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限制农业到大陆投资绝非良策


  2002年1月22日星期二播出

  主持人 李峰: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近日,台湾当局在审查农产品赴大陆投资时宣布,把436项农产品列为禁止赴大陆投资类,其中主要为养殖业。台湾当局解释禁止这些农产品赴大陆投资的理由是台湾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台商在大陆投资,其产品会回销台湾冲击到岛内民众的利益。台商到大陆投资农业是否会冲击到岛内民众的利益?这种消极、封闭的举措是不是台湾农业经济应对入世的良策呢?就这一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所长苏振环先生,苏先生欢迎您,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冠华先生,张先生欢迎您。

  前不久,台湾当局针对农产品赴大陆投资进行了所谓的检讨。台湾当局认为,对农业赴大陆投资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并且将农业赴大陆投资禁止类项目,由原有的13项大幅度扩增为436项。原本属于准许类的种畜、种苗以及养猪、养鸡、养鸭等75项都改为禁止类;原本属于专案审查类的养鱼、水果、花卉、蔬菜以及大米、红豆、花生等也都改为禁止类。台湾当局还强调,对于到大陆投资未开放项目的厂商,将不准许他的产品,以在台湾的品牌名称回销台湾。台湾当局说,实施此项措施的原因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如果全部开放农业赴大陆投资,其产品势必回销台湾,冲击到岛内全体民众的利益。针对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记者电话采访了在大陆经营养殖业的台商。

  台湾大成鸡肉加工厂 东北亚公司 董事长 陈福狮:这样把视野、市场看得太小了,像我们来这边投资鸡肉加工,我们并不是着眼台湾市场,我们外销到日本、欧洲、东南亚这些都是我们的市场。并没有说一定局限在哪儿。这样的话,把自己的视野看得太窄了,对不对?我想其它行业也应该一样,应该是共同面向广大的世界市场,而不是局限于特定的市场。因为WTO以后,很多事情是越来越开放了,而不是越来越管紧了。台湾有的优势,就是过去累积的经验,或者特殊的研究成果来这边发扬光大,以这里作为大的地盘,这样来把生产效率提高上来,来跟国际竞争,是这样一个看法了。

  与台商陈福狮先生一样,在大陆经营饲料加工及养猪厂的台商陈村年先生也表示,他在大陆养殖的猪,从来没有销往台湾。

  贵州台农饲料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村年:内销,大部分自给自足,大陆这边的猪还供不应求,还没有销外面的迹象。除非是两广地带,有可能销香港,但是现在销香港也很少。有一些人担心,现在从台湾来这边投资的人比较多了,因为台湾现在投资环境、经济比较萧条,大部分产业都外移,这种人就有点担心,警告过来大陆投资的投资者。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就融入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中国经济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对海峡两岸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台湾当局以“保护岛内民众的利益”为名,行限制封闭之实。此项举措,真的是一项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农业经济转型的良策吗?台湾的经济学者认为。

  赖士葆(台湾经济学者):我个人认为,实际上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用政治的手段来把它禁止了。我不认为,我们“政府”这种措施有什么效果,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即便不让他去,他还是有办法去。不过是说,他投资的成本增高而已,他的交易成本增高。基本上,我所了解的,要去都去了,现在只是说,他这样子一来的话,对于那种比较大规模的大企业去,会有一点影响作用,会有一点差池。

  台湾经济学者认为,台湾当局用政治力量来阻挡市场行为,就好像用手指来挡水一样,水是一定会流出来的。

  赖士葆(台湾经济学者):两岸的经贸应该让它恢复到一个积极面的全貌,不要用政治力来干预,应该是用更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其实两岸绝对可以创造双赢的局面。那就是说,大陆方面提供土地,提供劳动力,台湾提供技术,提供资金,大家集合起来,大家都是中国人,一起来打出一番的天地,其实都是两岸人民大家共同的心声。可见说,你在政治上怎么挡,怎么阻挡,还是没有办法阻挡这种台湾对大陆的投资热,台湾西进的人潮跟钱潮,这是没有办法挡的。

  主持人:如何抓住入世带来的机遇以及应对挑战是两岸民众都很关心的话题。最近,台湾当局就说,如果开放台湾的农业到大陆来投资的话,会冲击岛内民众的利益,所以禁止台湾的农业到大陆来投资。那么,张先生,您的观点是,您认为他这种解释有没有合理性?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我觉得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面对农业冲击,面对入世以后来自其它的农业大国的一些冲击的话,我想应对策略无非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被动地加强保护,另一个就是积极地进行结构调整。通过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来应对这种挑战,那么现在我们看到,台湾采取的是第一种态度。从一系列禁止的措施,还有限制大陆农产品进去以后,我想他是采取保护的,这种被动的态势。但是你想,一般的市场规律也表明,就是说,一项产品,你光靠保护,是永远也扶植不起来的,它的竞争力是不可能增强的。同时他这种保护,实际上很可能达到一种反效果。因为什么?因为实际上企业,农业产品对外投资,实际上也是结构调整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式。那么,你把这条路给他切断以后,它就意味着台湾很多的农产品无法因为依靠大陆市场,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且也意味着他很可能失去因为在大陆投资获得大陆市场份额的机会。反而不但无助于他增加竞争力,反而会削弱他很多一些市场的机会。再一个,台湾把两岸农产品,尤其是大陆农产品对台湾的冲击看得过于严重。我想,第一个方面,因为海峡两岸农业、农产品来比较的话,虽然大陆整体的农产品价格要比台湾便宜好多,但是因为农产品品质不一样,口味不一样,而且关键是一个产品进入岛内的话,还要有岛内合适的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建立不起来的话,你的产品虽然好,也不一定就能打入市场。

