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两岸如何实现人力资源建设的双赢局面


  2001年10月23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 李峰:在刚刚结束的2001年APEC上海会议发表的《领导人宣言》当中,旨在加强能力建设、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北京倡议》得到了APEC成员一致通过,由此关于人才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2000年11月在文莱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国和文莱2001年将在中国联合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共同探讨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问题”。

  2001年5月15日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新经济、新战略:合作创新,开发能力,共促繁荣。会议围绕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了如何在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加强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问题,并探讨政府、工商企业界、教育学术界三方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领域开展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会上通过了《北京倡议》,为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供了一整套政策建议,并将会议成果提交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的《领导人宣言》。《宣言》中再次强调,为了使本地区所有人都能从全球化和新经济带来的机遇中受益。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

  人事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 司长 黄晓初:这次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会议,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就是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会议提出的《北京倡议》应该讲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为了落实好这个倡议,为了响应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所提出的倡议,中国政府牵头发动,和有关成员的政府以及工商企业界和教育学术界共同合作,现在已经开发了一个“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发一个“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平台”。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邀请到了两位嘉宾,这位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副主任朱丽兰女士,欢迎您朱主任。这位是来自台湾玉山科技协会的理事长刘兆玄先生,欢迎刘先生,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关于人才开发的一个话题,首先请问朱主任,目前大陆最紧俏的人才是哪一类呢?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副主任 朱丽兰:那就是看你从什么样视角上来说,如果要说最紧俏的人才从全方位地说,创新人才为什么呢?你不管是搞科技的,不管是搞经济的,不管是搞企业的,都要有创新的思想,我觉得是个创新人才,那么你要从专业分工的这个角度上来说呢,我觉得现在最俏的人才应该是科技型企业家,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高科技人才的这种涌现,那目前大陆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的这种状况是怎么样的?有多少?

  朱丽兰:高科技人才从科研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大陆这个人才整个的数量来说也还是比较多的,当然从人均也不见得在世界上就一定占有很大优势从总体的科技人才来说,我们现在大概科技人员有两千多万啊,你怎么样能够把高技术变成了一种经济的竞争力,这个方面呢,这种人才我觉得就比较缺乏。

  主持人:台湾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台湾玉山科技协会 理事长 刘兆玄:台湾发展科技,可能跟大陆比较的话,科技产业方面起步的比较早一点,所以也许平均量说起来的话,从人均算起来的话,很可能是有一点优势,不过我还是觉得不够,因为这几年的这个科技产业发展得太快。

  主持人:那么能不能分别给我们论述一下目前就是从海峡两岸现状来看,就是我们两方面的人才方面的优势,各自体现在哪里呢?

  朱丽兰:我想正是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更觉得要加强两岸的合作,因为有高度的互补性,因为从事科研人员来说,我觉得大陆要比台湾的不管是从(数)量,从包括学科的门类齐全,和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是有优势,但是正好就是在把技术怎么样变成产品,去打市场,变成产业一种优势来说,那么它就需要这种经营的人才,市场开拓的人才,和包括怎么样能够把技术集成的人才,因为有些时候,科技要变成生产力,它这种要有这种驾驭系统的能力。工程化这种能力,这些方面我觉得就像刚才刘先生说的那个样子,因为他们尤其是在IC产业这个方面,台湾还是相当成功的,所以它有一个很好的团队。

  刘兆玄:动态的培训人才的这个体系,恐怕我们过去有些经验,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当中培养的这个人才好像永远跟这个科技事业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落差,尤其是在最近这几年科技事业变化非常快,在大学里面训练一个本科学生要四年,四年当中不知道变化有多少,所以在台湾我们过去试验的一些系统,我觉得蛮机动的,某一学门人才需要量突然增加的时候,我们就会动员各种教育的体系跟培训的系统,让大学毕业生即使不是这个本行的,在短期内能够把他转成那行需要的人才,我觉得这是永远是非常需要的一件事情,从这个观点来看,一种机动性培养人才,我觉得这个体系,我们过去有相当不错的经验。

  主持人:那么朱主能不能给我们较为全面地介绍一下目前两岸之间在高科技人才交流方面,现在进行的一种基本的状态?

  朱丽兰:过去这些方面,研讨会啊,相互你访问我,我访问你啊,或者是我们有些学者到台湾去工作一段时间,这种都有。

  主持人:次数还是不少。

  朱丽兰:但是一说从人才这个培训和更有效地开发这种人力资源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说这个意识还不够强。

  刘兆玄:我们觉得不太够的原因,就是两岸其实现在在科技的事业上,已经有这么多的,比如说我们今天看昆山这个情况,这么多台商在这里创业,我的感觉像这个人才的交流应该比现在还更活络,当然这个有待大家努力了。科技的切入的话,都是比较容易来推动的,我们看到朱主任过去在当科技部长的时候,恐怕是第一位部长级人士访问台湾吧?

