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专访战地记者唐师曾


  2003年3月3日星期一播出

  主持人 李红:目前海湾地区密布着战争的阴云,伊拉克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13年前海湾战争的亲历者,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用他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那场战争的伤痛。在今天的《热点透视》节目当中,我们请到了唐师曾,听听他对那场战争的回忆。

  唐师曾,新华社摄影记者,他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先后在伊拉克和以色列两地做战地采访,拍摄了大量反映战争题材的照片而名噪一时。目前出版了四本书,其中《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三部是集中反映中东问题的专著。

  记者:现在海湾地区可以说又到了一触即发的战争边缘,那么您现在的感触如何?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我前一段,一直到上个星期,在新浪上聊天的时候,我都认为暂时还打不起来。

  记者:为什么?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这个就是我的直觉,尤其是这几天以来已经能看出,比如阿拉伯联盟,其它不结盟国家,还有像欧洲的法国、俄国、德国的一些主张。前一段大家只看到了军事力量的对比,和政治上的那种一级、单边的那种态势,但在此世界上,还有其它影响这个的东西。比如像民族,宗教、经济利益,金融,这些东西最后要发生结果的时候,都搅合在一起,共同作用。

  记者:我们知道在1990年的时候,您作为战地记者被派驻到了海湾地区,您是怎么想到要当战地记者的呢?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1990年8月2号,我是在布喀达坂峰一带,听到收音机里面,“美国之音”说伊拉克合并科威特了。我听了之后,我就特别振奋,因为我在学校的时候想当罗伯特.卡巴,一个在越战被打死的战地记者,我想机会就来了,我就用电报给格尔木发了个电报,电报由格尔木转到西宁,由西宁转到北京,他们都觉得我疯了,怎么可能打仗呢?因为中东的好多事都是通过谈判解决,那时候还是中东和谈。紧接着我就开始为我那东西做准备,我去说服我老板,我又说服当时的新华社社长,于是我就得到了这种机会,我就到伊拉克去等战争发生。

  记者:在战火中您感到害怕吗?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各个摄影记者,谁都想自己明天,自己照片见到报纸头版上,不愿被别人占了先,何况这还不像杀人越货,所以都是主动往前走,没有人往回跑的。比如在以色列的时候,突然间警报响了,然后就看到哪炸了、着了,从楼上往下跑。那时候也没电梯了,一窝蜂似的。所有记者站在楼顶上,看哪着了就朝那个地方飞奔,有车就打车,没车就跑步,一边走一边拍,见什么就拍什么,对焦什么都顾不上,那时候还没有自动对焦的相机,我们新华社发的也都是,连自动曝光都没有,就是这么乱拍一气,成功的少,拍的多。确实没害怕,想都没想过。

