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1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联合采访团,在圆满地完成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采访之后,采访的第二站,是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那么这些来自海峡两岸的记者们,在青海又了解到了什么呢?
9月18日,海峡两岸的记者们,前往青海省进行联合采访活动。青海省位于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从土地面积上讲,青海省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为祖国大陆的十二分之一,相当于台湾省总面积的20倍。两岸记者在青海省的采访活动,是从参观西宁市的市容市貌开始的。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畔,是唐蕃古道咽喉要地和“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必经之路。是青海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在西宁市,两岸记者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西宁到处在进行城市建设。西宁市市长周勇智,带领海峡两岸记者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正在进行中的,湟水河城区段一期治理工程。将西宁市一分为二的湟水河,多年来由于企业排污,百姓倾倒垃圾,造成市区内15公里长的河道越来越窄,每逢汛期泥石流堵塞河道,威胁全市。今年西宁市为了消除城市隐患,将原有宽度不足50米的河道,拓宽成能抵御800立方米洪水冲击,宽度在140米的复式防洪河槽,整个治理工程突出了生态建设,在沿河两岸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地和80个园林景观,形成了水、绿地、亭阁,为一体的滨河游园。在湟水河畔新建成的西宁市文化公园,和湟水河治理工程连为一体。公园音乐广场是公园主景区,彩色音乐喷泉、音乐乐坛交相辉映。喷泉两侧设置了,描绘青海历史和江河风光的,六组十二幅浮雕墙。喷泉北侧的王洛宾铜像,向人们展示了西部歌王昔日的风采。在植物景观配置上,以疏林草坪,配以高大的常绿落叶乔灌木和大型花坛,形成独特的植物景观群落,显示着这座高原城市建设者们,开放创新,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理念。
西宁市副市长 马顺清∶现在我们致力于西宁的生态建设,主要的思路就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实施三环的绿化战略,第一环把西宁周边的山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让西宁周边的山绿起来,这是一环。第二环就是西宁郊区和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呢?我们要实施一个大的绿化带,百米绿化带。这个实施的状况是非常好的,第三,就是城区里头的干道绿化和游园、园林的建设。
西宁的生态环境建设,是西宁建设的一个缩影。在50年代,西宁市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万,全市只有两所中学。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全市固定资产总值还不到100万元。 这是我们找到的几张80年代初期西宁的照片,从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西宁市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景象。今天西宁市所辖四区一县,面积3456平方公里,人口187万;有高等院校5所,专业拓展到 53个;少数民族在校生33万人,占全省学生总数的48%。海峡两岸记者在采访期间,正值“桃芝”台风入侵台湾之时,由于青海无线通讯覆盖全省,台湾记者身在青藏高原也能够和在台北一样,及时了解家人和公司情况。这在青海驿站通讯时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台湾华视记者 张其强:因为我们通过电话了解,目前像我所属的华视,跟我的家里目前都还好,据我所了解,台北地区水淹的情况非常严重,希望一切都没事。
和青海通讯事业发展一样,西宁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0元人民币,已经接近祖国中等城市的消费水平。从台湾记者在采访中,直接接触到的青海交通运输,就可以体会到,今天以西宁为中心,公路、铁路、民航,在省内形成网络,对外通达全国。
台湾电视公司记者 庄济维:应该在交通或者是住宿,安排方面应该都是非常便利的,只是说大家来看的心情,以前台湾同胞来这边看,都只是从书本里面得到的一些常识,根本没有实地来,看过这个地方,所以有时候实地来看了之后,会有一种非常新奇。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 吴佩眉:青海(西宁)它是一个开发中的一个城市,给我印象中的青海(西宁)不太一样,因为很多地方都已经陆陆续续在建设,这几天看到的青海(西宁)呢,施工的地方非常非常多,交通也不是很便利,不过我相信在未来,在经过这一段的开发之后,未来青海省(西宁)一定可以建设一个,跟东部城市一样的好。
按照采访安排,海峡两岸的记者们,到了距西宁130公里,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曾经翻越的日月山,感受了海拔3200米高度,空气稀薄、寒冷带来的不适,也观赏了总面积4573平方公里,祖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湖是青海发展高原特色旅游的四大旅游区之一。目前到青海湖每年旅游人数都在40万人次左右,预计随着青海旅游环境的日臻完善,青海湖旅游将成为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领略了青海湖风光之后,记者们又来到了,被称为“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进行参观考察。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共和、贵南两县交界的龙羊峡进口处,平均海拔2700米。龙羊峡水电站是祖国大陆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设计发电60亿千瓦时,龙羊峡水电站是西北电网的主力电站,担负着整个电网,调频、调峰,稳频、稳压的任务。电站自1987年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至今,已累计发电558.07亿千瓦时,创产值41.73亿元。当台湾记者了解到这座坝高178米,坝长1227米,库容247亿立方米的水电站,是70年代末设计建造时,和这座大坝年龄相仿的台湾记者都感到十分惊叹。
