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8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李峰:据台北市电脑公会对岛内411家厂商进行“赴大陆投资意愿调查”显示,有高达三成的高科技厂商已经赴大陆投资;剩余的大多数企业今年将赴大陆投资。其中有高达32.4%的厂商打算,未来企业的研发设计工作都由大陆的研发设计部门来取代。那么大陆高科技领域有哪些诱人的因素?在大陆从事高科技领域投资的台资企业经营状况怎么样?今天就有关两岸高科技领域合作问题,我们邀请到了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的张冠华先生,张先生欢迎您,今天的话题是从刚刚举办的海峡两岸科技论坛开始的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节目。
近期记者参加了 “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策略研讨会”暨“台湾半导体日” 活动,台湾凌阳科技公司带来的玩具狗,以及最新型的电子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有关人员介绍,这些产品体现了台湾精湛的芯片设计能力。
台湾凌阳科技公司技术人员:这个就是一个比较智能的玩具,他采用凌阳16位单片机,就是它可以有语音辨识,做成的这样一个玩具,这个玩具身上带了很多传感器,模仿人的一些主要感官。这颗黑胶封的就是我们凌阳的芯片,非常小,它主要是这里的心脏,它可以控制产生很多音乐,你看我给大家试一下。可以产生各种音质,而且辨识的效果也很好。
记者:刚才我们演示的那些玩具里边也是。
台湾凌阳科技公司技术人员:都是这样的一个芯片,做完了产品就是这么大一个芯片,集成度很高很高,就这么一个小的芯片就完成了,基本上外面再加一些外围电路,就像一些按键、就像刚才的一些传感器这样的。
此次活动是由中国贸易促进会和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联合主办的,旨在推动海峡两岸半导体业的发展,寻找市场方面的策略合作机会。来自台湾的创意电子、崇贸科技、科雅科技、凌阳科技等七家半导体企业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举办期间,两岸业者不仅进行了半导体技术发展的专题讲座,而且还在上海进行了IT系统、家电系统、网络系统产品的考察。这是台湾半导体龙头企业第一次联手到大陆举办“台湾半导体日”活动。
台湾世界贸易中心 总经理 黄志鹏:我们曾经同样在日本、美国办过类似的“半导体日”,效果都不错,所以我们回过头来思考,大陆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而且大陆在半岛体方面的人才跟技术也都算是不错的,尤其人才方面,所以结合台湾的经验跟现在的发展的强势以及大陆的人才跟市场,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结合。
据统计,目前台湾的半导体厂家共有140多家,在消费型电子和网络芯片方面已经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是由于今年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半导体产值今年将衰退26.4%,发展渐入瓶颈。而与此同时,大陆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创意电子公司 总经理 石克强:我想假如从设计业来说的话,中国的几个重点还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在努力,不过还差一点,我觉得上海三角洲几个地方都蛮好的,成都、哈尔滨、西安也相当有层次,假如我们只能设一个公司的话,起码我们要把我们要设在北京和上海,才开始,从市场考虑的话,我想重点还是从上海开始,然后再慢慢扩展,因为从距离上、从各方面讲还是沟通比较方便,但是从工厂来说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像台积电、联电这样的公司的话,他们应该设在远离大的都会,但是在交通方面,在资源来源方面还是要有更好的地方,所以你看他们一般选择的都是苏州、昆山、或者是天津这些地方,不过我想假如说要达到一个扩张下去的话,也许慢慢往往外走。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小片确实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的一些包括台积电、联电这些半导体的龙头老大已经到大陆来考察投资环境,有的已经设立了办事处,那么两岸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已经呈现非常热络的这种局面,那您认为出现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出现这种势头应该说从岛内环境也好,从国际环境也好,还是从大陆市场本身来看的话,是一种综合因素的结果,那么归结起来说,我想可以说是三种力,第一个是岛内的推力,第二个是国际的压力,第三个就是中国大陆的吸引力,那么从岛内来看,台湾的电子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也正在进入一种新的转型期,就是说过去那种比较占优势的传统的代工模式正在受到一个新的挑战,他的优势在逐渐降低,未来要是维持他的竞争力,需要借用大陆比较低廉的生产成本,大陆的市场还有大陆的人才,来进一步维持他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增加他的竞争力,这是从岛内因素来看,那么从国际上来看呢,大家知道,台湾的过去电子产业主要靠为国际跨国公司进行代工,主要是为欧美的一些大企业,他为了按照跨国公司的要求需要你就近来接近市场,降低你的生产成本,所以在国际跨国公司的压力下,很多为跨国公司代工的厂商也转移到中国大陆来进行生产,第三个就是中国大陆的吸引力,据最新的一个估计,今年大陆自己生产的芯片只有40亿芯片,进口要240多亿片,这里边的悬殊是非常大的,估计5年以后大陆的芯片生产可能会增加到200亿片,但是就是这个200亿片也只能满足整个大陆市场需求的30%左右,你可以想像这个市场会有多大。
