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叶星生:藏品是我的“七十二妃”

 

CCTV.com  2009年03月24日 11:3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综合  

     叶星生是位汉族画家、收藏家。您也许还不认识他,可是,他在藏族地区几乎无人不晓。藏族老乡一听说他来了,都会成群结队地拿着“宝贝”对他进行“围追堵截”,求他收下。

   他为什么如此受宠?最近,笔者在叶星生北京的家里拜访了他。

   叶星生的家位于北四环边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这所洒满了阳光的宽敞屋子里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四壁陈列的唐卡、佛像、藏经板和带着酥油糌粑味的各类民俗宗教饰物,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主人和西藏民间文化之间的深厚渊源。

   在叶星生家里,笔者得知有关他的一条最新消息。他收藏的宋代护经板“释迦牟尼和八大随佛弟子”在中央电视台首届民间赛宝大会上获得金奖。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尊用水晶制作的精美奖杯说:“这是大会组委会特意为我送来的,获这奖真不容易,是从全国28个省市推荐的3万件藏品中海选出来的,其中铜奖7件,银奖7件,金奖仅3件,我们西藏就占了一件。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也为西藏争得了荣誉。我虽然已正式调到北京,但西藏当地报纸仍在头版位置作了专题报道,并称‘我区藏品获得金奖’。看来,西藏忘不了我,我也永远属于西藏。”

   “抠门”40年,只为搞收藏

   叶星生曾是位少年得志的画家。他15岁发表美术作品,17岁参加西藏美术展,18岁在拉萨创办了画廊。他在1988年以藏画形式画的《布达拉宫彩云图》多次再版,其影响和发行量创下西藏年画最高纪录,现在的藏族同胞家中几乎每家都挂着这幅画。“它为出版社挣了一百多万,而我当时的稿费仅350元。”叶星生调侃说。

   从29岁起,叶星生承担了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主体壁画的设计,《扎西德勒图》等7幅大型丙烯壁画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在叶星生北京的家中,书桌上还铺展着几张没有画完的草图。他解释说:“我现在还在继续作画,这是一幅表现长江、黄河两河文化的木雕草图,全长3000米,我负责全画开卷篇西藏部分的38米,名叫《雪域之光》,目前设计稿已经基本完成。”

   叶星生的收藏生涯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已有近40年之久,但他搞收藏完全出于偶然。1950年,他出生于四川成都,11岁时,随父母进了西藏,并成为拉萨中学的第一位汉族学生,藏族同学给他取了个藏名“罗玛萨吉”,后来又被八廓街的藏民们亲切地叫作“嘉措”(大海之意)。当时担任他美术教师的是十世班禅的画师西诺,叶星生师从西诺学习藏学、藏艺。在他去山南昌珠寺临摹壁画期间,一位慈祥老人送了叶星生一罐酥油人参果给他充饥。这只绿釉陶罐就成为叶星生进藏以来的第一件收藏品。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叶星生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唐卡和古代藏经板。

   1970年,叶星生调到西藏展览馆工作,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理由来鉴定、收藏藏族民间艺术品。说起他的收藏,不能不说拉萨的八廓街。八廓街是西藏民族文化的展示之地。开始他两三天去一次,后来每天必去,甚至一天几次。在八廓街上,叶星生只要看到中意的艺术品,就不惜代价也要买下来。有一次,他看中一块非常好的元代藏经书护板。卖主要价400元,他出价300元,卖主不卖。他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走到不远的地摊上,心里却期望着卖主喊他:“嘉措,卖给你。”可足足等了20分钟没有动静,他实在熬不住了,打算豁出去,用400元买下来。当他转身的时候惊呆了:一个老外正夹着护经板给卖主数美元呢。护经板被老外买走了,叶星生一连几天失魂落魄,心里滴血。

   叶星生对收藏的痴迷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把工资、稿费、绘画收入全部用于收藏,生活上却相当节俭。他在拉萨的家,睡的是用木板搭成的床,用的是“文革”前自制的家具,铺的是塑胶地板,虽已千疮百孔,补了又补,但仍舍不得扔掉。最有意思的是,1996年以前,他看的一直是一台老式电子管黑白电视,开机后先有声音,5分钟后才有图像和劈里啪啦的响声。叶星生的“抠门”也很出名,请客吃饭多在家里,他说在外面吃一顿,我的藏品就会少几件。他以巨大代价和付出,让藏品数量与日俱增,从1990年的300件藏品在北京首次大曝光,到1996年在拉萨举办的叶星生西藏民间艺术珍藏展,数量达到2300多件。笔者问:“您有那么多宝贝,有功夫拿出来仔细欣赏吗?”叶星生说:“我只有看着它们,心里才踏实。我能在西藏有滋有味地生活40年,全靠它们给我力量。”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