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林海音的北京情缘


  2000年11月2日 20:30分 四套播出

  主持人:提起二十年前的一部电影《城南旧事》,恐怕现在还有很多人都是记忆犹新的,而对于这部作品的作者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海峡两岸的读者更是一直非常景仰,她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编辑以及出版生涯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曾一度被推崇为“台湾文坛的推动者”。10月25号这一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召开了“林海音作品学术研讨会”,纪念林女士的小说《城南旧事》出版四十周年。

  十八年前,曾经有一部叫《城南旧事》的电影,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个五岁小女孩林英子在北京的故事。她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

  电影中这个非常可爱的小英子就是现实中作家林海音的原型,《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先生如今已有八十二岁高龄了,她出生在日本,五岁起一直到三十岁都生活在北京城南,1948年后回到台湾定居。在台湾她曾经主编过台湾联合副刊,主持过纯文学出版社,然而她对台湾文坛的影响超乎于她的作品之外。

  林海音儿子:她愿意付出,她不随便去占人家便宜,还有一点她有胆有识,这在女性来讲是相当突出的,有胆识,另外还有一点,她有远见,她看得到很多的东西,再有一点很重要,她很顽固,极度地顽固坚强,所以这些综合起来加上她对于人的同情心,这些整个加起来让她变成一个领袖人物。

  10月25日,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召开了“林海音作品学术研讨会”,纪念《城南旧事》发表四十周年。据研讨会主持舒乙先生介绍,这已经是第三次在大陆召开林海音先生的作品研讨会了,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和林海音先生在大陆的亲朋好友共五十多人参加,其中八位来自台湾和十位来自大陆各地的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论文。

  主持人:虽然林女士因为身体不佳没有成行,但她的儿子夏祖焯、女儿夏祖丽专程从台北和澳洲赶来参加研讨会并作了发言,非常高兴的是我们请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长舒乙先生;旅居澳洲的著名女作家夏祖丽女士,她也是林先生的女儿。那么舒乙先生,在您心目中,在您的眼中林先生是怎样一种形象?给我们概述一下。

  舒乙:我先给你形容形容她的样子,小巧,她是特别漂亮,她是个大美人,我们认识的时候她大概是六十多岁、七十岁的样子,一副非常高贵的样子,但是人特别活泼,特别活泼,因为她长得比较小巧,是一个特别好动特别活泼的人,而且是快人快语,一口老北京话,但是她的性格非常男人化,干脆利落,效率特别高,而且是非常参与,就是很多事情她要自己决定,自己把它贯彻到底。

  夏祖丽:刚刚舒乙先生说她很漂亮,的确非常富态,又充满了慈爱,也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性,我觉得她最重要的就是她有一颗扛责任的心,就是什么事情她都觉得她要扛起责任,她从十三岁失去父亲,她就扛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我想这个是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

  主持人:夏女士,听说你刚刚在台北举行了《林海音传》的首发式,马上又赶到北京来参加林先生的作品研讨会。

  夏祖丽:我想大概也很少有人有机会能够为自己的父母作传,我觉得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那虽然一路走来非常辛苦了,可是很高兴在今年十月份出版了,而且在10月12日在台北举行了一个《林海音传》的首发式,得到很多的回响。

  主持人:那我不知道您的母亲对您这本传记看过没有,她满意吗?

  夏祖丽:当然我在陆续书写的过程里也访问过她,不过因为这两年她身体不太好,所以有很多东西我必须自己做追踪,所以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买了一张飞机票,从南半球的墨尔本飞到北京,这里是母亲住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就是她五岁到三十岁之间她住在北京,她可以说在北京读了小学、初中、高中,在北京就业、在北京成家,生了三个孩子,到1948年三十岁的时候才回到她的第一故乡台北台湾。所以我在北京的时候我就走遍了母亲所住的北京的城南,每一个角落,我觉得好像重活了一次《城南旧事》里的英子,然后我觉得这个的确收获很大,后来我就又飞到台北,那我们在1948年母亲回到她第一故乡台北的时候,她是住在台北的城南,在城南也住了二十五年,在我写的时候我慢慢因为阅读了大批母亲的作品,同时我访问了上百卷的录音带,母亲出国的日记、她的信函等等,所以无形之中我觉我已经浸洇在林海音的写作生涯里面,她的为人、她所做的事、她写的东西,这两年来好像一直在这个里面没有出来,无形中,你在写这个人的时候,你已经在这个人生命里面了,已经化二为一了。我觉得这个经验也的确是非常可贵、非常动人的一个经验。

