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6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教育改革是近年来在海峡两岸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之一,祖国大陆和台湾都实施了新的教育改革,几年来教育改革进展得如何?学生、家长和教师们对教改的评价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邀请到两位嘉宾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这位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先生,这位是北京大学博士生王冠玺先生。
台湾教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就是九年一贯制和统整教学。九年一贯制就是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九年贯通,没有小学毕业考试后选择初中这一项。统整教学就是九年中将原有的多项学科统整为语文、数学、社会、健康与教育、艺术与人文、自然与生活科技、综合活动七大学科。
主持人:目前大陆实行的是分科教学,而台湾方面实行的是九年一贯的统整教学,那么二位怎么来看待分科教学和统整教学的利与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所长 劳凯声:分科教学和综合教学,实际上,它们都各有长处。中国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分科教学为主,那么这种分科教学,它的优点是,它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种知识由于分科的缘故,也会被割裂开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会受到一些损害,因此我们这一次课程改革,在保持原来分科教学优点的基础上,我们也进行了整合。
主持人:那么王先生,您认为呢?
北京大学博士生 王冠玺:统整教学,主要就是让整个各科教育能够结合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细分那么多科,而是每个相关的科目能够联合在一起教学,教师本身也需要有复合型的能力,来做这个教学的工作,所以这也会促使老师们必须协同教学,同学们在学习一个科目的时候,不再是单向学习,而是复合型地了解,统合性地了解,为他以后做更进一步的高深学问的研究,像在大学里头,以后的科技整合的时候,他在基础教育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个有一点基础的认识,我想这是很好的。九年一贯就是,原来台湾从小学、初中、高中,它是分开来,一块、一块的,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觉得不是能够衔接得那么好,课程彼此连接不够顺畅,现在就是从小学开始一直往上推展,它完全是按部就班,一个一个接上去,所以以后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也会觉得比较流畅。
由于教改的配套措施没有到位,台湾实行的九年一贯制统整教学也引来了教育界人士的质疑。
李庆安:你要老师做研究,你要老师去协同,你要老师去统整,你这个新出来的统整版的教科书,你都没有给老师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去研究,就要匆促上阵去教,我们的这个教育改革,好像都是跟基层非常脱节。
劳凯声:其实这个问题可能在大陆要更严峻一些,因为大陆的中小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并不是很高,有些地区中小学教师甚至达标率还非常之低,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学历程度相对是比较低的,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来做好这样一个教学的改革,我觉得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小片:台湾的教学改革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数学采取建构式教学法,即不让学生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和四则运算法则,而是教学生如何理解和演算数学中的公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引来了反对意见,有人认为这样繁琐的教学方法会损害学生的运算能力。
主持人:王先生,据我们了解,在台湾的教改当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数学采取建构式的教学法,而且在当地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情况是这样吗?
北京大学博士生 王冠玺:确实是这样,其实数学所谓的建构式教学法,它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记得以前在我们小时候学数学的时候,是直接把公式背诵起来,虽然老师也教导我们,这个公式是怎么导出来,怎么证明出来,但是同学往往会只去死记那个公式,然后就直接运用它,这样对我们反复的运算、演练,其实是有帮助,但是对整个同学,以后对数学的认识深度其实是有影响。现在台湾的教学方式,建构式教学方式就是先告诉你,你这个东西是怎么演变出来,比方说我们3乘7等于21,他并不直接告诉你,去记这个九九乘法表,而是告诉你,7加3次等于21,所以让同学对这个学习过程之中,它并不是直接去记一些东西,而是真正地去了解它,但是它发生的问题在于说,因为这个考试制度还是,事实上影响了教学,同学们在学校学的是一套,但是回家以后,如果家长,或者说升学的结果发现,在建构式教学法所学习的这个同学们,他的应试能力比其他同学差一点的时候,他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方式去教导孩子,等于说学生在学校学一套,回到家里,或者到补习班的时候,又用原来那一套来学,这样其实让他的良法美意没有完全地达到,这是比较可惜的。
小片:记者向有关部门了解到,大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素质教育。为了了解素质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学生。北大附中的学生告诉记者,学校实行的研究性教学、小论文写作和选修课,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北大附中学生 笪熠:我记得有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能力,什么叫能力,就是说,一个你自己去寻找一个问题,然后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课程。
记者:你每天花在完成学校留的作业上,要花多少时间?