  小片:唐师曾五次到过伊拉克,最后一次是2000年7月。唐师曾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创伤,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让他感到触目惊心。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伊拉克萨达姆儿童医院有好多小孩,我拍过那种照片,鼻子堵着的,流鼻血的,身上插着针头的,都是血液病。我今天在这儿讲这些事的时候,这其中的大批小孩肯定已经不在世了。而这种病的原因世界上没人能说得清楚,有报纸上说是贫铀弹,有报纸上说水污染,有报纸说生化武器泄露,总之是不管怎么样,他们得的这种病,都不是正常的伤风感冒,是很奇怪的病,这种病直接由于战争带来的。我书里面的照片还有一个小孩,这小孩生出来的时候没有食道,医生做了个手术,从她的胃上切下一块来,给她做了个食道,她每天吃饭的时候,如果想吃一口大饼,必须用手指把这个大饼捏碎了,直接送到胃里去。这种很奇怪的病,按伊拉克的人讲,都是由于海湾战争造成大规模的污染,才出现那种奇怪的病。我认识两个小女孩,是双胞胎,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她爸爸要把这两个女孩送给我,带出来,说你把她们怎么样都行。两个小女孩很漂亮很漂亮,我和她们合了影。但当时我自己还在战争中漂泊,我就没管这两个小女孩。我这次去我还想找,13年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很漂亮的大姑娘了,现在应该十七八岁,女孩最美的时候,已经找不着了。我第五次去的时候,我又看见了像10年前我见到的那两个女孩那样,但是已经不像她们那么水灵灵的,那么漂亮了,身上都是扎着针眼,头上的头发掉光,女孩跟男孩躺在医院里,连空调都没有,伊拉克夏天很热的,一个老太太拿着破纸给煽着风,营养品就是几个,哎哟,比枣大不了的黄杏,两根黄瓜,只在那眼睛看着天等死,像这些都是我特别难过的,因为我喜欢小孩,我看小孩这样,那就是人的罪过。伊拉克到现在已经被封锁13年了,小孩生下来就没见过飞机,见飞机就是扔炸弹的,当你告诉他这是飞机,他不知道这是交通工具,他认为是给他送炸弹来的。对现在外界的好多东西他根本就不知道。我还有一张照片是一个小孩失学,帮他妈妈在那烙饼,用天然气在烙饼,就是阿拉伯大饼。他什么也没有,光着脚,踩在全是烂草和黄土上,帮他妈妈烙饼,他对以后充满了渴望,他们家姐弟好几个,没有课本,用的是破纸粘了又粘的课本,也没法上学。在伊拉克看见比这更惨的就更多了。比如像卖香烟的,失学的,编了塑料筐,陪着奶奶去卖的,或者家里什么事没有,捡什么脏东西吃的,还有比这就更惨的了,天生下来就残疾的,刚才我讲的,没有食道的,连起码的食道都没有,你说他这一辈子,以后会怎么过呢?还有其它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伊拉克政府提供大量怪胎的照片,说都是跟战争污染有关。我还去过一个掩蔽部,就是战争时候经过的,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大概有40座这种比较大的,现代的民用掩蔽部,这种掩蔽部都是用芬兰、瑞典那些从来不打仗的中立国家的技术建造的,钢筋、水泥很先进,放在地底下,有自动的灭火设施,和其它各种防护设施,比如厕所、洗澡什么。海湾战争期间,两颗机智炸弹命中了这个地方。按伊拉克最初的说法是1500人死了,按美国人的说法是400多。不管是哪种说法,这两颗炸弹钻进来以后,就一炸开。人类的技术也往往没有办法控制,人类自己想得到的结果,因为原来设计的是,警报一响,铁门就关上,铁门就有50多吨重,钢的,钢门关上了以后,但是炸弹是从其它途径进来的,根本没经过钢门,里面现代化建筑都有,自动灭火装置,炸弹一爆开,就是4000度的高温燃烧,所以水一下,跟高温碰在一起,马上就变成开水,原来在死角里面没有被炸弹炸到的人,立刻被开水烫死,或者被蒸汽蒸死,掩蔽部的顶上有人的手粘在上面,烧焦,可以看人被烧化了那个形,阿拉伯女人衣服的形,印到那个墙上。这种残酷都是人类发明这些先进的炸弹时候,没想到的事。精确制导和精确运载工具,运载那些精确的、巨大杀伤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后杀的都是人类自己。

  记者:您觉得10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伊拉克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那个时候去伊拉克,必须去拉菲丹银行合法地换钱,当时我印象中世界上最值钱的钱就是美元,但到了伊拉克我才知道,不是,1个伊拉克第那尔换3.228美元,那就是3个多美元才换1个伊拉克钱。我第二次去伊拉克的时候,是1991年的3月,当时是1个美元换4个第那尔,以后我第三次去、第四次去、第五次去,我第五次去的时候,1个美元换2000多一点,2000到2100个第那尔,我每一次上一次换的钱没用完的,下一次去都贬值一大块。10年来伊拉克跟美元的汇率贬值6600倍,伊拉克的人在10年前,就是1990年我去的时候,全世界去旅行,因为政府有大量的补贴,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几美元就够了,现在也是一、二个美元够吃一个月了。因为大量的东西,比如食品,生活必需品都是政府补贴的,物价极便宜。由于国际社会的封锁,因为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之前美国和国际社会用各种途径,比如谈判,政治封锁、经济封锁、金融封锁这种封锁,使伊拉克成为一个人类现代文明的孤岛,这一点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小片:伊拉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物产富饶,文明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更增强了它在世界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唐师曾先后五次到过伊拉克,对伊拉克有着浓厚的感情。

