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李峰: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7月9号一艘载有大陆的渔工的台湾船只在台湾外海发生火灾,当时海面是风大浪高,情况十分危急,船上100多人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索幸的是台湾有关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救援行动,救起了127人,其中10人受伤,另有一人失踪,但这起事件本身也暴露出两岸渔工劳务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一起来探讨,这位是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合作委员会的刁春和会长,欢迎刁会长的光临,这位是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的朱磊先生,欢迎朱先生的光临。在我们开始谈话之前,我们还是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这起事件的有关过程。一起来看一看。
解说:7月9号上午,名为“元胜号”的船屋在高雄港二港口起火燃烧时,船上共有100多名祖国大陆渔工。据被救援的渔工介绍,当时高雄市沿海海面的风浪平均7到8级,最大阵风高达10级,浪头高达两三层楼。“元胜号”因船舱机舱失火,失去动力,船舱内严重进水,整条船在海中浮浮沉沉。台湾方面出动了直升机、巡逻艇,展开了海空联合搜救,由于海上风浪过大,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当直升机上午9点赶到现场时,船舱的火苗已经燃烧到了甲板上。
救援人员:一开始我们估计他们只有五六十个人而已,没想到边吊,船舱里面又爬出来人,越来越多,看情况危急,我想可能是救一个算一个,能救多少,算多少。
解说:渔工们像叠罗汉一样紧紧靠船的一角。直升机利用吊挂绳索展开救援,直升机放下救援吊绳,轮流把躲在船头的渔工吊到岸上,这种吊挂方式一次只能救起一到两人,而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急,“元胜号”随时都可能被火浪吞噬,所以救援人员冒险出动了机动橡皮艇,船上的120多名渔工才有秩序地跳下海,游上小艇求生。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救援,截止9号下午1:30分左右,除一人失踪外,失火船屋上其他祖国大陆渔工全部获救上岸。受伤人员被送往了医院,其余的渔工被安置在高雄渔会。
主持人:从节目当中我们看到当时娜极力台风达到了9级,船上着着火,情况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被海浪、火焰给吞噬掉,还好,台湾方面及时采取了有关的措施,使灾害降到了最低,那么朱先生您了解的台湾方面救援措施有哪些?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朱磊: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台湾)这次对于渔船失火,救援比较及时,可以说是海陆空都动员了,整个结果来看的话,除了有一个人是因为跳海失踪了以外,其他人都得到了救援。
主持人:像大陆渔工受顾于台方,这种合作方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这个大概是从80年代两地之间就开始了这种民间的劳务合作,尤其是在渔业方面,从开始的沿海地区逐渐逐渐发展到四川、河南、这些内陆省份,现在也都派了大量的渔工在台湾的船上活动。
主持人:目前有多少这样的大陆渔工在受顾于台方来作业呢?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从1995年到去年为止,累计台湾的渔船上我们派了14万渔工劳务,这是一个大约的数字14万,每一年大概在船上有3万人左右。
主持人:大陆渔工占到台湾整个渔业捕捞方面劳务人员当中这种比例有多高?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我估计可能占到90%到95%左右,绝大多数台湾的渔船都是使用的大陆渔工,几乎每一条船上都有大陆的渔工,有多有少。
主持人:比如说台湾民众生活当中吃的鱼95%都是通过大陆渔工的劳动所得。具体来说我们的大陆渔工是怎么样受顾于台方,他们合作的方式又是怎样的?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合作的方式是契约的方式,有的是船东本人,有的是船东通过中介,通过中间人然后到大陆找我们的经营公司,我们有经营权的这些公司负责把劳务人员挑选出来,然后再进行培训,培训主要是体能方面、技能方面还有一些常识方面,进行培训完了以后,然后再把他送到船上去,有的是2年的合同,有的是1年的合同,近海的可能是3个月的合同,因为他出去以后打完鱼回来,时间有长有短,不一样,合同执行完了以后,这些船员就按时回来,在船上说实话这些劳工人员是很苦的,他们因为1年的合同他可能就在海上飘1年,卸了鱼以后,他就只能住在海上旅馆,不占地,不能上那边的陆地,也不能在其它地方。
主持人:如果说他定的合同是2年的话,这两年当中必须万万全全生活在海上,不能够与陆上有任何接触,我们从2001年底就全面停止了像台湾方面去派遣大陆渔工,这样的一种正式的管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这个应该说是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措施,原因就是因为大陆劳工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尤其是经常出现一些海上失踪,被打被骂被虐待,苛扣工资等等这些侵害权益的事件不停地发生,很多的船员在远洋打完鱼以后,然后就被扔在当地回不来,最后只好求助于我们的大使馆,这样的事件我们台湾方面也进行过多次交涉,始终得不到解决,最后不得已我们只能采取暂时停止向它派遣油轮。