北大附中学生 笪熠:应该来说,除了写作文之类的,没有超过一个小时。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前途毕竟取决于高考分数,所以还是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准备高考上。
北大附中学生 刘翰亘:我觉得这种问题可能不能做到很到位的问题,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考试的压力比较大,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在那方面,毕竟每个人是要高考,高考还是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主持人:其实在大陆的教育改革当中,我们一直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而且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还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那么在这方面两岸之间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北京大学博士生 王冠玺:有一点可能是台湾和大陆共同发生的,因为中国人一向比较重视教育,而且家长会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在台湾特别也强调了,同学们现在要开始亲手做一些东西出来,然后可能是学习过程老师所要求的,或者是说整个学习评量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家长往往会代同学参与这个东西,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可能,比方说学校可能会要求同学们,对时事做一定程度了解,或者对目前经济改革的发展做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同学们在一个比较重的升学压力之下,可能自己没有办法做好这件事情,家长们,特别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非常多,他可能自己就帮孩子做了这些事情,甚至可能帮他完成一部分的课业,这是不是让同学能够真正达到他所要求的,训练同学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目的。我们是有一点存疑,但是不能否认的,原来教育改革希望达到的这个目的,它本身是好的,但是就是因为它的配套措施没有做好,使得同学们的这个学习量太重,还有这个考试制度不能够协调得非常顺畅,所以在很多事情,就是改革的种种细节部分落实的时候,会有一些不能做得很完善的地方。
主持人:劳所长,刚才王先生提到的,台湾教育改革当中遇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您怎么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所长 劳凯声:实际上在大陆的教育改革当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问题。教育改革,不管怎么做,作为社会,作为很多家长来说,他希望你这所学校能够有助于我这个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能够考上大学,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那么这就会给教育改革带来很大的难度,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围绕着应试去做的这样一种教育,但是另外一方面呢?我们又不能不考虑家长对于教育的一种期望,这是我们现在教改当中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教育改革能不能取得成效,最终决定于我们整个社会能不能转变教育观念,那么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实际上这个教育改革,从它的设想到变为现实,也会还有许多具体的困难,比方说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确定得很好,我们的课程也编制得很好,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师,能不能适应这样一套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教育改革中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大陆考试制度改革主要是实行3+X考试制度。所谓3+X就是语文、数学、外语再加上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的综合试题,文科综合为历史、地理、政治三门课的综合试题。台湾考试制度改革的内容是实行“多元入学”。“多元入学”有“推荐甄试”及“考试分发”两大类。“推荐甄试”就是学生自己到大学报名,再由大学择优录取,具体做法是,考生必须先通过教育部门大学考试中心举办的基本能力测验,合格后再参加大学自办的指定科目考试。“考试分发”则是由教育部门统一择优分配到各大学的一种方法,分为三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都必须通过“大考中心”的基本能力测试,合格后再参加由“大考中心”指定的两到三门科目进行考试,第三种方案与以往的联考方式相类似。
主持人:劳所长,大陆的考试制度改革,实行了3+X的考试制度,它目前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劳凯声:大陆现在高考制度也在施行改革,我想这个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因为整个我们现在正在要改革的应试教育,实际上它是一套制度化的做法,这样一种制度,它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这种高考制度左右了整个基础教育当中的这个课程和教学,所以要改革现在的应试教育,那么必须要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考上大学,那么因此,考上大学的就是成功者,考不上大学的就是失败者,那么我们为了改变这样一种做法,我们首先把考试分开,一种我们叫会考,另外一种我们叫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但是我们过去的高考制度呢?它是规定了考试的科目,这种考试科目的规定,实际上必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考虑到学生他的兴趣,他的能力,各个方面。那么现在我们把这种高考制度开始逐步地改革,就是3+X这样一种做法,这一种做法就是有三门课是基本的课程,所有的人都要参加考试,那么另外还有X,若干门课程,根据你自己的兴趣,你自己能力发挥的程度,你可以来做选择,这样来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主持人:台湾现在实行的是多元入学,有甄选入学和考试分发两大类,您如何看待这样一种制度?
北京大学博士生 王冠玺:这样的制度本身多元化,如果它制度相对又是公平的话,应该是很可以接受,也很受欢迎,主要是它这个配套措施,以及推展之前的宣导,可能不是那么完备,还有加上师资的配合,还有整体的,像劳教授刚刚说的,就是整个对教育的观念是不是能够调整到那个方向去,能够真地让孩子说,如果我的孩子并不是真地那么喜欢音乐,而不是说为了让他更容易上一个一流大学,就强迫他去学音乐,或强迫他学某种才艺,而是他真地喜欢,才培养他,我想这是比较正确。但是现在的家长,特别是中国的家长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还是用考试结果来论断他学习的过程,这会有一点是倒果为因,或者说,因为这个目的,而手段就不是特别注意。
主持人:目前其它国家的一些教育改革是怎样进行的,我们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所长 劳凯声:我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和美国的一位高中教师交流过,他问我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说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更好地来发展它的能力,他非常不理解,他说,没有背诵,怎么会有能力呢?知识是必须要记忆的,他说我是一个化学老师,如果你元素周期律你不能背下来,你是没有办法学化学的,我就想到,因为美国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感到世界各国尽管都在做教学方面的改革,但是它取向,由于它自己本身的问题不同,是不完全一样的。
王冠玺:就以美国的教育制度为例,美国的中学教育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色,就是说同学们虽然可能在同一个年级,或是同一个班级里头,但是因为他各学科的学习能力不同,会做不同的分班,可能他的数学是在A级,但是他的语文可能是在C级,所以说他在学习过程之中,他的学习班级,因为他不同的学习能力的程度,做适度的调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当然这个前提是,必须这个国家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比较发达才能够达到的,但是我相信,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同学们才能够真正地比较符合他的程度,老师也真正地了解同学们的状况,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我想也是,不管在台湾也好,或者我们大陆也好,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过度地强调数理资优,或者说数理学生他的能力或程度在社会上认可度会比学人文的同学认可度会高一些,但是在先进国家里面,他们不仅强调数理资优,也特别强调人文资优,这个是比较平衡的发展,对整个国家建设,或者对人才的培育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做法。
主持人:我想不管这个教育改革进展如何,我们的目的都是好的,这就希望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能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未来人,能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两岸的教育改革正朝着更加符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方向发展,但是如何让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更能起到预想的效果,还有待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编导:罗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