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31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播出中央电视台与台湾中天电视联合制作的卫星连线《李敖与大陆观众的第一次对话》的最后一部分。李敖先生从1949年离开大陆到台湾以后,就一直没回过大陆,那么李敖先生对于祖国大陆有着怎样的情感寄托,他脑海中的北京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当年在北京四中读书的同窗学友又有什么样的话要对他说呢,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李敖先生的大陆情缘。
主持人:我知道您在1949年离开大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我曾经拜读过这样一首诗叫“陆根记”,诗里是这样写的我还记得非常清楚,“飘洋过海乃怀陆根,我虽不往一往情深”,寄托您胸怀大陆,志留台湾的一种情感,我想知道您对大陆现在还有什么样的一些印象?
台湾作家 李敖:我14岁,不到14岁离开了北京,那时候我在北京四中,今天在座的还有四中的我们的学长,老师,我离开北京,然后到了上海念了半年的书就到了台湾,我对大陆,尤其对北京有了最完整的回忆,可是那个北京还是有城墙的北京,当然现在只剩下了一两个城门楼子的北京了,所以对我来说,如果我回到北京来,已经人非,固然是人非可是也不是物是了,我们说物是人非的确如此。北京,我想像中的北京跟现在的北京已经不一样了。如果从怀旧的观点来看,就像我妈妈回到了北京,回到我们内务部街甲44号,我妈妈回去的时候,一回去就哭了,什么原因呢?原来那个家庭里面本来是我们一家10口人家住在里面,现在我妈妈回去的时候,发现10口人家只有她一个人回去了,可是面对的是10户人家住在里面,变成大杂院了,所以我们觉得旧梦重温,就是破坏旧梦,我可以告诉大家,真正的聪明人也许应该避免旧梦重温。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是浙江人,50年后他约来了他浙江的以前的女朋友,约好了,他说当年我们在那条小河旁边,在那个树底下,那个石头旁边我们重新再见一次面好不好,他的女朋友同意了,就已经约好了,我的朋友就先到了现场,还是那条当年的河,当年的树,当年的石头,他坐在那里等他当前的情人,青梅竹马的情人出现,结果远远的看到一个老太太,又笨又老,又胖又丑,还罗锅,我想罗锅北京话大家听懂了,台湾叫瘸子或者叫驼背,还罗锅,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要逃掉,回来以后心都碎掉了,我说你活该,你为什么去追寻,要旧梦重温呢,这个旧梦是不能重温的。各位我告诉你们,为什么我不回到北京来,因为我怕看到满街的罗锅。
主持人:但您有没有想到过,也许您到了北京之后,来到大陆之后,您看到的景象比你想像的情况还要好,大陆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而且我想您会透过很多的媒体了解大陆的进步。
李敖:没有错,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不需要到月球上面才知道月球的情况呢,为什么呢?我们现在的科学有人去登月,我也没有体力爬到喜马拉雅山、爬到圣母峰,为什么呢?我爬不上去了,所以我看到那种登山家,那种摄影师拍的照片拍得不更好嘛,所以我的意思,北京对我说起来就这样子,好比说你们北京外面的定陵,明十三陵,定陵我没有去过,我买了两本定陵的发掘报告,一本书一下午看,看了二三个小时发现我对定陵的了解在平面上比你们还多,你真正到了现场那个地下冷飕飕的,并且你们看得到皇帝真的面目吗?没有了,如果你有很丰富的想像力的时候,你自然会天马行空,从一堆死马的骨头里面能够天马行空,如果没有这种本领不能够做文学的创作的,因为你的一切经验都要靠自己做经验来做基础的时候,你不可能去做汉奸以后才能写汉奸的生活,那样这种人太笨了,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从间接的经验,从外面的报道里面来了解,我从北京,今天的北京的美丽,北京的壮丽,北京的壮大,北京的改变,我都从书里面,从电视里面,从画片里面,从电影里面我都可以看到,我觉得我其实是跟你们在一起。
主持人: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再给我们回忆一下,当年您在北京,在小时候的一些轶闻趣事,比如我知道您姐姐的回忆录当中就提到,您其实在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沉默寡言,非常沉静的一个小孩。
李敖:一般小孩玩的事情我都不太玩,为什么呢?我比较喜欢看书,自己也在那儿看书,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一个看书的习惯,我也去,北京在冬天的时候,北海结冰,我也去溜过冰。这是一个动态的北京画面,可惜你们看不到了,还有一些也是你们所看不到的东西我也看到了,因为现在,比如说北京的天桥的一些东西,厂甸一些东西,我们那时候逛厂甸的时候,真的可以找到一些旧书,现在可能不太那么容易找到了。