  主持人:我知道您提出一种观念,提出一种理念,就是叫全球华人知识经济的体系的建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给我们能不能概述一下?

  刘兆玄:我们要谈到知识经济的话,人才最重要、人的交往、资讯的交往、来乃至于所带动的,将来物流交往跟金融的交往、交流,我想这个都是后面跟着会上来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把这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也从这里作一个切入点,能够推动这样的一个所谓的全球华人的知识经济的共同体。

  主持人: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刘兆玄:这个组织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这里面的会员包括高科技的厂商,创业投资,就是这边讲的风险投资。另外就是研发的单位的主要的人,再一个就是跟高科技企业相关的法律方面的,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要迅速发展的话,它需要周边所有的配合。这些人都变成我们协会里面的成员,所以在这里面我们不断地举办活动的时候,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形成这种创新的机会,基本上我们是希望让有志于创业的,跟这个原来有的中小企业它必须要转型的,对这种企业或者是个人,我们提供一个平台,缩短他们成功的途径,

  主持人:朱主任对这种创业或者这种思路你怎么看?

  朱丽兰:我很欣赏,刚才我们说的两岸人才的互补方面,这个互补实质上说是个静态,那么从总体上高科技的发展和各方面的需求来说,就像刘先生说的你不管是有优势,但你还是有落差在那里,因此我们要从动态的怎么去培养,扩大这个队伍,提高这个层次和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就这个题本身作为合作的项目内容,就有很多。

  主持人:那是不是就说人才交流,应该是全方位的或是一种非常深入地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会对提升两岸经贸的一种合作它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吧。

  朱丽兰:那当然了,因为合作的实质上还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最主要的。

  刘兆玄:人才交流会带来新的idea,新的创意,它不是说只交流完了就算了,每一次交流都会产生新的构想,新的创意,如果这里面有一部分能够实现的话,那就是可能往前推了一大步。

  主持人:除了这种对产业整个的提升作用之外,它会不会使两岸分工合作这种特点更加明确化?

  朱丽兰:是,像IT产业的合作,就不是就个别的项目谈,而是从IT产业本身的发展从用全球的眼光来看,两岸的合作怎么能够协同作战,更为有效,相互更能互补,互补得更好,而且更能发挥,就是说这些方面的作用。

  主持人:那么就这样形成了这样一种非常明确的这种两岸产业分工的合作,这种形式会不会对台湾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好处?

  刘兆玄:对双方都会有好处,就是所谓合作,怎么样情况之下才能合作的好呢,一定是一加一要大于二,互补的情况之下,大家找到一个合作的题目或者合作得一个方式,使得原来各自的方面都可以加强。

  主持人:那么从你刚才的分析,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你并不赞成有人提出来,台湾的高科技企业投资大陆会使台湾产业空洞化?

  刘兆玄:我们看过去几年数字显示,在台湾的这些产业,它做得很成功的这些产业,其实它一方面是在把它的一部分制造或者是说这种技术转移到这里来,利用这里的优势创造更大的一个局面,另外一方面他并不见得减少对台湾本地的投资,这事情不能划等号,说是这个产业就是说从甲地转到乙地去投资甲地就一定空洞。我想这个是很望文生义的一个看法。事实上我们看得太多实际的例子,其实不是这样子。

  主持人:朱主任有一种观点就是说不仅要实现一种双赢,而且应该实现多赢。

  朱丽兰:大家都在为整个世界经济本身的这种前景在担忧,那么我想我们本身海峡两岸合作能够使得经济产生更大的活力,你说这是不是对世界也是一个贡献。同时另外一方面因为现在大家也知道就是在中国都愿意到中国来投资,同时另外一方面,中国市场潜在,我们要扩大内需,为什么要扩大内需,就是中国市场的潜力很大。那么我想这个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比较快地能够走向,使得大家有信心方面也是一个好处,所以我是觉得说互联网时代因为万维网,不是WWW嘛,所以我就把它理解成win win win ,三win,多赢。

  主持人:非常形象,好非常高兴请到二位嘉宾聊了这么多的话题,谢谢。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这样说过,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人才的积聚,尤其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呢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两岸人才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创造出更好的两岸双赢的局面。(编导:王海涛、贺亚莉、汪朝晖)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