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台湾女作家团金秋访青岛


  2000年10月24日 20:30分 四套播出

  据最近的台湾资料显示,目前活跃于台湾文坛的作家已有近1500人,其中女性作家的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一,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作家、女性文学。10月下旬,一支由台湾唯一的女性写作组织——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组织的女作家访问团飞抵青岛,在那里和大陆的同行们进行文学交流。这是到目前为止两岸文学交流中,台湾知名的女作家最为集中的一次访问活动。

  10月16号的天气并不晴朗,下午四点三十分,台湾女作家访问团乘坐港龙公司的飞机降落在青岛国际机场,这次活动是由台湾妇女写作协会发起组织、与青岛华夏文化传播中心共同筹办的。这个协会是目前岛内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写作组织,他们为了增进两岸作家的彼此了解、作品的交流,组织了一批台湾文学界目前颇有代表性的知名作家访问青岛,其中包括著名作家陈若曦、曹又方、廖辉英等人。

  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秘书长应平书:因为沿海的口岸跟台湾一些经济发展的现况有点相近,我们就想来看一下他们当地的经济发展现况,另外就是看他们当地文学的发展走向,还有写作的人士是不是跟我们台湾互相会有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它既是一座刚过百年的年轻城市,又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它以其城市建筑风格的多样而闻名。从空中望去,青岛的道路、楼群都依山傍海、一派田园化的城市风格。然而吸引台湾女作家们的还并不仅是这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一份怀乡之情、故土之思。

  台湾作家曹又方:我爸爸妈妈都是辽宁人,他们当时住在青岛,跟我姐姐,可是那时侯我还没出生。可是我们到了台湾以后,我妈每天早上都跟我说她前一天晚上梦到什么,她每次都告诉我,她又梦到青岛了。所以我从小青岛就在我的印象里面,所以我觉得青岛跟我很亲。

  这次两岸作家共聚青岛,交流探讨的主题是两岸女性文学的发展。著名作家廖辉英女士曾以《油麻菜籽》和《不归路》两本小说蝉联台湾畅销书的榜首,她所做的发言题为《台湾女性小说》。

  台湾作家廖辉英:台湾女性文学大体上来讲,我觉得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跟痕迹来看,台湾的女性文学其实是女性成长的一个历程,这是个蛮大胆的一个讲法,女性文学的成长其实是跟台湾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整个历程其实是蛮吻合的。

  青年作家钟文音女士刚刚获得时报文学奖,此前她已获得了多个台湾文学奖项,是目前在岛内旅行文学方面人气直升的年轻作家。

  台湾作家钟文音:如果你们到台湾的书店参观的话,你会发现有个现象就是,有个区有特别多人,哪个就是旅行书。因为台湾是个岛屿,岛屿的性格就是你会想出去,因为太小了,竞争力又太大,我想过去那个封闭的年代,我们没有办法出去,可是海洋的人应该是时时会想出航的。那我想90年代以后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著名作家陈若曦女士六十年代曾在大陆生活过,后来又辗转到台湾、美国,最后回到台湾定居,她是台湾文坛老一辈作家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在研讨会上,她从女性的使命感出发,介绍了台湾那八、九十年代情色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在谈到两岸文学各自的特点时,陈女士说:台湾地比较小,作家的生活经验就比较狭窄,所以他可能往内心发掘,所以会有描写心理的层次、心理小说、这种意识流会比较多。因为中国大陆题材比较广泛嘛,所以你看光是乡土题材,台湾没法比,所以我相信将来甚至台湾的会逐渐跨海过来写起大陆来了,那么现在有些作家到过台湾,慢慢对台湾有兴趣,所以我觉得将来可能就是,其实是那个海峡是很小的,可以说在时空上跨一步就过去了,对不对。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蒋朗朗:那么我个人觉得这次来访的作家代表团,从他们组成的作家来看,还是在台湾文学界、特别是台湾的女性文学作家群里面地位和影响以及她们的创作实绩都非常有影响的一些作家,由这些作家来构成。那么从文化交流的层面上来说,女性作家之间、女性文学之间,进行这样一种很好的沟通,对于两岸文学的整合,对于促进整个中华文学的发展,我想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所谓女性文学,通行说法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目前两岸女性文学共同的特征是,女作家们都开始在自己的作品里更多地去关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反映出她们的心态。

