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老家在乡村、工作在城里的人习惯回乡过年,一曲《常回家看看》,更掀起“回乡过年热”。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人则把父母从乡村接进城里来过年,不仅仅是帮父母“刷刷盘子洗洗碗”,而且让父母也充分体会城市生活的乐趣。
住在武昌傅家坡银河苑B座503室的胡先生结婚9年来第一次留在城里过年。他爱人的老家在监利农村,过去他家一直住在一间只有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里,由于房子小,一到春节,一家三口就到乡下去和家人团聚。去年5月,他分到了这套13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便把父母接到武汉来过年,让两位老人进城来看看美景,尝尝美食。
“乡下有乡下的热闹,但生活终究不如城里方便。”胡先生说,有一年春节正赶上下大雨,他夜里起来方便,一出门就摔了一跤,浑身上下都是泥,大衣和皮鞋都弄得湿漉漉、脏兮兮,以后的几天,他只好裹着一条厚毛毯度日。
他的岳父是一位乡村教师,姓刘,提起这些,刘老师插话说,近几年来,农村有了很大变化,一些农户手头的钱多了,也盖起了楼房,厕所跟城里一样“搬进了屋”,但比起城里的变化来还是小些。
刘老师说,在城里过年,同样是家人团聚,同样有天伦之乐,与乡下过年相比,除了听不到热闹的鞭炮声外,娱乐休闲的花样要多得多,可以逛街看风景,还能看电影听戏逛庙会,想玩什么就有什么。当然,最让他高兴的还是,进城过年显出了女儿女婿的一片孝心。
已在武汉逛了5天的刘老师感慨万千:“几年没来,武汉的变化太快了,这汉正街的小摊棚没了,都变成了高楼大厦;江汉路步行街真是漂亮,乡下人到那里逛街不必提心吊胆,总怕被车给撞着;东湖也比过去干净多了,我和小外孙女去东湖划船,就没闻到几年前的腥臭味,相反闻到了磨山上飘过来的阵阵梅花香。”
华中师范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王玉德教授认为,“进城过年”现象的日益增多,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二是城市“假日旅游”项目丰富多彩,吸引了包括农民在内的游客;三是一些农民对传统习俗渐渐淡化,消费层次逐步提高。
他说,过去湖北农村有个年俗就是除夕要在祖坟上亲手点“长明灯”,这使得很多人过年必须到乡下过年,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委托亲友去“点灯”,而不必非得回乡不可。(记者刘紫凌 张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