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西望长安》第三轮精彩首演

戏剧演出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2月09日 11: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月8日晚,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西望长安》在小剧场开启第三轮热演,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青年演员们精彩演绎了老舍笔下这部具有讽刺意义和时代意义的五幕喜剧,给现场观众留下了一个难忘的首演之夜。

  绿营房、红绸舞、战斗英雄来鼓舞……话剧《西望长安》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拉开首演序幕。由戏剧演员队演员王浩伟饰演的反革命骗子“栗晚成”率先登台亮相,这位自称在淮海战役中受过伤的“战斗英雄”跛着一只脚,一瘸一拐地游走在西北干训班,向年轻学员们“兜售”着自己的“英雄事迹”,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英雄待遇,而他周围的同伴们却沉浸在其编织的谎言当中,对这位时常忘记自己哪只脚受伤、脖颈里是否有子弹的“英雄”崇拜不已。之后,狡猾的栗晚成为防事情败露而辗转在武汉、北京、西安等地,他骗过了所有人,骗得了信任、骗得了荣誉、甚至骗得了爱情,直到被有觉悟的同志举报,才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侦破此案。在《西望长安》一剧中,人民艺术家老舍以地点为线索,介绍了栗晚成辗转多地的欺骗行径,同时也塑造了十余位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群像,而在国家大剧院版《西望长安》中,为了突出每一位出场演员的独特气质,使人物具有高度辨识度,导演原瑾泓则要求剧中多数主演以地方方言来呈现台词、塑造人物,由此,观众们在首演中便认识到了操着湖北方言、一心崇拜栗晚成的“傻白甜”女主角达玉琴,讲着地道陕西方言、耿直爽快的林大嫂,以及说着兰州话的质朴少女、一口江浙软语的知识分子、还有讲着标准普通话的进步青年……方言台词碰撞出的戏剧性为原始剧本又增添了一层喜剧“笑果”,而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更是突出了上世纪中叶各地民众大融合的繁荣景象,既有创作高度也饱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剧场里的笑声,某种程度上是观众对表演的赞赏以及对作品的认可,也是在剧场里抒发情绪的方式。本轮首演当晚,观众的笑声无疑是为喜剧《西望长安》的品质做出的最好评判。导演原瑾泓表示:“我曾在《西望长安》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演出中细数过观众笑声的次数,我清楚的记得,第一轮演出观众笑了50多次,第二轮90多次,而今晚的演出观众贡献的笑声次数明显更多了,这意味着《西望长安》的每一轮演出都有进步,而每一次观众也都回馈给我们新的惊喜。”演出结束之后,有观众也对该剧的现实意义作出了个人解读:“栗晚成这个‘大尾巴狼’之所以能招摇过市,利用的就是人性中趋炎附势的一面。老舍先生60多年前的创作,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除了导演的精彩改编、演员们的完美演绎,首演中,青年手风琴演奏家刘睿的现场伴奏也为该剧增添了更多时代感,《拥军秧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斯拉夫进行曲》《共青团之歌》,一首首传唱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旋律伴随手风琴的悠扬乐声回荡在小剧场舞台,带领观众们瞬间回到当年的岁月,于笑声和歌声之间,领悟《西望长安》所蕴含的警世价值和时代意义。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