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3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 李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大陆方面再次释放了善意,明确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呼吁尽早恢复两岸的对话与谈判。那么两岸谈判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十六大报告当中,“三个可以谈”表达了大陆方面什么样的善意呢?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副所长杨洁勉先生和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的所长吴能远教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再次重申,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报告明确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主持人:那首先我请问杨教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第一次用“三个可以谈”这样一种表述方式,再次发出了希望两岸恢复对话与谈判这种呼吁。那您怎么来看“三个可以谈”这种表述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所长 杨洁勉:我想它主要大概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来看。第一就是说这三个问题是当前台海两岸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海峡两岸现在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还没有结束敌对状态,我们如果谈这个问题就能够增信释疑,使大家能够去掉互相的猜疑,同时也可以缓和两岸的紧张局势。对于台湾地区在国际上的一些活动空间,这是台湾民众非常关心的,那么现在我们把它明确地提出来,同时对台湾在它的政治地位,这也是台湾民众,包括海外侨胞都十分关心的。那么以前我们讲是一个中国的这个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现在就更加明确了,现在就变成了谈什么。我想这就是我们大陆对台湾方面的一个非常好的善意的一个具体表现。
主持人:应该说这“三个可以谈”是代表了台湾民众最为关心的三个问题,它的外延还可以有更大的扩展。那么杨教授您怎么来看,这“三个可以谈”这种表述,对于双方未来进一步打开这种谈判的空间,它会有什么样的具体作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所长 杨洁勉:我想它会有很多实际意义。因为首先这“三个可以谈”就表明了我们一直讲的祖国统一这个民族大义,同时我们又确确实实知道,在现代的社会,我们必须照顾到台湾民众的利益,以及世界各国跟台湾有关系的利益,还有海外侨胞的利益,这个“三个可以谈”就是谈到了这一点。第二个就是谈什么,以前比较原则性,现在就是有具体性,具体化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分阶段。这第一步,结束敌对状态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怎么样走第一步,然后第二步、第三步,这样就有一个所谓的日程表,大家可以有个议程。同时应该说这“三个可以谈”也是通俗易懂,是岛内2300万台湾同胞和海外几千万的华侨,华人,他们都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跟智慧集中在这“三个可以谈”,当然还有其它的,也可以谈。这样的话,我想对打破现在的这个僵局,以及推动台湾当局走到会议桌旁边来谈,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那吴教授据您的观察,特别是台湾方面,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个“三个可以谈”的这种表述,他们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所长 吴能远:第一个反应就是认为这次的“三个可以谈”把我们过去所讲的,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加以具体化。就像刚才杨教授讲的,就是把目前台湾人民所高度关注的三个问题,明确地列入可以谈的谈判内容、谈判议题上,那么这个对于推动两岸尽快进入政治谈判应该是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第二个就是大家感到这个“三个可以谈”本身又是富有新意,同时又是体现了大陆对于台湾2300万同胞的充分尊重和高度关怀。那么应该说对台湾人民认识大陆的表达出来的这种高度的善意和诚意是有很大的帮助。第三个大家也感觉到这次的“三个可以谈”,实际上为未来的两岸谈判开拓了空间,使得双方今后更加努力地进入这样的政治谈判。还有一个反应,那就是普遍感觉到大陆在这三个谈判,它应该也会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特别是台湾内部的一些媒体,一些学者都纷纷呼吁当局应该给予重视,应该做出对应的善意。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开始进行事务性商谈。当年11月,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界定了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内部的特殊事务,为促进两岸谈判进程奠定了政治基础。1993年4月27日到29日,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两岸第一次由有关方面授权的民间机构领导人坐在一起会谈,在海峡两岸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各界的强烈关注。汪道涵会长、辜振甫先生在友好的会谈氛围下,就许多问题达成共识。汪辜会谈取得圆满成功。其后两会接触进一步密切,许多有利于两岸民众的协议都是在这一段时间达成的。到了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又在上海举行,这次会晤标志着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已经拉开。而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岸实已开启的政治对话因此中断,从此两岸谈判陷入僵局。
主持人:应该说从1992年达成了“九二共识”之后,两岸就开启了对话、谈判的大门。那么在一步步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大陆一直在表现出自己的善意和这种灵活性来处理对话的事务。那么回顾我们走过的这一步步历史的发展这种脉络,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所长 杨洁勉:从回顾来看,我们两岸的谈是非常艰巨的,也是很曲折的,每当我们前进一步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比如说“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以后,新加坡的以后,我们就知道有1995、1996年的一个曲折。那么在1999年,我们的两岸接触看起来好像是汪道涵会长要到台湾去访问的时候,又出来了一个“两国论”。那么这一次两岸的“三通”,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的时候就有一个“一边一国论”。但是我想不管是哪些阻力,我们还是要谈,谈总比不谈好。丘吉尔讲过一段话,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哇哇哇这么吵,比打打打要好。我想我们两岸都是同胞,所以和平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选择。所以这个“三个可以谈”是具体的,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应该说大陆对于两岸谈判的态度上一直是非常务实的,一直是坚持谈判的主张。那么回顾这一发展的历程来看,就是说在经历这么多曲折的过程当中,大陆政策的谈判政策的一贯性是怎么体现的?吴教授。
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问题研究所 所长 吴能远:我想大陆在对待谈判的态度上,首先我想它的基本出发点,它是为了维护两岸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和各项合法的利益的。所以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大陆在谈判中始终是坚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尽多的善意和诚意。第二个我想大陆对谈判也体现出了一点,就是大陆表达了追求和平统一的愿望,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稳定地发展。所以大陆认为两岸的分歧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的这样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谈判来加以化解,两岸可以通过谈判来建立一个和平的、稳定的这样一个架构,使得两岸关系发展能够达到一个对双方人民都最有利这样一个结果。第三个体现出大陆对谈判始终是在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大陆坚持了一个基本的,现在一个态度,就是只要能够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任何一个做法,哪怕你是很小的做法,大陆也愿意给予配合,也愿意给予推动。
主持人:那么台湾方面,尤其是陈水扁上台以后,对于两岸谈判,他们一般持什么样的态度?