  台湾女性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一逐渐摆脱女性文学柔性的特点,走向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方向,二更强调女性独立、自尊和社会地位,三艺术表现手法上更富有现代化的特点。

  大陆女性文学的主要特点:一逐渐摆脱历史使命感,题材更贴近个人体验,二创作技巧呈现多元化趋势,三综合展示女性对自身的体验、对世界的想象和对现实的把握。

  既然到了青岛,作家们自然想去崂山看看,崂山自秦汉以来就被称为“神仙窟室”,是佛、道竞相建寺、观,进行修炼的圣地。这里常年香火缭绕、香客不绝,这不钟文音女士也在三宫殿上为自己拜上了一柱姻缘香。

  赶紧记下这石碑、壁刻、牌匾和导游小伙子口中滔滔不绝的典故,谁又会知道这崂山之行的收获又会在这些台湾作家的笔下幻化出多少动人的故事。

  据说这个亭子是当年蒲松龄老先生写《聊斋志异》的地方,在这里坐上一坐就能长十年的文功,虽然不知真假,但看来大家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在小小亭中“挤挤”一堂了。

  对台湾作家们而言,青岛之行的重要一站是参观名人故居,在老舍、沈从文、洪深等人的故居前,台湾作家们高兴地合影留念。当他们看到这些生锈的铁门、残破的石阶时,也许思绪也回到了七十年前。三十年代中期,在青岛曾有一批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都在这里居住、创作,留下了大量很有影响力的作品。闻一多、老舍、沈从文、萧军萧红、弘一大师、臧克家、王统照。

  这里就是黄县路12号,一座普普通通的院落,老舍先生一家在这里住了整整三年,这三年除了教书写作之外,他对人生的思考也变得更加成熟、深刻,在这里,老舍写下了他成为职业作家后的第一部作品《骆驼祥子》。

  臧克家老先生当年曾是原国立山东大学的第一批学生,他说他在青岛找到了自己的诗,生活的烙印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他用这样的诗句来表白:唯有这是真实,为了生活的挣扎,留在你心上的沉痛,它会教你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

  王统照少年时曾参加过兴中会,1921年他和茅盾、叶圣陶、冰心等人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他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同时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三十年代在青岛旅居创作过的作家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反映出我们今天的生命和意义。由历史到现在,谈起中国文学的现况,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台湾作家团里的团员们,都十分关心的话题,曹又方女士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

  台湾作家曹又方:我觉得我们不用说用西洋人给的一个奖,一个发明炸药的人给的一个奖,只因为那个金额稍微多一点,也不过一百万美金吧,那有什么了不起,所以我们把那个奖看得太大了,那个不是一个文学成就的指标,因为世界上有十几亿人都在讲中文,我们还怕什么,而且我们的作家写的东西从以前到现在,我们有我们的文学尺度可以来批判它,我们并不用通过诺贝尔奖来肯定我们写得好不好。

  三天的青岛之行很快就要结束了,台湾女作家们将从上海返回台湾,临行前陈女士回忆起了20年前和大陆作家的交往,仍然年年不忘。

  台湾作家陈若曦:1980年艾青、王蒙应邀到美国参加爱和华大学的作家访,以后萧军、茹志鹃、王安忆他们都陆续来过。都经过美国,那我每次就在我们家,台湾的、香港的、大陆的还有美国本地的华文作家都在我们家交流。

  虽然这次访问已经来不及安排去北京的行程,但在记者的多方努力下,还是为这对二十年的老朋友架起了一道空中电波。

  儒学中曾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也。正是文字、语言的交流让人们之间彼此熟悉和了解,让我们祝愿在两岸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创出一片中国文学的灿烂天空。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