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1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 李峰:据美国一家媒体报道:“一年前,台湾街头民众谈论的是新台湾人的概念,而现在,上海已经成为台湾媒体、商界的热门话题”。 有人估计目前长期居住在上海的台湾人多达20多万。为了探究台湾人热衷到上海的原由,我们《海峡两岸》栏目组特意制作了系列节目《台湾兴起上海热的秘密》,从今天起陆续播出。
当历史呈现出新的一页,当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一个不断发展的城市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它不仅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而且它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它就是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持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因而受到世人的瞩目,在台湾更是掀起了一股上海热台湾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流行语:“站起来,走出去,去去去,去上海。”上海这个词,在无数台商心目中,已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成为了经济术语,那就是发展和机会。
记者:一位久居在上海的台湾朋友告诉我说,要第一直观地感受上海,应该首先到外滩走走,因为这里体现出的感觉应该是旧上海风情与现代经济繁荣的完美结合。如果观众朋友有机会和我一样来这里来体验一下的话,也许就会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台湾人一下子喜欢上上海,进而决定留在这里生活。那么据我现在的目测,现在外滩的客流量已经达到了上万人,据说在黄昏时分人流会更多一点。在川流不息的人流当中,你会不时的听到操着不太标准普通话的台湾口音。有上海的朋友说,台湾人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在各个领域似乎都有台湾人的足迹。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记者: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生活周围,有一天发现有很多台湾人?
上海市民:我想现在很普遍吧这事情,很多、很多。
上海市民:有,我以前接触过几个。
上海市民:台湾人,对,有很多。
记者:你知道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上海市民:做生意吧。
上海市民:我想做贸易的、开厂的都有
上海市民:好像各行各业都有。
记者:你觉得做生意比起来,台湾人厉害,上海人厉害?
上海市民:各有不同,因为台湾人也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背景,所以他们的操作方式和经营方式有他们独特的一套,也确实在一定的领域蛮成功的
上海市民:我想都一样,都很勤奋。
上海市民:应该说台湾人,见过世面比较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了解比较多。
上海市民:我想上海人绝对不会输给台湾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热几乎席卷了整个台湾企业界、政界以及文化界,大陆热,特别是上海热,在台湾岛内迅速蔓延,上海成为台湾同胞向往的一方热土,而台商则成为上海开放后进入的最大族群。美国的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华盛顿邮报》称:“在美国同意批准价值4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和强化对台湾安全承诺之际,台湾的上海热则正在蔓延。”香港《亚洲周刊》报道:“大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展现出的无比魅力,她犹如一块巨大的经济及文化磁铁,吸引了台湾民间的灵魂、梦想和利益。”上海市台办主任张志群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在上海投资发展事业的台资企业有4027家,合同资金是64.76亿美元。
上海市台办主任 张志群:如果每一家台资企业按3个台湾雇员来算的话,那就是12万,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加上其他在这长住的一些台湾客人,在上海这个狭义的概念是15万左右;如果要算上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概念的话,那恐怕就是25万左右。
伴随着台商在上海的成功经营而出现的上海热,使得众多仍在徘徊中的台湾人看到了希望所在。目前在台湾地区排名前百家的大企业集团中,已有近50家到上海投资了一百多个项目。家喻户晓的统一食品在上海生产;以康师傅方便面起家的顶新集团把大型超市开在了市中心;自然美的美容旋风让上海的姑娘们增添了一份欣喜和美丽。
上海自然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蔡燕萍:我发现上海的市场还是很繁荣的,所以经过四、五年时间,上海也有100多家连锁店,全国有一千多家。
记者:我刚才看到营业大楼分了很多部门,大概顾客客流量有多少?
