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9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 李峰:近期“2002京台青年交流周”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逢甲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东吴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台湾学生不仅看到了现代化的北京城,而且还与北京各高校的师生一起攀登长城、游览故宫、逛大观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城,深深地吸引着来自台湾的年轻学子。
暑假期间,来自台湾逢甲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东吴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师生来到了北京,和北京各高校的师生一起参加了今年的京台青年交流周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两岸师生不但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而且还游览了北京城。采访中,台湾学生们告诉记者,他们非常珍惜这次来北京的机会。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68万平方公里,拥有1000多万常住人口和300多万流动人口。有人说,北京是现代的,一座座壮观的立交桥,一条条连接北京与各地的高速公路、国际航线,构成了现代化的交通体系,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使北京成为21世纪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有人说,北京是古老的,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共有34位皇帝在此发号施令,统治全国,悠久的历史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由城关、城墙、烽火台等构成,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明代《长安客话》中提到,“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当两岸师生携手登上长城时,台湾学生们欣喜不已。他们忘记了疲倦、不停地拍照留念。
台湾学生:我登上长城了。
台湾学生:这里其实是我一直很想来的地方,读中华历史那么久,还是要来看一看。
北京学生:中国长城是龙的象征,我们大家都是龙的传人,通过长城把我们两岸的人民连接在一起。
解说:爬完了长城,两岸师生一起来到了北京一处著名的人造景观,大观园,大观园位于北京宣武区南菜园12号,占地13公顷,是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而修建的,电视剧《红楼梦》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走过狭窄的“曲径通幽处”,就可以饱览大观园的优美景致。大观园是贾宝玉居住的地方,在作者笔下被描写成世外桃源。对于台湾学生们来说,虽然这是第一次到大观园,但是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并不陌生。
台湾学生: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说,刘姥姥是个穷苦人家的妇女,头一次进贾府看到大观园很奢华的景象,人物描写就蛮细腻的,红学,古今中外很多学者探讨这个结构,算我们教材里蛮重要的一课。
大观园管委会主任林宽先生向台湾学生介绍,荣国府的大观园是宝玉与姑娘们的一方净土,而宁国府的会芳园则充斥着污秽的气息,但大观园的水却引自会芳园,正预示着两园相同的命运。贾宝玉居住的怡红院、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和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三所园子的距离和建筑特点,体现了三个人物之间复杂的恋爱关系。
大观园管委会 主任 林宽:你看,这个怡红院离潇湘馆最近,就是他的情人林黛玉的最近,离他的爱人,他的夫人的住处,大吊角?最远,这个位置说明什么呢?说明他跟他的情人在感情上相隔相近,跟他最后自己被迫娶的这位夫人在感情上相隔相远。尽管说,贾宝玉跟林黛玉两个群落,两个住处离得比较近,但是一座桥把他们隔开,最终还不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会到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怡红院是两层院子,前出廊子后出厦,建得很豪华,说明主人的位置比较尊贵,但是屋里面你可以看到,有落地穿衣镜,西洋美人图,说明主人公有脂粉气,这都是用景物来表现《红楼梦》这本书中内涵性的东西。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从小受到贾母的娇纵,和一些丫鬟生活在大观园里,他对家庭内部的勾心斗角和腐朽糜烂的现象深恶痛绝,而对周围女孩子们的悲惨命运抱有同情之心。林黛玉是宝玉惟一的知己,在大观园中,林黛玉时感寄人篱下,每日以琴、棋、书、画为伴。一曲《葬花吟》是黛玉忧伤情感最有代表性的写照,也是曹雪芹为封建社会所有薄命女子而吟唱的一曲悲歌。“试看春残花溅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看过《红楼梦》,再听听专家的讲解,台湾学生们游得有滋有味,虽然只是人工景观,但这里的景色足以再现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和场景,那么曹雪芹笔下真正的大观园在哪里呢?
