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16日20:30分 四套播出
一提起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的“金三角”,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令人生厌的毒品,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金三角的另外一幕。今年年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流浪金三角》的纪实文学,作者邓贤以孤身独闯金三角的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例如原本流窜到那里的千把人的国民党残军迅速发展成有数万人、几个军建制的正规部队,并主宰那里的命运,但是后来又是怎样消亡的呢?1950年10月,在朝鲜半岛,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被迫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较量,而此时的金三角则正在上演着一出“导演”与“演员”貌合神离的反攻大陆的闹剧,那么这出闹剧的背后,真正的意图又是什么呢?一些西方大国为什么选择金三角来策应西藏的叛乱呢?我们从这些神秘的历史事件中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日前我们《海峡两岸》的记者在成都采访了《流浪金三角》的作者邓贤,一起探究个中奥秘,解开历史疑团。
邓贤:这个金三角的位置没有很准确的分界,因为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大致的位置就在这儿,萨尔温江的西岸,一直到湄公河的东岸,这是湄公河的东岸,包括泰国、老挝和缅甸,大致位置就是这样一个三角形。面积大约有20万公里,是七个台湾那么大,那么这个位置跟云南的西南部边境接壤,有一千多个公里,所以它跟云南是唇齿相依这样一个关系。
本世纪四十年代末,一支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的国民党残军从云南省逃窜进金三角的原始森林、并以“借土养命”为名在那里称雄称霸,紧接着西方、特别是美国插手其中,于是那里千百年来的平静被打破了,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阴谋也开始在这里发生了。纪实文学《流浪金三角》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
《流浪金三角》的作者邓贤从1969年开始,作为下乡知识青年曾在云南边疆工作过7年,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流浪金三角》,长篇小说《天堂之门》,《邓贤文集》等,多次获得全国文学大奖。
1998年夏秋时节,邓贤只身一人深入金三角,历时数月,亲身访问了多位现已耄耋之年的原国民党残军将领、老兵、他们的家属和后代、毒贩、马帮、山民以及一些六、七十年代从云南进入金三角地区的下乡知青,于是就诞生了《流浪金三角》这部长篇纪实文学。
夏末秋初,在成都市郊区的竹岛渡假村,记者访问了作家邓贤。话题就是从国民党残军流窜进金三角开始的。
邓贤:国民党残军占领金三角以后,这个地方就成了对云南、对中国西南后方威胁最大的一块,一个地区,在政治很对立的时候,这个就曾经作为国民党残军的反攻基地。
记者:当初为什么原本只有千把人并且被解放军打得四处逃散的国民党残军能够那么快地在金三角发展壮大起来?
邓贤:我想首先是,离开本土的这批武装人员,他有生存要求,首先要生存,这个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李国辉、谭忠带着这两个团人出去以后,无路可走,无处可去,只有金三角,然后就在这个地方开始发展,然后跟缅甸政府军作战什么的。而且表现得异常英勇,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外来的势力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呢?
邓贤:我在采访中得知,这种支持是在他们站住脚跟并且有了影响以后,就是说他们几千人的国民党军队,跟一万多人的缅甸政府军主力作战,并且把缅甸政府军主力给打败了以后,这一下引起轰动,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当时国际社会非常复杂,而且朝鲜半岛酝酿着危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作为台湾国民党就认为,我在那儿还有一支军队,他不能够不管,就把李弥派出去,李弥是他们的老长官。作为国际势力,他也看到这一步棋对整个国际棋盘有什么作用,这主要是(美国)白宫和西方社会考虑的。
记者:另外一个我们想知道,关于李弥以谋反罪被软禁在台湾,是不是蒋介石的一个借口,还是说蒋介石根本就容不得美国人策反李弥?
邓贤: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就是说他在51年被派回金三角以后,整个就领导了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可能就是两年时间,然后大概在52年到53年,他的势力应该说已经非常壮大了,大概它的的正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而且他全是美式装备,当时朝鲜战争打得正厉害。
记者:那我插一句,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支持李弥,给他全副的美式装备来去帮助他呢?