主持人:我想张教授的这种形容非常形象,有了这3力不外乎台商不得不到大陆来投资,那么关于两岸入世是不是也是一个吸引台湾的高科技大量进入大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呢?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海峡两岸加入WTO以后,其中有一个大陆的市场要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市场准入程度也进一步增加,过去可以说是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到大陆来投资他主要还是利用大陆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然后来进一步加工外销来供应欧美市场,可以说,过去基本上是台湾大部分的产品是外销的,但是随着大陆加入WTO以后,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内销比例不会再有,不会再强制台商到大陆来投资有多少比例的外销,应该说内部市场空前的增加,再一个就是加入WTO以后,还要按照WTO的有关规则,资讯产品、信息电子产品零关税对促进大陆信息产业发育,市场的扩大,进一步融入国际IT产业的分工也是会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入世以后,实际上大陆市场对台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主持人:尽管台湾当局一再限制台湾的高科技企业投资大陆,但是我们确实也看到,在大陆投资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布局,那么目前基本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大陆已经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电子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工基地,到去年为止,台商在大陆IT就是硬件产业信息硬件产业主要是电脑周边产品,产值基本上已经达到台湾整个资讯电子硬件产业的40%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台商高科技产业在大陆的投资,基本上是延续过去他在岛内那种成功的模式,就是产生那种群聚的效应,比如说一个大的企业过来以后,他会把周围的一些配套电子厂商也都带过来,比较典型的一个是广东的东莞,还有一个就是长江三角洲的昆山、苏州这一带,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一些台商电子产业的一个群落,相互之间电子配套都非常周密,可以说你不出这个工业区,或者是不出这个地区的话,你所需要的一些周边设备都可以就近获得,这是他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再有一个就是说,台湾到大陆来投资IT产业从产业布局上来看,经历了一个从下游到中上游这么一种连动的这么一种拉动效应,一开始到大陆来投资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低阶的下游的这么一些资讯产品,比如说开始是键盘、鼠标,这一类比较简单的,后来逐渐向主机板、监视器还有其它的一些电源这方面来发展,再进一步又拉动笔记本电脑、还有扫描仪这些比较高尖端的这些产品,到大陆来投资,通过上下游整合整个在大陆就形成比较周密的群聚效应。
主持人:可以说这些台商在大陆经营状况基本上是不错的,那么我们不禁想问一个问题,就是说,台商大量到大陆来发展高科技产业会对岛内的高科技产业本身起一种正面作用呢,还是说负面作用更大?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最近台湾岛内有很多声音,担心大量的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到大陆来投资会掏空台湾经济,会使他产生空洞化,我是不这样认为,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当初在十几年以前,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台湾大量的传统产业,比如说当时的塑胶业,还有纺织,包括一些石化业,大量到大陆来投资的时候,当时正好岛内的工业所占GDP的比例也在迅速下降,当时很多人就担心会不会产生产业空洞化的问题,但是实践证明,不但没有产生产业空洞化,而且台湾产业还顺利地进行升级,然后从过去以传统产业为主,上升到目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这么一种产业结构,我想这一次这种比较大规模的转移,应该说跟过去是有类似的,因为前边我们也谈到他的原因了,台商到大陆来投资,他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增加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他也是按照国际分工这么一种格局在走,如果不那样走的话,他反而可能会面临竞争力日益下降,他的优势日益萎缩,反而在岛内有可能过几年以后,面临生存问题,如果这样的话,真正会有产业空洞化这个问题。他的制造优势在逐渐降低,那么这方面他移出,有利于他进一步的向上游升级,比如说,利用他目前已经积累了很多年的IT方面的制造经验,还有国际方面的一些行销渠道,还有目前他部分的人才优势,那么他完全有可能通过两岸比较合理的产业分工,向上游发展。
主持人 结束语: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说能使台湾的高科技企业实现这种可持续性的发展。好,谢谢张教授今天的分析,谢谢。有专家指出台湾的高科技企业成长非常快,但是由于市场太小了,95%以上的硬体产品都是外销,而且台湾的高科技企业多为欧美大公司做代工,许多企业把改变这种现状的希望寄托在大陆,期望与大陆的经济共同成长,不断地壮大自我的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世界级的大企业。(编导:翟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