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梯田,是滇南亚热带山区的一大景观。由于地处边远,环境封闭,它雄奇壮丽的姿容和独特的哈尼族文化,长久以来鲜为世人所知。近年来,随着大批中外学者、旅游者前往参观考察,逐步揭开了它神密的面纱。
春节刚过,被都市的喧闹声吵得心烦意乱的我,像放飞的鸟一样离开都市,由滇中一直驱车南行,途经玉溪市的澄江、华宁、通海等县,再沿红河南岸连绵起伏的哀牢山行进,当日下午即到达位于红河州境内的元阳县老县城。略事休息,即向第一站攀枝花(注:元阳县的一个乡)进发。
沿山麓南行五六公里,即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攀枝花,停车下行,俯身一望,“哇!”我不禁发出一声惊叫。眼前分明出现了一张金光闪闪的天网啊!只见几千亩蔚为壮观的梯田,埂回堤转,重重叠叠,铺天盖地;水面在夕阳照射下泛着阵阵耀眼的金光,而游动交错的沟渠、埂堤衬着落日的天光,像彩练、银蛇飞舞大地,更似龙的脊背连着九天。用长焦镜头将梯田细部拉近,看到几位老农正手扶犁耙,吆喝着水牛优哉游哉犁田……此情此景,使我昂奋,使我激动,好一道攀枝花梯田景观!分明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再现。
天色已晚,怀着恋恋不舍之情驱车返程,勿勿吃过晚餐,兴致不减,又查阅起随身所带的材料来。清嘉庆《临安府志·土司志》对红河南岸壮丽的哈尼梯田景观作了这样的描述:“依山麓平旷处,开凿田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至山势峻极,蹑坎而登,有石梯蹬,名曰梯田。水源高者,通以略约(卷曹),数坚不绝。”当然时至今日,这种壮景更是锦上添花了。
山城之夜,寂静而神密。月亮高悬于西天。很想借着月色到城外走走,但考虑明日要去多依树看日出,须在凌晨四时起床,只得早些就寝。
好梦太长,大家都睡得很沉,直至凌晨五时才醒来,勿勿驱车上山。周围的一切都被大雾笼罩着,能见度不超过15米,我们只能缓缓而行。快到多依树,前面的路因要拓宽被挖断了,只得下车步行。此时雾气已没那么重了,灰暗的天空逐渐出现亮光。丝丝凉风带着微寒而湿润的空气钻入鼻孔,令人为之一振。我们奋力向上攀登,终于登上半山腰。往下一望,云海已踩在脚下,只见那大者如数田之广,小者如澡盆的梯田随山起伏,云雾升腾,道道田埂犹如天梯直抵云端。东方,山影浓重,仿佛在孕育着什么,显得那样神密。忽然,天际透出一道金光,它不住地扩展,渐变浅红,紧接着,刚才还是黑漆漆泛着冷光的梯田,此时已被折射出金光。呵,太阳出来了!随着它一点点地升起,变成了一个圆圆的火球,点缀在苍茫旷远的背景上。随着太阳的不断升高,梯田的颜色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水面由冷白色变为蔚蓝色,又变为金黄色;田埂也由暗黑色变为金黄色……色彩的变化是如此丰富,超乎我的想像。此时,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景。极目远眺,天是那样近,大地是那样小,山城和眼前的梯田从浩瀚的云海中露出倩影,犹如海市蜃楼一般。云簇霞堆,如梦如烟,阵阵林涛声向耳边吹来,眼前出现了幻影:千骑突出,万卒潮涌,征鼓雷鸣,战马狂嘶,仿佛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流连多时,已是太阳当顶,驱车回程,见到一片形同蘑菇的草房,邀同伴一同前往参观。青山翠竹环绕的哈尼山寨,古朴而宁静。哈尼族一般在中半山的向阳坡上建造房屋,形成村落。房屋结构是极具特色的土舂墙草屋顶,远远望去形同蘑菇。才到村口,我们就被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孩团团围住,纷纷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做客,再三推辞不过,被一妙龄少女连拉带扯请进家里。主人全家老少赶忙起身让座。殷勤的男主人,一位看上去40多岁的哈尼族汉子捧上一碗香味四溢的“闷锅酒”,并从火塘中取出茶罐,给每人倒上一杯浓茶,热情地与我们攀谈起来。从他口中我们得知,哈尼人质朴真诚,非常注重待客礼节。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客人光临,酒宴上都要摆满丰盛的菜肴,而且总是让客人坐上席,先给客人斟酒。在给所有客人斟完酒后,最先被斟酒的客人还得被斟一次,叫接龙,表示酒源源不断,吉祥幸福。席间,老年人唱着酒歌,希望客人多喝几碗。青年人纷纷向唱歌的长辈和客人敬酒。当老人高兴地接过酒杯和客人一饮而尽时,在场的人齐声喝彩:“唆!唆!”欢歌回荡,人们沉浸在团结、友爱、幸福、欢乐之中。
渐渐地,我被眼前这哈尼汉子的质朴言语所感动,哈尼人赤诚的心及爽朗的性格,深深地铭记在了我的心中。
晌午时分,我们告别了热情好客的主人,踏上了归途。迎着窗风,回首来程,凝望刚刚踏游过的哈尼梯田、哈尼山寨,俨然是一幅仙境画卷。
此行不虚。对我来说,元阳梯田之行的收获不仅在于大开了一回眼界,更在于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作者:张维明(旅行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