台湾有线电视台记者 黄建国:实在是太伟大了,那个工程真得是很浩大,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只要一旦要做任何工程,只要有利于国家的,那些任何重大工程,所有的民众,他们绝对愿意接受政府他们的支配,包括迁移,那一类的东西,因为我们知道这边电力,也有支援到北京去,因为中国之大,能够支援到北京去,我们想像得到那个工程,所付出的那些心力,是非常可怕的,那种劳力是我们一般没有办法去想像的。
黄河流域龙羊峡到青铜峡共有918公里,已经建成的7座大中型水电站。两岸记者参观的龙羊峡水电站,就是其中的一座,除了龙羊峡之外,在黄河中游还有三门峡、万家寨、龙门、小浪底等大型水电站,据保守计算,黄河流域可以开发的水能资源,为2202.93万千瓦,而台湾目前发电总量为1807万千瓦,那么就是说,黄河流域待开发的水能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然而更让两岸记者振奋的是,按照黄河滚动开发计划,国家在这条全长5442公里的祖国第二大河流上,还将有20座大中型水电站相继建设。台湾第三核电厂年设计发电量190万千瓦,在将要开发的水电站中,装机容量560万千瓦的拉西瓦水电站,就相当于三个“核三”,是最大的一座。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 郭秉周:拉西瓦电站是黄河上游,现在目前已经规划的,最大的电站,那么实际上也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电站。那么现在目前设计的, 它容量是560万千瓦。那么这个电站,现在在我们龙羊峡下游60公里左右的地方。那么这个电站,由于它处于贵德县境内的一个山谷里,淹没面积和人口迁移都非常小,建设的条件非常优越。那么这个电站现在就是为了我们西电东送的一个最骨干的电站,它的建成将对,把黄河上游的电,送到华北地区,送到京津唐地区,山东地区,是一个最重要的电源。
记者:这个电站什么时候开始?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 郭秉周:现在我们已经搭了建设班子,正在做前期工作,做它的初步设计和规划,同时做前期的现场的“四通一平”工作。
记者:有没有招商引资的设想?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 郭秉周:现在资金的筹措问题,准备要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扩大,要引进国内或者也有可能的话,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有关政策引进外资。
此次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采访团的记者都没到过青海,因此对青海的藏传佛教就感到特别神秘。9月19日,记者们又驱车来到了,距西宁二十五公里的塔尔寺,在塔尔寺记者们看到了许多独立的佛塔、殿宇、经堂、僧舍和汉藏结合式建筑群,也感觉到藏族人民对格鲁派的创建者,藏传佛教一代宗师宗喀巴,以及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特殊情感。当天下午,由青海省政府领导以及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就两岸媒体关注的问题与记者们进行了交流,当有记者问到,青海在西部开发中的发展思路时,苏森副省长告诉我们。
青海省副省长 苏森:青海它是一个资源型省份,而且它的资源的话,有些是很有特色的,所以青海在经济发展当中,以往我们对特色重视不够,所以在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我们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许多不适合市场需求,这是我们要下大力气加以改变的,一定要结合青海的特色资源开发,比如说青海的钾肥,氯化钾的资源97%在我们察尔汗盐湖,而钾肥又是国家紧缺的、急需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大钾资源的开发力度。再一个中藏药资源的开发,高原特色的中藏药,世界上也是很少的,如果利用生物技术,利用一些高技术、高科技,来加快生物资源的开发,它同样前景也是非常大的,当然这里面必须保护好生态,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海峡两岸记者们在西宁期间,还参观了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依托着青藏高原2100多种动植物,把藏药精品推向市场,形成了以种植、养殖基地、藏医医疗、藏医药研究、藏医学教育、藏药生产、市场经营等,多位一体的集团型发展体系。它的生产经营利润,每年都高达1.2亿以上。当记者问到,如果台商利用青海特色资源,到青海来发展,青海是不是欢迎时?苏森副省长这样告诉我们。
青海省副省长 苏森:我想一个是特色资源的开发,咱们可以给台商企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这也是产业调整所需要的。再一个的话我们现在青海,有很多企业,这些企业,它的基本素质还是可以的,比如说它的一些厂房、设备,它的条件还是可以的。我们欢迎台资企业到这来,哪怕采取收购、重组、嫁接的办法,这也是改造我们传统产业,很重要的方面,所以这一点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不仅把一些差的企业推出去,把一些比较好的企业,也可以推出去,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也可以推出去,所以欢迎他们从多方面来和我们合作,这个我们一定配合好。
海峡两岸记者在离开西宁之前,青海省省委宣传部,为了加强横向联系,专门组织了海峡两岸的记者与青海省各媒体的记者,进行了交友联谊会,在联谊会上,记者们交朋友,叙友情,共祝青海的明天更加美好。
主持人:青海以其自然风光、丰富的资源、和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在这次采访当中,海峡两岸记者也感受到了,青海人,为青海加快建设步伐,所做的努力。(编导:国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