主持人:那么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像这一次遇险的大陆渔工,他们出去工作是不是合法的呢?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他们是合法的,因为从今年2月份我们停止,在这个之前,派出去的2至3万人的渔工他们还在执行合同过程当中,所以据我了解这批人好像是从阿根廷从南美洲远洋捕鱼回来在海上旅馆出现的 问题。
主持人:朱磊先生您怎么来看,这次事故是一次偶发的事件,但是可能有一种必然的原因,您怎么来看背后的原因?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朱磊:我觉得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个就是目前有关政策法令和现实需求脱节,比如说像现在台湾当局的政策,规定大陆渔工是不能够上岸的,只能在12海里以外的海上旅馆,这就不合理,所以这次发生事故以后,一些大陆渔工我看报纸上抱怨说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能上岸,哪怕就是理个发洗个热水澡,这个要求是很普通的,而且他们说连印尼、菲律宾、越南这样的渔工他们都可以上岸,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个政策法令上有种歧视性的待遇,从现实需求来讲,台湾目前是离不开大陆渔工的,因为大陆渔工占的比例比较大,刁会长也说了,五六年来可能有十四五万的渔工在台湾的近海和远洋进行捕鱼,如果没有这些大陆渔工的话,台湾渔业可能会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调整政策,这个法规也应该进行改善,现在没有做到。
解说:台湾地区的渔船每年雇用祖国大陆渔工数万人,但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祖国大陆渔工不能上岸停留,台湾渔船老板只好设置了所谓的海上旅馆-船屋,以船屋作为大陆渔工在台湾停留的住处,海上旅馆船只陈旧、设备简陋。此次失火的“元胜号”就是由旧渔船改装的,总吨位约六七十吨,却住了133个人,而且连救生设备都没有。据获救的渔工称,在海上船屋,每天睡觉都没有固定的位置,厨房、机舱、甲板都成了卧室,一坪大的空间要挤上4个人,进舱必须爬着才能进去。这样的船只一遇到台风经常出事。几年来,台湾相继发生多起海上旅馆出事导致祖国大陆渔工命丧黄泉的事件。祖国大陆方面曾多方呼吁台湾方面重视祖国大陆渔工的生命安全和就业权益,但台湾方面至今无正面回应。
中国外经贸部经济合作司 副司长 吴喜林:此次事件再次发生,再次暴露了我们大陆渔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的问题,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我们大陆渔工在上渔船之前,只能生活在海上旅馆上,这种海上旅馆一般是破旧渔船改装而成的,安全存在很大隐患,生活条件也十分恶劣。我们认为,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阻碍两岸渔工劳务合作的正常进行,我们对仍然生活在这种“海上旅馆”的大陆渔工安全表示十分担忧。
主持人:像大陆渔工的安置问题一直也是岛内争论的焦点的话题,尤其是事件发生之后不少的包括台湾的一些“立委”都提出来要改善大陆渔工的生活条件,据我们了解像大陆渔工安置中心实际上已经建立起来了。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对,现在大概建了5个大陆安置中心,但是都没有启用,去年我去岛上的时候有的是在建设当中有的基本上已经完工了。
主持人:为什么不能启用呢?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现在还是用种种的理由说今天没水了,明天没电了,反正就是不让大陆渔工上岸,就是这样的,他又离不开你,但是我又(限制你),即使是建立起来了,周围还设立了比方说拉上铁丝网,你只能在小范围里面在楼里面活动或者在这个院里面活动,出去这个院就不行,好多种种限制,这种限制说实话是非常不合理的。
主持人:事先已经做好铁丝网了,但至今还是没有大陆渔工能够去享受。
海峡两岸渔工劳务协调委员会 会长 刁春和:没有,没有。现在还没有人进去住过。
主持人:朱磊先生您怎么来看目前两岸劳工合作当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最急迫解决的机制是怎么样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朱磊: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两岸技术性的合作机制,对于这些技术性问题能够有一个协调,这样就比较好解决,实际上现在大陆渔工在台湾不人道的待遇广受关注,就是台湾民众普遍寄予同情,在报纸上、电视上都可以感觉出来血浓于水的感情,都呼吁大陆渔工的待遇和条件有所提高、改善,但是现在没有做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台湾方面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管机构,来和大陆协调,以及来对于大陆渔工的生活条件进行检讨,缺乏这么一个机构。所以如果能够尽快处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主持人 结束语:因为现在海上还有那么多海上旅馆继续在飘着,我们大陆渔工的生命安全仍然得不到基本的保障,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事态的发展,谢谢二位嘉宾今天的光临,谢谢。渔工劳务合作对两岸都有实际需要,而目前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大陆一些受雇于台船的渔工只能生活在海上旅馆中,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他们的权益以及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发展两岸劳务合作的障碍,目前两岸渔工劳务合作还需要建立一种健康有续的机制,这样对双方才有利。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安倍含、翟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