝鲜巨商林尚沃真实、神秘、传奇的一生,以及经商之道所衍生出的做人之道。小说处处闪耀着禅学之光,将佛、道博大精深的内涵借由经商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被商界誉为“参悟商业最高境界”的奇书。高斌认为书中主人公在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上跟王阳明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商道》让高斌在总结自己过去销售工作的同时,也思考未来做一个怎样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商人,让“儒释道智慧在自己日后应用的层面上打通了”。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与高斌同为陕西人,小说浓墨重彩的描绘了黄土高原雄奇大美的景象和风物,唤起了高斌心中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小说中所叙述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人物命运的纠葛粘连,也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

        重新回归社会的高斌多次被人以重金聘请,希望他能重建昔日在葡萄酒帝国中的辉煌。然而,他却一一婉拒。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那些重金所要换得的其实是他娴熟于心的葡萄酒运营经验和他在葡萄酒市场中建立起的根深叶茂的人脉关系。

        虽然他也渴望东山再起,但终究无法说服自己的良心,将自己投入感情与生命的一项事业沽价而售。那时,放在天平另一端的是他的灵魂,他无法将灵魂与金钱放置在一个对等的位置来称重,灵魂是不能被交换的,他一再重复“不能出卖灵魂”。

        谈到此处,他一度哽咽。

        面对一位经历过人生风浪的西北汉子,所有的安慰都显得单薄无力,空气在沉默中凝固……

        那一刻,他心头涌起的不是多年来无法言说的委屈,而是庆幸于当年那个没有被遮蔽心性的自己在事过境迁后可以与当下的自己坦然相对。

        这也为没有被遮蔽良知的高斌日后创办三智书院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30年前,高斌进入西北农业大学学习,30年后,回到母校去看望老师。在回忆起自己的恩师时,他在朋友圈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三十年前,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追随他,立志于学习葡萄酒。三十年来,我们践行他传授的秘诀,酿造自己的人生,顺利度过而立到知天命的生命修悟。今天我们返回母校,请他品评我们各自的‘精酿’。”

         而此时的高斌,已不再酿酒。却将另一件事,做得小有成就。

         人生上半场的种种经历就像葡萄酒酿制的过程,去梗、剥皮、压榨、发酵,那些千回百转的历练都是为了下半场开启浓郁芳香之门积蓄力量。

 

铸剑

 

        侠者,其身必备二物,酒与剑。与酒的缘分淡去,与剑的机缘日渐深厚。

        于是,诚心铸剑成了高斌近十年的人生主题。

        三智书院,是高斌倾注十年之心血而锻铸的一把宝剑。

        书院当然没有宝剑脱鞘时令人心惊的金属声,更没有亮出剑鞘时剑光游走于剑锋的咄人寒光。

        它像极了诞生于商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艺术品,厚重沉稳中不失优雅与素朴,宛如先秦时代正统的中华文化。最能代表中华文明之光的青铜艺术品非“鼎”莫属,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巧合的是,在世纪之交的千禧之年,高斌偶然收藏了一件青铜艺术品,这件艺术品是故宫于1999年发行的为纪念新千年到来的1999尊“中华世纪宝鼎”中的第1000尊。此后,他将宝鼎视作三智书院的精神图腾,而宝鼎的“三足”所代表的寓意与“三智”的内涵在冥冥之中也有了某种契合。

高斌在日本河内长野的真言宗胜光寺体验“瀑布修行”

        三智书院成立于2009年8月,其前身为三智道商国学院。因诞生在北大治贝子园内,在血液里就顺理成章的承袭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高斌将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话确定为创院理念。书院创办之初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与体验,兼具教学、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书籍出版等。”

        三智书院继承古代书院“知行合一”、“有教无类”等优秀教育理念,同时与当代文化对接,对现代国民教育起到有益的补充。

        “三智”理念的建构就像宝鼎的三足,它是“真” “善” “美”,也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儒”、“释”、“道”,也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更是“政”、“商”、“学”三股社会力量的相互融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话在三智的课程设置和书院建构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三智课程的维度就像宝鼎的三足,纵横有度且扎实丰富,牢牢的擎起了“三智”这座“真、善、美”的鼎身。

