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从布达拉宫维修看西藏文物保护


  2000年11月28日20:30分 四套播出

  主持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宫堡式建筑,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她既是藏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又是藏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杰作。从1989年到1994年,国家投巨资对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性维修,使其再现辉煌。今年秋初,国务院台办和全国记协组织海峡两岸记者赴西藏进行联合采访,使记者们有机会身临其境地了解到有关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是如何进行保护和管理的。

  相传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在拉萨西北布达拉山上“别建宫室,以居公主”,这就是最早的布达拉宫,经过后世的不断修筑,特别是到清朝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经过达赖五世大规模扩建后,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布达拉宫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东西长400多米,依山垒筑,高13层178米,层楼叠阁,风格独具。

  然而这座规模宏大建筑群毕竟已在雪域高原矗立了一千多年,据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介绍,如果没有1989年到 1994年国家投巨资55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的大规模保护性维修,恐怕现在的布达拉宫就已经看不到了。

  记者:这一千多年没有进行大的维修?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没有,没有大的维修,小型的维修过。比如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时候,白宫、现在的东日光殿,这是维修过,其它大的没有修过,就是小型的。就是咱们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喇嘛扩建以后,一直到现在大的维修是咱们中央人民政府1989年一直到94年。这样维修刚开始定的话是强行加固,如果没有这次维修的话,现在布达拉宫基本上我认为的话就看不到了。

  1961年,国家把布达拉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由国家开始每年拨专款对布达拉宫进行维修。在1989年那次大规模维修之前,国家首先确定了维修布达拉宫的“四原则”,这就是“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尊重民族风格、尊重宗教需求”,对施工的具体要求是“保护原有风貌”,“保持原样不变”。这次维修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

  位于布达拉宫中部的法王洞建于公元七世纪,是布达拉宫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当年松赞干布就曾在这里修行,现在洞内还供奉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以及一些王妃、近臣的塑像,据说都是吐蕃时期的作品。

  强巴格桑:比如我们的法王洞,法王洞过去的话,十七个柱子,现在剩下了六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公元七世纪盖了以后一直到现在没有维修过,结果这次维修的时候,换了三根椽子木,其它柱子、梁都校正了一下,校正了以后现在就剩下了6个柱子。

  记者:就是说从公元七世纪,当时修建的时候,里头有几根柱子?

  强巴格桑:这时候只有一根柱子。结果后来这边不行,加一个柱子,那边不行加一个柱子,就这样加起来了,现在只剩下了六个柱子。现在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记者:现在这些柱子依然用的是木料来做的?

  强巴格桑:全部是木料。

  记者:为什么使用木料而不换成钢筋水泥呢?是为了保持原来的建筑这种特色,还是……

  强巴格桑:一个是咱们文物法里头(规定),过去有什么,现在就换什么东西。这个有原则,(按)文物法的原则修的。

  据布达拉宫管理处研究馆员达瓦次仁介绍,布达拉宫内的壁画量非常大,绘制年代久远。对这些壁画的保护性维修更是独具匠心。

  达瓦次仁:布达拉宫的壁画量很大,几千平米的壁画,它都是规模很大,这些壁画绘制的年代很久,有的最早的有七世纪的,像法王洞里边我我们刚才看到七世纪的壁画,这在全西藏来说很少的。在维修过程当中,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貌,用这种原则进行整个维修、保护是非常好的。

  记者:就是说,我们在维修布达拉宫过程当中,我们都是要尽量的来保持它原来的那种特色?

  达瓦次仁:壁画也是这样的,它采取新的一种工艺,它把它整个揭下来,墙体要修的话,表面的壁画给揭下来,然后墙体砌好了再把它贴上去了,这是最新的一些工艺,相当成功。

  布达拉宫一期维修工程之后,不仅吸引了更多国内外人士前来观瞻,而且对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藏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宝贵遗产的研究和继承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强巴格桑 :布达拉宫维修的话,刚开始老百姓不太欢迎,他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他可能说不是维修,是挖什么金子、银子,他想这个,后来我们维修办公室就是请了老百姓还有政协的代表,都看,参观,维修的地方叫他们看,结果呢喇嘛也看了,都看了以后,全部拥护。因为什么呢?咱们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么大的经费来寺庙维修这是第一次。

  记者:布达拉宫维修以后,对推动整个西藏自治区的这种文物保护、古迹的修缮能够有一定的先导作用呢?

