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俄罗斯的好电影就像在石滩里挑拣玉,就看挑的人识不识货。
1982年孙惠柱写了一篇题为《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真、善、美的统一》的论文,发表在《戏剧艺术》上。
开篇第一句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三大戏剧体系在二十世纪剧坛产生了巨大的、超越国界的影响,得到了东西方广大观众的喜爱。”
自此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概念被引用开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著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是每个演员和艺术工作者的必修之课。
可诞生了如此优秀表演理论的俄罗斯,我们现在却对它的电影了解如此之少。
近些年国内引进的俄罗斯电影只有《他是龙》,可这部电影彻底改变了我对战斗民族的看法,我们老说俄国人是战斗民族,可是人家玛丽苏起来,一下就秒了国内那一锅乱炖的小鲜肉和锥子脸。
之所以我们把俄罗斯电影直接等同于直男癌的认知,是因为以前国内引进的俄罗斯电影,大多是《斯大林格勒》、《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八月八日》这样的战争题材,表现战斗民族血性与刚烈的硬派电影。
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俄罗斯电影,电视剧,听不到俄罗斯歌?
一方面他们这些项目确实有所衰落;
另一方面,当今文化的主导是英语世界,所以现在除了英语国家,很少有国家能够进行全世界的文化输出。
老牌俄罗斯电影如《静静的顿河》(1957)、《雁南飞》(1957)、《士兵之歌》(1959)、《战争与和平》(1967)、《安德烈·卢布廖夫》(1969)、《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用光影呈现俄罗斯深厚的人文底蕴,横扫戛纳、奥斯卡等国际电影大奖。
比起英语电影,俄罗斯电影大师具有欧美同行难以企及的艺术和人性深度。
今年3月30日,我国引进了一部俄罗斯电影《花滑女王》。
这是一部平凡少女成长史,讲述了家境贫寒、天赋不足的娜迪亚,凭借母亲的鼓励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崭露头角,成为了世界顶级花滑男选手里奥纳夫的搭档,两人屡获佳绩,并坠入爱河成为备受瞩目的金童玉女。
花滑世界杯前夕,娜迪亚意外受重伤,人生跌至谷底,里奥纳夫也选择了离开。心灰意冷之际,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在娜迪亚的身边,二人由互相嫌弃发展出一段暖心的爱情。娜迪亚也在萨沙的鼓励下重塑信心再次出发,靠着执着与坚持度过了漫长的恢复期。
当她终于可以重返赛场时,她的伤势加上心理障碍使得她接连出现失误,所有的压力瞬间袭来,冰球运动员萨沙赶来救场,打开了娜迪亚的心结的故事。
这是一个战斗民族的音乐轻喜剧, 没有一味的鸡汤和狗血剧情,委婉地让你体会到:
1、没有人能定义你的未来;
2、把握住最真实的温暖;
3、比起好好告别,人们更擅长逃跑,不要做逃兵;
4、冰刀划过冰面的画面真的很美;
5、不止印度有歌舞剧;
6、珍惜你身边的不完美;
7、身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
8、有些人为了成功,放弃了人籍;
9、好好爱你的妈妈;
10、蠢萌的男生很讨喜……
透过这部平凡少女成长史我们看到了更多,很多评论说《花滑女王》是在描绘花滑女王诞生史,而我的理解则是一部借助少女成长轻喜剧下的反讽剧。
妈妈告诉你教练对你赞赏有加,实际上你天赋不足,很大程度上做不了花滑运动员;
你以为你披荆斩棘找到了真正的王子,可王子只是把你当作获得冠军的跳板;
你以为她历经磨难最终必将走上冠军领奖台,可依旧输很惨;
你以为邋遢又丧的人不会是你的伴侣,可最终是他和你携手共度余生。
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和你开着玩笑,可,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