        书院起步阶段的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配备、招生对象等等,都由高斌亲自把关。高斌说“能很好的规划三智的课程,要得益于长城葡萄酒的销售工作”。那时他在企业内训课上并没有讲授自己的专业葡萄酒酿制,而是另辟蹊径地开了一门叫《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的培训课程。高斌笑说,自己是理工毕业的,其实那会并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些古文中的字甚至都没打过招呼,但为了讲员工培训课,他会把市面上所有相关的书籍买回来突击,像《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等等,边查字典边学习,从书中提炼出能跟销售结合的理论部分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整理出一套适合葡萄酒销售的经验传授给下属。

        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属们进步很快,高斌意识到自己需要系统深入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于是首先选择进入北大哲学系国学培训班学习,充电的旅程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山东大学的儒家课、四川大学的道家课、南京大学的佛教课、武汉大学的周易、浙江大学的孙子兵法 、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凡有讲授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他都报名去听。

        高斌说,那时他像个疯子。

        也是在那时,《大学》《中庸》《道德经》等等这些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经典著作变成了高斌的枕边书,每晚睡前总要翻翻,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真正的注入到高斌的生命中。

 

        衡量一所书院实力的强弱,除了办院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也是考量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三智的师资配备在国内民间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中当属一流。乐黛云、星云大师、任法融、楼宇烈、王守常、李忠华、杜维明、陈来、徐小跃、董平、王德峰、赵林、刘统、于晓非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专家学者都曾亲临书院,为学员们传道授业。

        高斌说在他“疯狂上课”的那几年,这些老师的课都上过,创办书院后,跟这些老师说起自己的初衷,老师们都非常支持他,愿意来书院讲课。

        高斌十分珍惜与这些老师们亦师亦友的情谊,将他们视若人生中的瑰宝,倍加呵护与关爱。

        2014年9月9日,晚9时,农历八月十六。

        夜,微凉。

        月挂中天。

        一位把一生奉献给中国哲学事业的老人溘然长逝,走完了他坎坷波折却又宠辱不惊的88年人生之路。

        这位老人就是在当代中国哲学界享有盛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汤一介。

        汤先生弥留之际,高斌一直守候在病床边。

        9日晚8时多,多名医生正在奋力抢救汤先生时,心电监护仪屏幕上跳动的绿色线条突然平直地滑向屏幕右侧……高斌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心中悲恸不已。

        高斌安顿好余下的事情,一个人开着车在茫茫的黑暗中穿行。

        夜色深沉的无法打捞,秋霜静静爬满窗棂,人们早已沉沉眠睡。

        染了秋霜的心事不免悲戚满怀,高斌默默地站在书房的窗边,望着窗外静谧的高悬于夜空中的满月,泪水汹涌而出……

        先生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于眼前。

高斌悉心聆听汤先生的教诲

        2003年,高斌在北大哲学系学习时结识汤一介先生。相识伊始,高斌便被汤先生的学识修养所折服,更被汤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的学术理论所触动。

        汤一介晚年对一生的研究成果用“真” “善” “美”三个字来总结。他在著作中论述“‘天人合一’是要求‘人’在生生不息的‘天道’变化中实现自我与 ‘天’ 的认同,这是‘人’对‘天’的探求过程,它体现着‘天’‘人’之间的内在‘合一’。‘知行合一’要求‘人’在生活中认知并实践‘天人合一’,即在生活实践中体现‘天道’、‘人道’(即天人合一之道),这是‘人’在修身养性、身体力行中自我完成其‘善’的成圣成贤路径。‘情’是人之情,‘景’是‘原天地’而为景,‘情景合一’是要求‘人’在不断深化其思想感情而感受天地造化之功,‘原天地之大美’,而达到‘情景交融’美的境界。中国哲学关于‘真’、‘善’、‘美’之所以可以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来表述,这正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以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为目标,而‘天人合一’正是中国的一种在‘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有着 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在认真研读先生的著作后,高斌结合先生的学术理论对三智书院的课程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将“三智”两个字所蕴含的意义进行了层次清晰且完整的界定。

        书院课程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以汤一介先生的哲学体系设置 了“儒、释、道”“中、西、印”“天、地、人”不同维度的课程体系。传习汤一介先生关于政、商、学三智合一,共同协作,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理念,吸引了千余名各行业精英学员在此学习国学、启迪智慧、转识成智、洞明心性,最终实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今年,在汤一介逝世三周年的纪念日,高斌撰文回忆与先生相处的难忘时光。

