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从《徽州女人》两岸热演谈起


  2002年12月5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李峰:日前,黄梅戏《徽州女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了第一百场演出,反响强烈。《徽州女人》不仅受到了大陆民众的欢迎,两年间在岛内的三场演出,同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黄梅戏《徽州女人》在两岸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两岸在戏曲文化方面的交流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热点透视》节目就此邀请到两位嘉宾,他们是文化部台湾处李建民处长和《徽州女人》的主演韩再芬女士,与大家一起谈谈这些问题。

  黄梅戏《徽州女人》,是安庆黄梅剧团的重点剧目。先后在北京、台北等地上演了100场。尤其是在台湾地区的演出,反响强烈。

  徽州女人15岁出嫁,但是把她背进门的却是她的小叔子。他的丈夫外出求功名,一走就是35年。35年中,徽州女人为公婆养老送终,领养了小叔子的孩子。她守身如玉、贤惠勤劳,尝尽了人世间的酸 甜 苦 辣。徽州女人的内心从未平静过,每时每刻都盼望丈夫的归来。幻想着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

  徽州女人的内心充满了焦虑无奈,偶有风吹草动、人声犬吠,她都要伸头张望,尤其是听到喜悦的唢呐声。

  在婉转而悲怆的音乐声中,徽州女人的形象被塑造的淋漓尽致。再现了那个时代徽州女人的忠贞,女人的悲哀。这部黄梅戏是传统黄梅戏和歌剧、话剧的有机结合。舞台、灯光、道具都非常讲究。尤其是,剧中的对白非常精彩。这是她与养子的一段对话:“伢子你听娘的话吗?你好好读书,等你书读成了也到外面去求功名。等你功成名就了,把娘也接出去,娘想出去。跟着你见见世面,娘可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能,娘能等到能等到。”

  在希望与绝望中,她度过了35年。当她红颜老去的时候,丈夫带着在外面娶的妻子回到了徽州。让人痛心的是,他竟然不知道,这个等了她35年的女人,究竟是谁?

  黄梅戏《徽州女人》片段:你究竟是谁?我是,你伢子的姑姑。

  观众:实在太冤了,太委屈了。

  记者:有哪些片段是你印象最深的?

  观众:我觉得最后一个镜头,她说我是你伢子的姑姑,我觉得特别感动。

  观众:她(想象)丈夫回来的时候,她那种善良,特别善良还给他熬了姜汤,我觉得特别感人。

  观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点都不假。

  主持人:我想一部好戏它不仅会感动观众,对于演员来说全身心地投入,对戏的理解,可能是这个戏剧能够达到很好效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韩小姐,您对《徽州女人》这部戏,您的理解是什么呢?

  《徽州女人》主演 韩再芬:包括到北京演出,到各地演出,它为什么能演到一百场?我想这个跟文化有很大关系的。就是那个年代的女人,她们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里,然而她们从精神上边来讲她们是那么高尚、那么宽容。所以,《徽州女人》常常我在台上演了一百场。但是,每一次演,虽然我们这种感觉,让人家感觉这是一种很重复的行为,但是在我来讲,我觉得它不是一种重复。我每天演,每天都会体会到一种不同的感觉。

  主持人:那么,能不能给我们现场哼唱一下?

  《徽州女人》主演 韩再芬:《徽州女人》里面有一段比较典型的,就是怎么看待这个男人,描绘出这个男人的形象。就这么一段唱:“烟雨蒙蒙,一把伞哪,伞下书生,悟书卷哎。”是一个读书人。“高高的身材 ,宽宽的肩哪,一条乌黑的长辫,肩头上飘哎。”就是把这个女孩子的这种,对一个男人的描述写得特别到位。

  主持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一提起黄梅戏大家就觉得,它唱腔非常优美而且是朗朗上口,可以做到雅俗共赏。那我想问问韩女士,你是当时在2001年的时候,去台湾是第一次去台湾吗?

  《徽州女人》主演 韩再芬:我那是第一次。我们去了以后,第一场演完以后一下就热起来了。后来我们演到第三场的时候,票就已经不够了,到处开始有人找(主办单位)要票。可是,像这种演出不可能延长了,第四天我们要走的时候,大家都怀着一种非常遗憾的这种心理,就觉得真是应该多留几天。

  主持人:那您认为故事当中,哪些情节对于台湾观众来说,它能够产生强烈共鸣呢?

  《徽州女人》主演 韩再芬:尤其是到最后,男人说“落叶归根”。

  主持人:那么李处长,像一出这样的剧目,能够连续上演100场,可能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成绩。

  文化部台湾处 处长 李建民:当然,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和湖北交界的那一带地区,经过长期演变发展,它由一个山歌小调成为一个在全中国广为人知的剧种。这个有它特殊的文化氛围、历史的条件。我知道安徽的安庆地区是一个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的地方。那里曾经是京剧的发祥地之一,最早的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就是那里产生(培养)的。

  主持人:据您了解,目前台湾它有没有像安徽的黄梅戏戏种?