  强巴格桑:这一个是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些寺庙,布达拉宫现在第二期维修已经定了。专家来过,考察过。

  记者: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

  强巴格桑:最近他们来,画图呀,规划呀,最近他们要来,上次他们来了9 个人,9 个人是水文的、地质的、消防的,反正综合性的专家来了以后到布达拉宫考察,考察以后怎么修,第二期修缮的话,可能比第一期修缮要难。

  记者:比第一期还要难?

  强巴格桑 :难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布达拉宫红宫底下经书说像网一样,咱们打渔的网一样。有的宽87(公分),深的话是12米、14米、15米。

  记者:12米到15米?

  强巴格桑:对。结果梯子没办法下去,这么长的梯子没有,结果我们用绳子上面夹木头,这样可以卷起来,长的话可以放下,比较短的可以卷起来。这样我们就下去看了,看了以后专家很重视,说先把里头清理,里边的烂的木头,还有土、石头,我们突击性的基本上都已经清除了,清除了以后,找到了地基,岩石也找到了,结果这次专家来的话,他定方案的时候比原来好多了,原来底下还有多深还不知道。

  记者:您说八十几公分宽,还有十几米深,这样的占整个面积多大?

  强巴格桑:这种的话,可能有十一处。这个面积我们现在还没算。国家的话,在西藏的文物方面投的钱不是一般的,是吧,我们认为其它省市比起来,西藏是最高的,最重视的。结果这个是国外分裂主义(者)说,西藏的寺庙全部毁了,这是不存在,再一个(说)布达拉宫的经书全部毁了,这也不存在。

  在布达拉宫采访时,强巴格桑处长带记者进入了一间正在进行清理的库房。这些堆集如山的箱子也许已经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没有人动过了,谁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样的稀世珍宝呢?

  这些装在麻袋里的垃圾都先要集中在一个专门的地方,然后进行筛选和清理,直到确信里面没有珍贵文物才被允许处理掉。

  这件已经破损的金钢塔座,是用檀香木精雕细刻而成的,据说来自古印度,没有人知道它的价值,而它就是这位老人从布达拉宫清理出来的垃圾中找到的。

  达瓦次仁:在整个维修,从89年到94年,五年,上千人在这里活动,整个在这个维修过程中,由于布达拉宫管理处精心保护、组织以后,文物没有损坏一件,。

  记者:没有损害一件,这么几万件……

  达瓦次仁:没有丢失一件,损坏一件,都没有发生。有些文物从上层搬下来,修上层的时候,搬到下边,人扛肩扛,包括典籍很重都是这样的,上上下下,整个里边没有丢失一件,没有损坏一件。比如有很多东西,非常容易碎的,容易弄坏了的,没有损坏。还有就是整个这些维修以后,跟原来的建筑很协调,没有感觉到,好像一种人为地进行了改造了以后就跟原来不协调。再一个就整个来说,从这些年来说,文物的清理、登记、造册,这些东西做得很好。这样以后,我们自己也感觉到越看越觉得,这里面真是珍宝多,越看越觉得它的珍贵。这一种维修真是难得。

  布达拉宫是一座庞大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房屋上千间,珍藏着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每天接待游人成千上万,防火、防盗以及日常维护工作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而目前整个布达拉宫仅有40余名管理人员,全部是藏族,还有65名喇嘛负责布达拉宫内各处佛殿点灯上香等佛事。

  强巴格桑 :我们这个管理就是刚开始的话比较松散,结果我们把一步一步把规章制度弄出来,作为一个处长来说,就是带头干。…结果布达拉宫现在从我们91年开始到现在,没有丢过东西,没有着过火,国家也花了不少钱,把布达拉宫电全部改造了,改造的管子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从84年开始,就弄了监控室,监控室用了470万。今年开始的话又是防火自动报警机,花了也是500多万。都是国家给的。对布达拉宫保护方面国家用的钱不是一般的。

  主持人:1989年到1994年对布达拉宫进行的大规模维修,是自从17世纪后期五世达赖喇嘛扩建红宫至今三百多年来,第一次对未曾维修过的最危险部分进行的维修。今天,这座千年古堡仍然蕴藏着宗教的神秘和历史的厚重。现在布达拉宫二期维修工程正在紧张地制定方案和进行前期准备,这必将又一次为这座千年古代宫殿注入新的生命,使这一古代文明与民族智慧的宏伟建筑再放异彩。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