        高斌回忆说,汤先生用自己毕生研究的学术理论成果浇灌着幼小的三智书院,在三智书院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许多关心和鼓励,在每个重要的节点都予以悉心指导和坚定助力,令其在质的提升中飞速发展。

         2009年8月27日,三智道商国学院首期班举行的开班礼上,先生对三智做了两点诠释。“‘三智’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种大智慧组成;二是全球化背景下,‘三智’是指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欧洲)文化。我们在重视自身的‘三智’的情况下,也应注重中国、印度、欧洲三大文明中的大智慧之间的沟通。”

         时隔五年,在2014年8月举办的第七届三智论坛上,汤先生发来视频演讲,进一步为“三智”的内涵进行丰富的补充。他在演讲中说“三智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包含全世界范围的文化是真善美。从有人类文明以来,所有的文化都在追求真善美。实现真善美,我们的社会就会真正的好了,就是一个美德社会,一个幸福的社会,就是一个人类美好的社会。”

         汤一介认为,学术理论不应只是象牙塔中知识分子对于世界的理想描绘,只有应用于社会以及广大群众中去,才会将其价值凸显出来。他经常倡导“中国学术界的知识分子和企业界的企业家们应该携手合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他说,中国社会要建成一个合理健康的社会,是要依靠具有现代意识和文化素养的企业家。企业家做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必须深刻了解自身文化历史及其精髓,要通过学习国学热爱自己的文化,通过身体力行,真正担负起社会与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高斌说“三智的诞生、成长与发展,无不沁润着先生深刻的思想、前瞻意识与身体力行。”

        高斌在积极办学的过程中,率先垂范,以“三智书院”为试验田,努力将先生倡导的“政、商、学”携手共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期望变成现实。这个现实不仅在汤一介编纂《儒藏》遇到资金问题时发动三智学员捐款五百万予以解困中得以实现,在成功举办每年一届的“三智论坛”中也得以实现。

         从2010年起,三智书院每年会不定期的举办“三智论坛”,从第一届以“国学春天”为主题的论坛到今年,共举办了10届。

         通过三智论坛建立“对话”平台,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人物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而不同”的准则参与对话,解决汤先生提出的“面向全世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承与发展,试图为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寻找“共谋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就在去年,三智论坛与往届相比,达到了一个高峰。

         2016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以主题为“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第九届三智论坛暨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是国内改革开放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落地最响的一次阳明心学专题论坛。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作为论坛组委会主席全程参加并发表主旨演讲。

         而此前的多年时间里,高斌一直在学习王阳明心学,并在书院创办了三智阳明研究院。

         王阳明是儒家学说集大成者,将儒家学说推至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

         目前,以“唤醒良知 真学实修”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论坛正在紧张的筹备中,今年11月中旬将在北京如期举行。

         以“王阳明心学”为主题的论坛将三智的发展无疑推向了自身成长历程中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快意人生

 

         侠者,不为利,不为名,只为心中的一股豪气。

         对于书院的成功,高斌不愿多谈,他认为由于陕西人的天性使然,现在的样子“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即便外界褒奖他的书院有众多名师,有大量高净值人群的学员,他也不过是为这些人搭建了桥梁和平台、做了些服务工作。

         高斌谦虚的认为也许是上天把他对葡萄酒的付出用书院的形式回报给他。但其中“吾性”是真实不虚的,他认为他在做葡萄酒时,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没有泯灭良知,“良知散发出来的能量就带到三智这个平台上了,表面看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这十年来,对于高斌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在创办书院“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生命超越和突破了很多。”他非常自豪的说“对于中国圣贤的智慧他似乎触摸到和领悟到了一点,并且与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融为一体。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身生命的跳动与周围世界的脉动连接到一起,这感悟是活生生的。”

         高斌说他从来不介意别人说他是“一个卖酒的办了个书院”,他不但能请来著名的专家教授、高僧大德来书院授课,自己也能站在讲堂上讲课,并且是没有任何准备情况下讲上几个小时。这是由于他“结合自己的经历有所体悟,内在的生发”,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源于从事葡萄酒这一行十几年的成长与磨练,良知没有遮蔽泯灭,良知不增不减……即使我不做三智,做了其它也会同样能呈现出来。这个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孔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信’、释迦摩尼佛所说的‘佛心’,王阳明认为它是‘致良知’。这个东西人人具足,当你想做什么的时候,它所呈现的相是必然的,跟行业没有关系,跟地域没有关系,就像王阳明所说的‘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就是他当前的状态。