  记者:在您的印象当中,伊拉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在伊拉克石油是极其丰富的,老百姓弄个驴车去打点儿油回来做饭,最穷的农民做饭都用的是天然气。我在北方基尔库克附近的北方油田,总工程师陪我进油田,拿棍敲敲地面,地上就会有气冒出来,用打火机一点,就烧起来。远处的大火就像火海一样,我就讨好他,我说这火海是不是美帝国主义给炸着的,他说不是,我说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弄着的,也不是,我说两伊战争像伊朗的那些异教徒给弄着的,都不是。看来你太不了解伊拉克了,这些至少从巴比伦那时候烧到现在。伊拉克的油太丰富了,据不探明的储量,至少是世界第二。现在有新的说法,它比沙特阿拉伯还大。

  记者:在您2000年重返巴格达的时候,跟1990年去的时候感觉有什么不同?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天壤之别,第一次是很兴奋。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喜欢热闹,爆炸,燃烧,死人,流血,所以第一次那种照片拍得比较多。第二次再去,就对难民、死亡就跟原来不一样。第五次去,更多是同情,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这可能也跟自己年龄有关,我又长了10年,我30岁的生日是在海湾战场度过的,当时天上“飞毛腿”,地上“爱国者”,灯火齐明。我40岁的生日是在南极长城站过的,所以想的问题跟以前也不一样。我40岁的时候再去伊拉克的时候也跟原来不一样,我想的更多是那种不好,因为我电脑里装的大量的照片是死亡,死亡已经不仅仅是战士、士兵、军事设施,更多的是跟军事设施无关的人,比如老头、老太太。由于战争封锁,身体不行,首先危害的是那些体质不够强的人。另外是儿童和女人。

  从海湾战场上回来,唐师曾就有了写书的打算,到目前已经出了四本,本本畅销,第五本书也将很快出版,内容还是有关伊拉克的。唐师曾说他现在不再仅仅用相机,更多的是用笔来表达他的战争观。

  记者:您想通过您的书告诉读者什么?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我在1992年拍过一个阿拉曼战争的纪念,上面有一张照片,就是一个现在的新西兰兵带着一个大墨镜,精神抖擞地朝前面敬礼,在他的眼前目空一切,他认为他能够征服整个世界,征服不仅人类,征服自然。在他边上是一个老头,是他的父亲,老头也在敬礼,柱着个拐棍,有点驼背,只剩一只眼睛。我当时就觉得,只有这种只剩一只眼睛,经历过战争的老人,才真正对人类,对世界做到一目了然。还拍过一张照片,是中东战争纪念日,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二十周年纪念,一队年轻的士兵扛着步枪,整齐地通过检阅台,踢着正步,拿着枪,雄伟、英俊。在他们的前面是一帮老头,都坐着轮椅,每个人都看着这些年轻、英俊,雄气勃勃的士兵,在20年前这些老头也曾经这样,他们都是在上一次战争被打断了双腿的荣誉军人,政府配给他们轮椅,让他们来参加这次光荣的时刻,但这种光荣的时刻,再没办法让老头恢复人类的本能,靠自己的双腿健步如飞,他们不得不坐在轮椅上,无奈着看着这些青年的士兵再次走向战场。这些都是我后期拍的照片。我的照片上还有一张照片,我印象深的还是上次海湾战争爆发前一天,在巴格达靠近美国使馆、德国使馆那一带,几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举着牌子“要和平,不要战争”,“要萨达姆”,现在也13年过去了,那些小孩应该是大小伙子了。如果还健在的话,如果没被贫铀弹污染,或者那些致命武器直接命中的话,也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肯定又成为军人,现在又要保卫他们的国家了。我很为他们的安全担心,如果当时他们呼吁的口号,现在就实现了,也不会有现在的悲剧。我想告诉读者就是,战争是无限制地使用暴力,战争带来那种暴力是和平环境里边的人没法想像的。战争是特可怕的一件事。

  主持人 :正像唐师曾在他的《重返巴格达》一书中所写到的,“我亲眼目睹了战争对生命、对环境的破坏,我不愿看到人类子孙再重蹈覆辙”。现在反战的浪潮在全世界风起云涌,他的愿望也正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编导:高辉、安倍含)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