  主持人:我想你母亲一定会为你感到非常自豪吧。

  夏祖丽:谢谢。

  主持人:那么我想问一下舒乙先生,对大陆观众来说,一提起《城南旧事》,人们马上就会想起林海音女士,那么事隔已经二十年了,我们又来重提,又来回顾这本小说,又来研讨她的作品,您觉得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舒乙:我们今年发布的百年百种最优秀的图书里头,《城南旧事》就进去了,它就能进入一百年一百部里头的一部,所以我觉得这部我们会长久讨论下去,它那种真实性、它那种亲切的感情和它那种田园式的笔法、她那种写作的风格,我觉得都是会有长远的意义的。

  在研讨会上,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分别发了言。在会场上记者见到了十八年前扮演小英子的演员沈洁。

  沈洁:每一次我自己看这部电影《城南旧事》,我就会又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林英子她那种观察的眼光、她那种作为一个孩子和大人不同的看人的方法 、她的那种善良、包括她的身上有一种非常好奇、但是又非常认真地去生活的那种感觉,我觉得这些都是对我影响满大的因为我觉得如果我没有这样一个机会演英子的话也许我的生活是另外一种情形,但是因为演了英子而我认识了真正住在台湾的林英子奶奶。

  主持人:林先生她这部作品对于当代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它会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舒乙:我觉得两条。第一条就是林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推崇的大作家,这了不起吧,这是一种完全特殊的地位;第二个林先生是台湾籍的中国伟大作家。

  夏祖丽:林先生是一个非常纯的作家,她最有兴趣的就是谈文学、谈人、谈风土人情,谈一般人的生活,所以她所喜欢的东西,她就要介绍,不管是大陆作家作品或是台湾作家作品。她捐了很多书给现代文学馆,使得中国(大陆)的读者们能够看到台湾的一批非常高水准的书,而不光是一些畅销的、通俗的东西,我想这个很重要。

  舒乙:我最早见到林先生是1990年,我们见面就很高兴了,我就领着她看,到了文学图书馆以后,我引她看台湾文学那部分,她一边看一边摇头,我说怎么了?她说太少了、太少了,我说什么太少了,她就说台湾出版的文学作品,文学馆藏的太少了,但是她马上就有一个提议,她说我回去以后,就把我的,就是林先生主持的纯文学出版社的全部的出版物都给你寄来,她说到做到,寄来了四大箱,两个月以后到的,202册,的确是纯文学出版社截止那个时候全部的出版物。

  夏祖丽:她对于大陆的好作品,她也很愿意介绍到台湾,所以它的出版社里也出过好几本,比如萧乾先生的东西、古华先生的作品,还有好几位的,所以她一直就觉得说,只要是好的文学作品,她就很乐于让大家来分享,我想她是最早来做这样工作的人。

  主持人:传播,得到大家的、读者的喜爱。

  舒乙:而且有的时候她冒了很大风险,因为那个时候要是介绍居住在大陆的著名作家的作品到台湾去,那不得了,那有很大政治上的冒险性,她居然就这样做。

  夏祖丽:北京栽培了她、台湾成就了她,而她也把她所学的所有的一切奉献给海峡两岸的读者和文学的爱好者。

  林海音先生在北京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这段生活经历在她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给她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至今林先生依然是一口纯正的老北京话。

  舒乙:应该说她在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故事,这些故事她有的把它抓到自己的作品里去了,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她的故事,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后来她又回到北京来好几次,喝豆汁。老北京喝豆汁儿,连喝九大碗,一边喝一边批判,说豆汁不能喝温的要喝滚烫的,去换来,然后又挑咸菜丝的错儿,说要就咸菜丝,不能就咸菜沫,搞得那些经理、跑堂的、招待的特别紧张,不是听说来的是台湾客人吗,怎么典型的北京姑奶奶来了。

  主持人:现在在北京也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对于传统非常了解的人。

  夏祖丽:所以台湾有一个作家林怀民说林先生是“台湾姑娘、北京规矩”这八个字是很好的形容。

  主持人:一个好的作家,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会丰富我们的文坛,更会丰富我们的心灵,林海音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她曾经说过:生活给了她磨练、辛劳、成就,而她给了生活快乐,我们也感谢生活,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能常常给予我们快乐的人。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