        接下来 只求平心静气,快意人生。

 

高斌在希腊游学时,童心未泯,开心的与当地的小孩子们挤在一起合影

         在20世纪20年代初,新儒学的代表人梁簌溟先生以博大的胸襟和深刻洞察力早已为我们勾勒出了中国与世界的基本蓝图。“在中国必然要经历的急速西方化的过程中,西方化的各种社会弊端必将不断暴露,因此,全球西方化的尽头必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这种复兴不仅使中国重新崛起于东方,更使全球逐步摆脱西方化的危机,步入均衡协调、天人合一的秩序之中。”

         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用一天的时间来比喻的话,十年前,高斌刚刚创立三智书院时,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复兴仿佛是6点钟的拂晓之阳,晨曦微露之时,是一种模糊的没有力量的混沌之状。而最近几年,世界在西方文明引领与构建下,各国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的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仍能保持经济上的中高速增长,此外,APCE等大型会议的举办、天眼等超级工程的建造、一带一路的提出、以及中国人在全世界的买买买,无疑让世界都看向了东方。而此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势,也如9点钟的太阳喷薄而出,以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升起。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持续升温,各种传播国学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质量良莠不齐。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势,势必会被很多人当作又一个风口,当谈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时,高斌说,“君子有九思” 当 “见得思义” 不应该 “以利为利” 而应当 “以义为利”。《商道》中有句话叫“赚取人心比赚取金钱更重要”,他把这句话始终应用在三智书院的经营上。“想让别人满意你,你就要百分之百的满足别人的各种诉求,当然不包括不正当的诉求,当你满足别人的诉求时,你也同时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他就愿意千方百计的成就你,也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说的‘舍得’,你的因是‘舍’,果必然是‘得’。而很多人总想着得得得,那实际上什么也得不到。就如同《道德经》讲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高斌说,任何时候“无论是三智学员、合作方、朋友还是团队的员工,当你把他的心征服后,你就得到了,得到了不代表你要从他身上榨取什么。想从一个人身上得到心以外的东西很容易,用各种方法手段都可以做到,但得到一个人的‘心’不容易,你要想得到一个人的‘心’自己先要‘致良知’,先要‘正心诚意’,也就是曾子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你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与别人打交道时是不是忠诚的,是不是诚信的,‘信’不仅指诚信,也是你生命中最真的东西是不是呈现给别人了,这个‘真’是一种能量,当你把这个能量传递给别人,就是赚取别人的‘心’了,当你赚取了别人的心的时候,别人把他的能量再传递给你时,比他给你多少钱都有价值。”《商道》用一个为商者的语言告诫了所有从商人所应遵循的“商道”。

        高斌说“三智从来都是开放的,谁愿意用这个平台以及其中的资源,尽可以去用,但前提是,“三观”要正且与三智的理念保持一致,另外你所做的事情要对别人好,对别人有帮助,不能做伤害别人,伤害三智品牌的事情。”

        三智系目前除了三智书院以外还有八家合作的公司,高斌合作的唯一条件就是愿景、使命、价值观与三智完全一致。高斌说他对别人最重的惩罚就是“不跟你玩了”,“不想再感动你了,不想再感化你了”。与三智合作的公司中曾经有几个股东发生过方向上的偏离,高斌在与他们终止合作时承担了所有经济损失和责任,不但不让合作方承担一分钱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让他们“多拿一部分”,从此之后事上不合作了,但仍然还是很好的朋友。

        时光无言,在岁月流淌的沟沟坎坎里,所有的繁盛与宏大终将一并归于虚无。处在“知天命”年纪的高斌清晰地知道自己对于社会的使命,希望通过打造“三智”的同时,完成自己,达到自身生命的至真至纯境界,也就是汤一介所说的“真”“善”“美”的境界。

        而未来“三智”呈现于世人面前的不仅是一座有着一流师资、正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及高规格论坛的民间书院,它也将是时时刻刻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那一团生生不息、蓬勃律动的浩然之气所生成的“情景合一”。

       文/姜欣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