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0日星期六播出
主持人: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常说,在他主政之下,两岸关系维持稳定,以此表明当局在大陆政策方面有所成绩,那么陈水扁执政三年来两岸关系是稳定了还是紧张了,三年来,台湾当局在两岸交流、两岸协商等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给两岸关系带来了哪些影响?就这一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教授和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毛仲伟教授。
2000年5月20日,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执政。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就两岸关系方面提出了“四不一没有”,即不宣布台湾“独立”,不更改“国号”,不使“两国论入宪”,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不会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那么,三年来陈水扁说的与做的是否一致呢?2000年6月,陈水扁开始高调否认“九二共识”,辩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2001年6月,陈水扁在接见洪都拉斯《前锋报》专访时说,台湾与香港、澳门不同,“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不能接受香港的模式与中共统一”。2002年5月陈水扁在金门大担岛发表讲话,声称两岸“三通”是必走的路,可以由民间机构协助商谈。10月31日,陈水扁又发表讲话说,“两岸‘三通’并非台湾经济发展的万灵丹”,其涉及政府“公权力”的行使,民间无法取代。2002年7月,陈水扁接任民进党主席,宣布以极具“台独”色彩的民进党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2002年8月陈水扁在台北以电视讲话卫星直播的方式,向在日本召开的“世台会”发表讲话,公然声称“两岸一边一国”、“要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台湾的前途”。
主持人:毛教授你怎么来,总体上来概述,目前两岸关系在陈水扁主政的三年间,它出现了什么样新的变化,他总体的态势是怎样的?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毛仲伟:我认为这两岸关系,经过这三年的时间,经过一个观察,总体上我的看法是阻力下有发展,暗流中添变数。为什么这么讲呢?“四不一没有”,实际上是对国际社会,对于祖国大陆,对岛内民众的一个承诺,这个承诺原来讲,我们都说他不做什么,但是现在“一边一国论”出来之后,表明他要做什么,这一点就增加了两岸关系的最大一个变数。
主持人:刚才一开始我就提到了,民进党当局一直在说现在两岸关系是稳定的,在他上台之初的时候,他说他保证在他的主政之下,两岸关系会柳暗花明,那么我们客观来说,目前这种两岸关系,您认为是缓和了,还是紧张了。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 所长 徐博东:陈水扁在“5·20”上台之前,就曾经向外界发出一个信息,说他的两岸政策是什么样的呢?要做到让美国满意,国际社会肯定,中共虽不满意但找不着借口,那么让中共虽不满意找不着借口,这样的一个政策方向也就是说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想缓和发展两岸关系,只不过想维持这样的一个,所谓的他不打仗就可以的这样一个局面。我们管这个政策叫“战争边缘政策”,那么三年来我们就看到,果然陈水扁就是采取这样一个办法,我只不过提出“四不一没有”,在搞“台独”方面,他搞“渐进式台独”,不敢搞法理“台独”,我们管它叫“一中无心,台独无胆,依美抗统,拖以待变”,这样一个政策方向,那么两岸关系怎么可能在这样一个政策方向下能够稳定,能够改善,能够发展呢?
主持人:但是在你看来,他之所以要提出他现在两岸关系是稳定的,他有什么样的一些理由?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 所长 徐博东:民进党的一些头面人物,在回答在野党对他的抨击的时候,两岸关系没有稳定,他们说怎么没有稳定,不是陈水扁政府的政绩,他说以前,你看中共对台湾又是军事演习,有是打飞弹试射等等,威胁我们台湾,搞得海峡那么紧张,现在没有了飞弹试射,也没有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两岸关系,甚至还春节还包机直航,金马“小三通”也实现了,等等、等等,举了一些例子,实际上我们说这是欺骗舆论的一个做法。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毛仲伟:他那个标准定得很低,就是没打我,没出现1996年台海危机,好像这就是稳定。此言差矣!因为什么?现在正是出现了一些比当年更为不稳定的因素在发展,也就是说他要推动“一边一国”,要推动所谓“正名”,推动所谓“制宪”,所以这是很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我刚才讲了,变数是增加了。因此这是一个方面,就是怎么看稳定,要有一个政治基础,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强调,要回到“九二共识”上来。因为“九二共识”,包括1993年的“汪辜会谈”,在那个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基础。就是两岸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共同追求统一的方向下达成了共识,有这个共识,两岸关系就有稳定基础,那么它的发展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
