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现有1100多人,主要聚居在讷河市团结乡的鄂温克村和百露村,从事农牧业生产。
鄂温克族历史上被称为“索伦”;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鄂温克”是民族的自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是“住在山林中的人们”;二是“住在山下的人们。”这后一种解释,据说是相对“鄂伦春”的。过去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同住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因沙俄入侵一同南迁后,鄂伦春人打猎,被称为山
岭上的人们,鄂温克族从事农牧业,住在平原,因此被称为“山下的人们。”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民族学校用汉文教学。
过去,鄂温克族人信仰原始的萨满宗教,崇拜鬼神,崇拜自然界。认为太阳是向人间布施光明和温暖的恩神,每年正月初一要敬太阳神;认为月亮是夜间照明的值班神,正月十五要敬拜月亮神;认为野兽都归山神所有,它若不想赏赐,猎手的枪法再好也打不到猎物,每逢年节或设宴待客都要敬山神;平时用餐前总要向火中
扔些食物,以示对火神的敬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信仰萨满教的活动几乎不见了。
鄂温克族人的桦树皮手工艺令人叫绝。那一块块不起眼的桦树皮到了鄂温克人手里就变成了各式各样使用方便的小器物,而且常雕刻上一些花边图案,充分显示了鄂温克人朴素的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鄂温克人古来就喜欢戴桦皮帽,穿桦皮靴使用桦皮炕席,用桦皮搭屋顶,连捕鱼用的小船也是桦皮制作的。
敬老是鄂温克人的美德。
鄂温克人非常好客,极有礼貌。他们有句谚语:“尊敬你的人,他会不惜把甜美的酒敬给你。”因此,他们待客必有好烟好酒,菜肴必有大块大块的家畜或野兽肉,还少不了那用手扒肉、柳蒿芽和稷子米煮成的独具风味的肉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