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所长 吴能远:陈水扁还是坚持追求“台独”这样一个方向。那么他的这样一种政治理念,就决定了他对两岸谈判实际上是持一种排斥的态度。比如说他在上台以后到现在很长时间,他一直一方面不承认一个中国、“九二共识”,一方面又拼命地放话,两岸恢复谈判,两会恢复协商,欢迎江泽民跟他会谈等等,一直到最近,我们“三通”问题关于台湾一些人士提出的关于包机直航问题,他还是要强调包机直航要牵涉到公权力,因此需要两岸、两会,或者两岸官方来谈。
主持人:应该说尽管大陆方面一再做这样的让步,做这样的调整、务实来推动两岸的谈判,但是两岸谈判现在还是处于一种僵局。那么杨先生您怎么来看,透过十六大报告当中“三个可以谈”这种表述,以及十多年来两岸发展历程。那您认为目前两岸要谈判的话,它最主要的谈判的内容是什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所长 杨洁勉:我想当然有很多问题可以谈,但是最主要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因为这里边包含了几层意思,第一台湾问题它具有国共内战,从1949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这个历史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应该对历史有个交代。第二但是现在的形势跟1949年情况很不一样,台湾内部,岛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还可以谈,就是怎么样来结束这个敌对状态,结束了敌对状态以后,怎么样向前走一步。第三因为没有结束敌对状态,所以两岸还有军事上的紧张,之间争执上的互不信任等等,那么通过我们怎么样来解决敌对状态,这样可以就会取得一些进步。
主持人:在十六大报告当中,我们还看到,除了这种政治议题可以谈之外,经济议题,事务性这种商谈也是大力推导的,那吴教授您怎么来看?
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所长 吴能远:我想两岸关系的发展,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谈判的议题可以多元,政治议题可以谈,经济议题可以谈,还有很多个别的相关的,大家感兴趣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都可以谈。如果政治争议一时又不能谈判,或者一时双方也不能取得比较大的共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它暂时的搁置,大家各个方面事务性的问题来直接地具体解决。举例说“三通”的谈判,就牵涉这个问题,“三通”本来是个纯粹的经济的和民生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双方经济的发展,牵涉到双方人民的为此所需要付出的时间、金钱、负担,便利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如果双方的公司之间,行业之间,或者是双方的相应的民间团体,我想通过谈判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把它付诸实施的。
主持人:提到“三通”谈判,应该说它是目前两岸人民最为关心的事务性商谈的这样一个内容,大家都能够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谈判,能够打开两岸这种“通商、通航、通邮”的大门。那您怎么来看,就是说透过这种“三通”谈判,您认为未来两岸谈判的模式,以及方式还可能有哪种体现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所长 杨洁勉:我想“三通”问题上就体现了可以走向更加灵活和务实。比如说现在“三通”,我们就把那些政治含义搁置起来,就是把它作为一个处理,就是使两岸通航,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那些争论,可以通过公司对公司,行业对行业。我们从解决台商的实际利益,以及当然也包括大陆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采取一个比较灵活的措施。
主持人:那么从这十六大报告当中,我们能感受到大陆的一贯主张,希望用这种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那么您认为通过两岸谈判这种形式,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所长 吴能远:我们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那就一定要经过谈判,所以谈判是和平统一一个必然的一个方式,或者是基本的要经历的过程。要使谈判能够取得成效,并且不断推向前进,一个中国的基础是绝对不能疏漏的,疏漏了一个中国的基础,那么当然也就使两岸谈判面临更大的难题,如果背叛了一个中国,那两岸就根本没办法谈判。所以我个人觉得,海峡两岸之间,为了能够最终完成国家的统一,也为了现阶段能够摆脱现在这样的僵局,特别是免去双方这样高度对抗这样紧张的局势,尽快进行谈判,应该说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于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主持人:谈判就代表着对话和协商,我想只要双方能够坐下来,相信对于发展两岸关系,都会起到正面作用。海峡两岸尽早恢复对话与谈判,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祖国大陆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体现了祖国大陆极大的善意和灵活性。(编导:晏萌、陈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