“九二共识”指的是,两岸两个民间机构,即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在香港达成的关于“海峡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为了抵制“一中原则”,陈水扁刻意将“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歪曲为“台湾成为地方政府”等。2000年6月陈水扁公然宣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2001年11月陈水扁再次声称,为保护台湾不成为特区,要拒绝“九二共识”。
主持人:我们再把李登辉主政下的台湾和陈水扁主政下的台湾的状况作一个比较,有人认为说,事实上陈水扁对于李登辉的政策,是有一个继续传承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你怎么来看待这个事情。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毛仲伟:李登辉主政,实际上他主政了12年,也有一个前期、中期、后期的区别,在前期也是立足不稳,受到岛内所谓大陆热的这种压力,受到来自党内的,当时所谓非主流派的压力,因此那个时期的,包括“汪辜会谈”,包括“国统纲领”都有这样一个背景,那时候他还完全无法掌控,所以我们说在那个时候形成了一个很稳健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但他掌握了权力之后,这个1994年、1995年的时候,他就开始破坏这个基础,按照他的“台独”意志去行事,也就是李登辉后期,李登辉后期等于是把两岸关系已经恶化了,政治基础已经破坏了,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尤其是他在临下台的时候,提出的“特殊的两国论”,那么这里面呢?他是在临下台的时候,打出了一个牌子,而且这个牌子还有些遮掩,还加个特殊的,那么陈水扁可以说是李规陈随,基本上是延续着李登辉“两国论”的路线,而且他比李登辉时期有一个很大变化?就是李登辉那时候还不说一个中国,不提“一个中国”,为自己的政策做一些掩护,陈水扁就索性拒绝“一个中国”,就没有“一个中国”,没有“九二共识”,把这个基础完全推翻,而且他强调的是什么呢?就是后面所谓的“一边一国”,把李登辉的掩饰都去掉了,而且他要具体推动,在各个方面实行“台独”政策。因此,陈水扁时期把李登辉已经恶化的两岸关系等于再加剧,尤其是政治关系再加剧,使得两岸的变数确实存在着危险性,潜伏很大危机。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陈水扁,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说要改善两岸关系,要促进两岸的政治协商,而我们知道大陆一直是积极主张两岸有种对话的渠道和对话机制,为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没有谈成,您觉得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毛教授。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毛仲伟:这里面就是一个政治基础问题,你跟我的关系是什么?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它有一个主导的东西在里面,可以前后时期,为什么我们说,在他执政之初出现那么一个状况,执政之后,一年多两年之后,它又出现这么一个情况,这里面实际上它的主轴并没有变。
主持人:这一点应该在《台湾前途决议文》上,应该是得到了非常具体的体现?
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因应2000年岛内“大选”,为减轻台湾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疑虑,淡化自身“台独”色彩,于1999年5月8日在该党八届二全大会上通过的一个决议案。表示不再坚持该党1991年通过的“台独”党纲中,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的急进“台独”诉求,以“推动公投法制化”等七项主张为其主要内容。2002年7月30日,陈水扁在接任民进党主席后主持的第一次中执会上,公开宣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毛仲伟:这里面我们看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他的策略变化了,原来战术上是模糊的,一年多时间没有人理这个事,现在突然把它出现了,特点是什么?他现在策略上调整是什么呢?就是说一个是“放言独、坚拒统”,就是把李登辉时期的两国论在他手里要进行务实推动,这里面我觉得也有这么一些特点,比如说一年多以前,我们常有一个词语叫“渐进式台独”,现在就是在“渐进式台独”配合着“擦边式台独”在打,因此我们说他“四不一没有”,等于他自己基本上把它抛弃了。
主持人:最后我想请徐教授来给我们做一个总结,就是说您认为透过陈水扁执政三年的,所走过的两岸关系的道路来看,他这个两岸关系政策,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 所长 徐博东:我可以给它总结为“五不”,哪“五不”呢?“独不敢”,就是搞“台独”他不敢,就是说我讲的法理“台独”,当然他一直在搞“渐进式台独”,“去中国化”的“渐进式台独”,法理“台独”不敢,“独不敢”。第二个“统不愿”,绝不愿意统一,绝不愿意两岸走向统一,第三个“谈不成”,由于他不愿意承认“九二共识”,“一中原则”,所以两岸当然就不可能恢复两岸对话谈判,就谈不成。第四个“拖不了”,就是他想拖以待变,长久地拖下去,拖的结果使两岸关系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使台湾的经济遭受到严重损失,恐怕拖下去经济边缘化越来越显现,所以最后我说“憋不住”,要么改变调整他的政策,要么就恐怕要鞠躬下台,被“泛蓝”给取代,所以我觉得,“独不敢、统不愿、谈不成、拖不了、最后憋不住”。
主持人:由此看来两岸关系的“稳定说”,还有待于考量。大家常说,家和万事兴,两岸关系稳定了,应该是谁都乐见的事情,如果真有此心,那就不要只是口惠,要的是实至,这才是正理。(编导:安倍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