  文化部台湾处 处长 李建民:在台湾的自身的发展,台湾本身没有黄梅戏剧团,也没有能够从事这方面演出演唱。

  《徽州女人》主演 韩再芬:但是,喜欢它的戏迷非常多。因为台湾及东南亚一带,早在50年代,它那个黄梅调特别风靡。邓丽君成名作,应该讲就是黄梅调给唱出来的。

  主持人:那么,像黄梅戏这样的交流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目前有多少个这样的,像大陆的这种优秀的黄梅剧种,到台湾进行了演出呢?

  文化部台湾处 处长 李建民:黄梅戏在两岸戏剧交流当中,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地方戏曲。1995年,马兰曾经率团,安徽省黄梅剧团到岛内进行演出,当时也受到了热烈欢迎。像韩再芬去年去演过了《徽州女人》,今年安庆的黄梅戏二团,又二度去演出了传统戏《女驸马》。(安徽)省黄梅剧团,马兰剧团演出过黄梅戏《红楼梦》。

  主持人:那么,除了黄梅戏之外,戏迷们对哪些剧种,他们是比较感兴趣的呢?

  文化部台湾处 处长 李建民:我从事工作这个角度了解,像我们的国粹京剧,每年至少都有四、五个团到岛内去演出。像中国京剧院、天津京剧团、上海京剧院、北京京剧院这些团每年都要有一轮演出。另外昆曲,我知道昆曲是在台湾最受欢迎的。昆曲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在去年又被联合国评为,“口传的文化遗产”,那又比如在人才方面,我们知道,有很多台湾的戏迷,比如说特别喜欢京剧的,他就到大陆来学习京剧。

  主持人:那么在未来的这种人才的互相培养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呢?

  文化部台湾处 处长 李建民:两岸隔绝的藩篱,刚刚被打破的时候,就有很多在台湾,蛮有知名度的京剧演员,到大陆这边来拜师学艺,像台湾著名的京剧演员是唱花脸的叫王海波,他当时就到北京来拜师学艺,后来又有著名的花旦唱青衣的魏海敏,是拜梅葆玖为师,那么两岸的这种交流当中,拜师学艺本身就是人才的培养,艺术传承离不开培养人才在两岸的文化交流中,戏剧界的交流与合作非常热络,像大陆有名的京剧团,豫剧团、黄梅戏团等等,常常被邀请到台湾演出。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台湾演出的团体,有30几个,台湾的艺术家们,也常常到大陆来拜师学艺,谈到大陆的剧团,到台湾的演出情况,台湾著名越剧演员,高瑾女士告诉记者非常难忘,1992年,与浙江小百花剧团的合作,当时她曾与何赛飞,同台演出了越剧《红楼梦》。越剧是抒情优美的年轻剧种,在表演方面侧重人物内心,细腻感情的挖掘,音乐方面伴奏与唱腔,都力求柔和优美的风格,高瑾女士告诉记者,为了潜心学好越剧,1991年她曾经多次前往上海越剧院,拜范瑞鹃老师为师。京剧艺术在台湾,也同样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京剧的表演非常讲究,使用二胡、京胡等乐器分成许多流派,其中梅派京剧是最具特点的。魏海敏是台湾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主攻梅派京剧,她多次获得了海峡两岸京剧界的大奖。也成就了两岸京剧艺术家,合作的一段佳话,1991年,她拜梅葆玖老师为师,学习梅派京剧。

  台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魏海敏:我记得老师,好像1988年的时候,就曾经说要拜老师,老师也听我唱过,他就答应了。但那个时候,因为两岸还不相通,所以我没有办法到北京来,于是在1991年的时候,我就专程到北京来拜师,举行了一个很盛大的拜师典礼,当时所有的前辈们、先进们他们都到了现场,我觉得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我也听到一位老华侨讲,他说每当我听到京胡的弦儿声一响的时候,我就心潮澎湃。我想这种戏曲的这种对于沟通,两岸民众心灵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文化部台湾处 处长 李建民:我有一个台湾朋友,他是台湾大学教授,也是台湾戏剧方面的专家,可以说是泰斗级的了,台湾现在搞戏剧研究的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就谈了一个他对中国戏曲 戏剧的看法,他说戏曲是我们中国文化当中最具体、最综合性的艺术。它活生生地表现了我们的生活,是最能使人愉悦,使人与人之间亲近的一个东西。我觉得他很透彻地把戏曲对我们人的影响、关系讲明白了,而正是我的朋友,他们这么一批台湾戏剧界人士,出于对我们传统戏剧的热爱,深入地理解。同时努力地在做两岸戏曲文化交流。

  主持人:我想戏曲是相通的虽然曲种有所不同,唱腔有所不同,但是它内在的联系是相通的,那您认为未来两岸戏曲界的合作前景,你怎么来看?

  《徽州女人》主演 韩再芬:演出商其实也跟我谈过,说是能不能跟他们做一些合作,来做一个什么剧目,这样把两岸能不能通过一种形式,把它合到一起,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觉得这可能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文化是相通的,没有什么界限。一方面需要剧种不断提高自己与时代相结合,同时也要培养大量的这种观众群。

  主持人:通过黄梅戏及中国传统戏曲,在台湾的演出情况来看,台湾百姓对大陆的传统戏曲、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大陆的团体能够多到台湾去演出,听听原汁原味的戏曲,看看大陆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编导:翟钰、安倍含)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