主持人:在李敖的这个《快意恩仇录》这本书当中我读过这样一段话,“大陆是但我不在其内,台湾是我的乡土但我被见于外,不过对于我来说,在内与见外皆属过眼烟云,终归中国是我的乡土,在这乡土上大陆也好,台湾也罢对我都是一样的,我的终极是在无何有之乡,在广漠之野,在中国以人类的历史定位”,我想读了李敖先生这段话,也许能让我们更多地去理解李敖,去感受李敖,那么在节目的最后我要特别介绍一下两位嘉宾,就是来自北京四中的李敖的同班同学史昌温先生,和吴植榛先生,他们希望有机会能和你一起说几句话,史先生。
北京四中李敖同学 史昌温:我叫史昌温,我读了你这本书以后,看到你当时回忆1948年的社会的混乱现象,我想起了李慎言老师在班上念过你的一篇作文给我的印象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国文老师,对,国文老师李慎言,你当时在你的作文里面批评了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上海搞经济督导员是假的,说还不如张君迈在天津搞的“打虎”,这个事情给我的印象一直很深。
主持人:史先生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现在的状况?
史昌温:我是在四中一直上了六年,毕业以后在清华上了六年,然后一直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搞计量,现在已经,1995年就退休了。
主持人:吴先生有什么话要讲?
北京四中李敖同学 吴植榛:我也是1948年入学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敖当时是我们考的第一名,当时我觉得他的敖应该是下面有一个鱼字的鳌,就是独占鳌头的鳌,也是现在鳌拜的鳌,可是他不是,惟独就是现在公孙敖的敖,我对他的印象,他确实像他所说的,在班上也是很沉默寡言的,不怎么讲话,就知道读书。另外我觉得他能考上四中第一名的话,也是他的小学的基本功还是不错的,另外这么多年的磨炼,现在看来他的文章写了这么多,也和他小学时候受到的,中学受到的一些教育还是分不开的,另外我也觉得在这个机会上,四中我们这个班的同学还是希望李敖能够回来看一看,毕竟这50年大陆上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不是像李敖刚才所说的好像神游就可以了,我觉得身临其境的话,会比神游更好一些,我最后送你两句话,就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希望你能够有这项志向回来看一看,完了。
主持人:为了让您看看北京四中现在的状况,我们的记者专程去拍了一个小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北街的北京四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创建于1907年,初名为顺天中学堂,1912年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定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校,1988年由完全中学改名为纯高中学校。如今的四中占地43000平方米。1983年北京市投资翻建四中,使学校的设施焕然一新。
如今的四中,能勾起李敖先生回忆的恐怕只有这个老校长室和四中的老校门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们依然保存完好。不过保存得最好,能让李敖先生吃惊的也许是这张李敖先生的学籍卡,在这张泛黄的卡片上,详细地登记了李敖先生当时的年龄、家庭状况和在四中的学习成绩。
史昌温:我从吴植榛得到了你台北的一个地址,后来托人带了两份咱们四中的校友报过去,不知道那位先生给带到没带到,如果你希望得到咱们四中的校友报,我以后我们每期都可以给你寄过去,上面有很多咱们的老校友各种情况,也包括现在四中随时发生新的变化,每年都有好几期,我想将来可以和你加强联络。
主持人:借此机会李敖先生是不是可以公布一下你的通讯地址,让更多的读者朋友能有机会给你联络。
李敖:谢谢,我先感谢我的两位老同学,他们精神,记忆都这么好,的确,那一届我在考初一的时候,我是整个四中我考了第一名,并且谢谢老同学用陶渊明的诗来勉励我,并且老同学谈到了我们国文老师李慎言,我特别提醒老同学,我在北京念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位国文老师,我看过他的一本书叫《长城明陵游记》,所以我这次看了你们以后,我真是旧情澎湃,我的地址是台北市敦化南路1段306号,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信封上写台湾李敖收,我就收到了。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兴能和李敖先生能有这么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知道很多朋友还是意犹未尽,我们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大陆的读者和李敖先生进行这样的对话,好,非常感谢李敖先生,也感谢晶玉,也感谢现场的所有的观众朋友们。
李敖:再会,后会有期各位朋友和老朋友。(编导:贺亚莉、高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