  主持人:他主要的理由就是可能会因为低价格,会对台湾的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苏教授,我知道您最近刚去台湾,专门去考察农业的一些情况。依您的观察和分析,您认为,如果台湾的农业投资大陆的话,会对台湾的民众的利益产生冲突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所长 苏振环:这个事情应该这么看,入世对两岸都有机遇也有挑战,你比如说,奶业这一块,牛奶这一块作为台湾来说,它的消费量很大,它的人均消费量可能要达到65公斤左右。

  主持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大陆的人均消费量达到多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所长 苏振环:大陆的人均消费量2000年的统计是8公斤左右。所以这个两岸的差距很大。但是我通过参观访问,看到台湾的乳牛业,它的发展潜力很小,每年人均65公斤的消费量,它有25%是属于它自产的,75%是属于进口的。这样的话,如果说,台湾的投资到大陆来投资,比如说他投资奶业,或者是种草、养畜,在这方面他绝对是有优势。现在北京地区,优质的苜蓿干草,是1吨它需要800到1300块钱(人民币),我们了解到,台湾的养殖厂里面进口的苜蓿干草1吨它需要2000块钱人民币左右,这样就有一个700到1200块钱(人民币)的差距。如果在这方面,他投资的话,把大陆的干草运过去,那么他的成本就省多了。成本省了以后,岛内的民众吃奶就会便宜。这样我认为,可以说他是受益的。

  主持人:您是指消费者这一方面,那么具体对于这种从事农业的这一部分人来说,他会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所长 苏振环:根据我自己的认为,台湾岛的农业尤其是养殖业这一块,从他的生产技术和他的生产的量,还有市场的饱满度,我认为已经差不多少了,再发展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所以他必须要寻求岛外的市场,这样用岛外的市场来补充他岛内的这个情况。我认为,如果他到大陆来投资,从我自己的专业角度上看,我认为两岸是都有利益的。

  主持人:是一种良性的循环。那么,张先生,依您的判断,入世之后对于台湾农业本身,会带来什么样一些冲击?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加入WTO以后,台湾农业是属于在台湾整个经济部门中受冲击,相对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台湾官方自己有一个估计,在入世以后,在6年左右时间里面,台湾的农业产值可能要减少500多亿新台币,大概是14%左右,而且台湾有8万公顷左右的土地要释出,还有将近十万左右的农民要面临失业。从这数字来说,这个冲击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在当前台湾失业率节节升高的情况下。十万农民释出是个不小的数字。

  主持人:那么,在台湾从事农业方面的人口达到多少?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台湾的农业人口,如果不算劳动力的话,台湾的农业人口应该是在370多万。但是实际上,我感觉台湾农业受到的冲击没有官方所宣布的数字那么大。

  主持人:张教授的意思就是说,要客观地看待入世带来的冲击,既不能小视它,也不能忽视它。刚才苏先生已经谈到了,两岸农业怎么样实现优势互补的问题,那么面对入世之后,您认为从业界这方面来看的话,两岸如何来从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实现两岸的双赢?

  中国农业科学院 畜牧研究所所长 苏振环:大陆在畜牧业尤其养殖业这一块的水平,整体的水平,要比台湾稍微低一点,在个别行业,可能比他要高。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幅员辽阔,资源比较丰富,畜牧业正在发展,存在的发展潜力很大。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加上台湾的资金和技术,到大陆来,我认为对两方面都是有利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台湾提出了一个“三生农业”,就是说生产、生活、生态,他要朝着这种方向来发展,要发展进一步更精致化的农业,这意味着,他要进行新的结构调整。很多不具比较利益的产业需要移出来,从大陆来说,也是进入一个新的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农业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该说,这种结构调整为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奠定了更广阔的空间。所以实际上,从今后来说,海峡两岸应该携起手来,本着一个中国,互补互利,共创双赢,来共同促进两岸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来应对进入WTO的挑战。

  主持人:我想,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根本。两岸的农业的这种互补性和未来的合作其实非常好理解,因为我们两岸的人民,比如在生活习惯上非常相似的,在口味上也非常地接近,虽然有的人喜欢甜一点,有的人喜欢辣一点。但是我们基本的饮食习惯是非常相同的。非常感谢二位嘉宾今天的光临,谢谢。由于两岸农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所以入世后两岸农业实现各自不同的转型目标需要不同的条件,这也正是两岸农业加深合作的契机。台湾的传统农业和农业科技、管理经验需要到岛外去寻求机会,而大陆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在这样的条件下,两岸农业通过优势互补、合理的产业分工可以大大地减少两岸农业在入世后受到的冲击,提高两岸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罗怡)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