大观园管委会 主任 林宽:别找了,没有一个真大观园,为什么没有一个真大观园呢。《红楼梦》里所写的大观园它的建筑,你看,全是殿宇轩昂,浓墨重彩,皇家风格,是北派的建筑,你看这院子,植物呢,全是南方的,你看,这棵海棠是红色的,这棵芭蕉是绿色的,所以为什么怡红院贾宝玉的屋子写着怡红快绿,红指海棠,绿指芭蕉,这都是南方的植物,所以不可能有一个真的园林,是北方的建筑,南方的植物,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作者曹雪芹他梦中的,理想的,他把所有美丽的东西都嫁接到一起的一个集合的一个文笔的公园。
解说:在大观园的戏楼前,两岸的学生们还兴致勃勃地勾画起了传统的京剧脸谱和折扇的扇面,台湾学生谢嘉玲告诉记者,在台湾虽然听过京剧,但画京剧脸谱,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头一回”。
台湾学生 谢嘉玲:我画的是姜维,以前有没有画过,没有,很有趣,如果能学会的话,蛮难的。
京剧脸谱要“远看颜色 近看花”,在远处看脸谱的颜色就可以知道人物的性格,在近处看花纹就可以判断人物的身份。
北京民间艺人:只要是京剧,不管多远,脸谱和戴的髯口和穿的服装,绝对是一样的,有这么句话,就是宁穿破不穿错,白色的像曹操,就是比较奸诈的,红脸的就是比较刚毅的,比较忠厚的,黑也是很忠厚的,典型的包公,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勾的是一个月牙,因为日断阴,夜断阳,很正义,而且他能下阴曹地府。
画完了京剧脸谱,这些民间艺人还为他们带来了老北京的杂耍表演。
现场:放在手上边,就这么把它盖上,咱别动,把这个也盖上,拿起它来往手上一放,走,这就是两个了。你看这个有没有,有,拿起来,抬起来,我抬起来,翻过来。
从大观园出来,台湾学生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北京后海北岸的宋庆龄故居,这里原是末代皇帝溥仪父亲的王府花园,后称摄政王府花园。宋庆龄1963年4月迁居于此。宋庆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915年他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协助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之后,她坚持和维护孙中山以扶助农工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1938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从事抗战宣传和救济工作。 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且参加了开国大典。此后数十年里,她关心祖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关心儿童,热心维护世界和平,广泛结交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最高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于北京逝世。
台湾学生:宋庆龄民主思想非常开放,她对中国的民主进步有很大的帮助,我对她说,我们今天有比较开放思想,其实她也算功臣之一吧。
宋庆龄女士一生艰苦朴素,居室最为突出的陈列是那些看上去并不配套的家具和国际友人送给她的纪念品以及3000多册图书。宋庆龄的故居不仅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这里的房屋结构正是北京典型的建筑-四合院。看到这些,台湾学生把北京文史研究馆的赵书老师团团围住,让他讲讲北京四合院的故事。
北京文史研究馆 赵书:我们看这个院子里,能够把四合院的几个基本特点都能够给涵括进去,第一个特点就是四合院,天人合一,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崇尚自然,四合院里人跟自然融合得非常巧妙,出门叫银锭观山,能一直看到西山,进门之后,比如我们院子里两棵大的海棠树,西府海棠长得非常好,院子里这么多树,天人合一,合得非常好,四合院当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属于文化,胡同吆喝声属于四合院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你看咱们在这个院子里来讲,叫院落式建筑,是比较安静的地方,胡同吆喝声就能打进院子里,你比如说,我吆喝一个,卖小金鱼的,城外吆喝城里边能听得到,就这样,卖大小,哎小金鱼哎,这个哎字很长,就把四合院最深的一层院子里都能打进去。
主持人:短短一周的活动结束了,台湾学生通过游览北京城,对祖国传统的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活动即将结束时,台湾学生纷纷表示,来到北京他们终于体会到作为长城之子的骄傲。他们说,两岸年轻人应该共同携手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使之流芳千古。(编导:翟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