邓贤:这是为了策应朝鲜战争。因为朝鲜战争打起来以后,美国人在朝鲜战场并不顺手。而且,它也希望有人帮他策应、牵制中国共产党的军力。那么这个时候,美国人感觉到,金三角这一块力量,它就相当于从南方对共产党可以直接进行攻击,而当时台湾或者说李弥给国民党、给美国人画了这么一个图画,就是说三个月,一个月打到昆明,三个月打到南京,说得非常雄心勃勃。不过我想美国人也不会这么愚蠢,他不会完全相信,但是他知道,一旦武装了李弥的三万部队,他也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尽管美国在金三角的阴谋的确拖住了中国两个军的兵力,但绝不可能挽救它在朝鲜战场的困难处境。而美国更为毒辣的阴谋是企图利用这支国民党残军来策应西藏的叛乱,对此这支残军的最高指挥官李弥大吃一惊,李弥深知内战与分裂祖国绝对是性质不同的,他不愿作这个千古罪人。
记者:我记得您书里边还有一段很生动的描写,就是说当时美国顾问团史密斯上校,他手在中国的版图西藏那个地区画了一个圈说,我们的目标在这儿。这个是不是也是美国人支持李弥对中国西藏有所企图的一种打算呢?
邓贤:这应该是第二步了。第一步李弥反攻大陆,李弥可能算是国民党退台以后,唯一一次踏上大陆领土,占领了滇西的四个县。他占了四个县就不往前面走,当时哪怕他再进来一步,马上就关后门,关了后门以后就把他全部歼灭,其实李弥非常清楚,他那一点军队是不够打的,你说当年国民党多少军队都已经全完了,你那几万人算什么。所以说他非常聪明,他跟美国人之间的交易是,他要求美国人给他给养、给他经费、给他武器;美国人也很狡猾,美国人说你要这些都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我必须要在中国境内给你,你必须反攻进去我才给你,别我给了你,你又不打。
尽管当时台湾当局确实在作着反攻大陆的美梦,但是远在金三角的李弥心里却非常清楚,同解放军作战早已是惊弓之鸟,分裂祖国他想也不敢想,但是不打一仗又得不到美国的枪支弹药。果然,李弥打进云南后,直扑孟撒,因为那里有一个二战时期留下并被废弃的简易机场,在那里他接收美国人空投给他的枪支弹药,然后用骡马运回金三角,反攻大陆也就草草收场,不仅让台湾空欢喜一场,让美国人大失所望,也为自己今后被软禁埋下伏笔。
记者:就是说当时美国人和李弥和台湾政权都在相互勾心斗角?
邓贤:台湾政权就是蒋介石一片叫好呀,朝鲜战场打起来,我们有希望了,我们要反攻大陆,但是台湾没有动一兵一卒,台湾干什么?让李弥反攻,就说明李弥根本不是嫡系了,他就完全做替死鬼的角色,李弥自己心里面也清楚了,台湾还有一百万军队,你为什么不进攻?
记者:所以,李弥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台湾也在利用我,美国人也在利用我。
邓贤:我就反利用你们,我也打,也打进去,打进去以后,我要东西,要了东西就退出来了,各有各的算盘,这是第一步。你刚才讲的是第二步。朝鲜战场打得谈判了,就是说应该算美国人打败了,他算失败了。在这样一种僵持的局面下面,李弥的军队显然不起作用,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因为我采访昆明军区的人的时候他们就讲,其实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本来十三军、十四军要入朝作战就给拖住了,当然与大局无妨,但是就起了那么一点的作用。那么第二步就是朝鲜战场已经打到了胶着状态以后,美国显然无所作为以后,这时候西方社会包括英国人,尤其是英国人,还有美国人,都在西藏策反叛乱。
记者:这时间几乎是和朝鲜战争后期同时,还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呢?
邓贤:我从金三角这儿知道的是,在五十年代,他们反攻大陆失败,退出来以后,那么这支力量做什么用?很显然西方社会对这支力量已经有所考虑。就是雷宇田将军讲,他就说,美国人一直策动他们的,要用这支力量,实际上就是为了牵制对西藏的独立进行策应。就是说从云南方向对西藏进行策应。很显然这就是西方社会对整个当时西藏叛乱,做的长期的、有战略眼光的、有组织、有预谋、也有很长远考虑的,这样一种分离活动吧,应该这样说,就是支持策动西藏上层,就是进行叛乱。
邓贤:后来美国人就企图策反李弥,把这个地方作为对西藏的策应。西藏在这个位置上,西藏外面是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布丹、印度和缅甸。很显然这些都是外国,外国没有理由干涉西藏,那么在这个地区,恰好是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因为国民党是属于中国,怎么说,他就很名正言顺地可以进入云南,策应西藏,从侧翼去策应西藏的叛乱,当时西方英国、美国打的这个主意,从策反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把他们作为一个战略力量去威慑中国西南部,然后策应西藏的叛乱,打的这个主意,但是他的企图没有实现。
主持人:这期《海峡两岸》节目就到这里,在下期节目当中,我们要一起来看一看邓贤是如何讲述在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与美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美国人为什么要出卖这支国民党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