上海自然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蔡燕萍:我们客流量最少有四、五百位,如果来这边做发型设计,通常也是一、二百块,二、三百块,包括染发什么,就是花个四、五百块,还算是蛮普遍化的。
汤臣高尔夫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庄杰真:汤臣在上海的物业,几乎创造70%以上的销售佳绩,特别是在高尔夫球场里边的别墅,以及围绕在高尔夫球场周边的,像高科技园区里面的,我们的豪园,都创造了相当可观的成绩,我想在上海都是一个益处。
另一件让人回味的事情是:一本讲述在上海10年商海摸爬滚打伤心失败经历的书籍,竟然也成为畅销货,许多初到上海的台商把它视为投资指南。用作者陈彬的话讲:有人说我是上海热的“始作俑者”,但确切地说,我的书是切合了时势的需要。
上海台商 陈彬:他们都说我是大陆热、上海热的推手,我说很抱歉,您真的是太抬举我了。这不是我推手,是整个大环境造成的,是台湾环境造成的。我在台湾常常讲,台湾今天会有这么第三波的大陆热,我说申奥成功后会有第四波,我说我是推手吗,我不是,我还不够格。我是一个小老百姓,一个小台商,这是一个环境造成的。
目前,台商在上海的投资正在呈现出加速的趋势。据台湾“经济部”最新统计,今年前八个月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高达1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其中投资电子业金额所占比重高达64%。台湾一批有识之士在浦东兴建电子城,预计总投资要高达几十亿美元。台商在上海的投资,已经涵盖了机械、塑胶、纺织、资讯、电子、百货、食品等各个领域。经过10多年的奋斗,有一半的台商已经开始获利。
上海市台办主任 张志群 :我发自肺腑的说一句,上海的经济建设也凝聚了来自台湾的企业界人士,和我们方方面面的台湾客人所奉献的一份力量。
探究台湾人喜欢上海的原因,除了众多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外,还因为上海飞速发展给台商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在不少的台湾人眼中,他们看到的是仅用两年就建成的内环高架道路,一天一个样的城市面貌,政府高效率的施政,让人安心的社会治安,安居乐业的社会整体,以及可以眼见到,触摸到的美好的未来,而这些都是在台湾望尘莫及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匡迪:上海正朝着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金融、贸易、经济中心这个方向前进。未来,我想上海主要着力点已经不仅仅是发展工业经济,而是要发展金融、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所以我们提出未来上海的发展是提高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记者:不少的台湾中小型企业来上海,希望是能够来找到机会,使自己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提高一个档次,而大企业可能更为看中的是上海的战略地位:上海是亚洲的金融中心,站在这里,眼望的是整个世界的商海。上海又是大陆的经济龙头,占领这里,你拥有的将是整个大陆市场。
上海国福龙凤食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叶惠德:第一个,上海是全国的大都市,全国的橱窗,占领上海,扩展到全国去比较方便,第二个,今天我们在上海面对的是什么?是国际的竞争,因此它好像就是奥运会,在台湾你的竞争对手就是省运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匡迪:我们上海变成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现在是我们敞开大门,欢迎各国大企业到上海来发展,我们也要走出去,上海也成了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口岸。
台湾岛内经济不景气,股市下滑,荷包缩水,使得企业纷纷出走,寻求发展,而大陆为台商提供的政策优惠和便利的服务措施,使台商有着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也是台商钟情上海的重要原因。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汝京:我觉得上海的领导非常优秀,做事情明快、果决,而且开明,又很清楚,给我们一个很清楚的法令规章制度,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每次有困难的时候,上海的领导们当场就解决。
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 秘书长 盛九元:如何在一个新兴的、一个腾飞的经济体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寻找到自己今后发展的一个空间,借助于这样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来使得自己取得进步,这是谁都愿意做的选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陆热或者说资金流、人流往大陆流,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在商言商,毋庸讳言,台商看中的是上海可能或是已经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而对台湾的年轻人来讲,更注重的恐怕是能否为自己寻找到发展的机会。近期,美国社会大学基金会开办台商学院,针对468名报名参加的博士、硕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报名者,第一志愿是前往上海创业或就业。
京华证券国际有限公司 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周华美:上海最吸引我的地方应该是工作、事业上的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今天我在台湾,我没办法去做到一个独挡一面,但是我在这边可以找到这样子,找到这样子,最大的的原因,是在于这个环境太大了,这个市场太大了,所以有很多东西,你可以自己尽情地去发挥。
上海耐斯日用化工有限公司 行政部经理 蔡元森:我到上海从36岁到43岁,这段黄金的时间都是在上海,我投注很多心血跟精神在这方面,我认为上海这个地方,对个人发展,还有居住来讲,是首选之区。
对很多台湾人来讲,长住上海还有许多个人的因素。因为上海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在这里,他们能够享受到好的生活品质。拿台湾的薪水,在上海用划得来。而对上海文化的偏爱,使他们留连忘返,不少的台湾人对上海都有着特殊的上海情结,在他们心中有着“上海滩”的梦想,有着著名作家张爱玲笔下记录的上海万种风情的记忆。
主持人:无数的台湾人在上海留下了他们创业的故事,生活的足迹。这其中有艰辛,有苦恼,有欢乐,有思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看到了希望。我们的记者经过调查采访,制作了这一系列节目,将为你剖析个案,分析现象,揭示台湾人长住上海的秘密。(编导:王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