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2003年度两岸关系论坛,7月17日上午在云南省丽江市隆重开幕。100多名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湾的著名两岸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港澳学者、部分省市台办的代表,共聚美丽的丽江市,讨论两岸关系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7月16日,云南省丽江市迎来了10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以及香港、澳门的学者,参加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2003年度两岸关系论坛。一到丽江,学者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丽江人民的好客与热情。丽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从到机场迎接客人的人群中,您就可以看出这里是多种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纳西族、藏族、白族等当地多个民族代表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浓浓的诚意与热情很快地感染了参加两岸关系论坛的学者们,他们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全然没有了旅途的劳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就是在这样一个欢快的氛围中,两岸关系论坛于7月17日上午,在丽江市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了。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唐树备等参加了开幕大会。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唐树备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唐树备: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双方存在着重大的政治分歧。面对分歧,大陆方面从不排斥与台湾方面坦诚沟通,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搁置争议的办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协与海基会的商谈与对话被迫中断,但我们仍然希望双方能够在“九二共识”的既有基础上,尽快恢复对话与谈判,打开解决分歧的大门。
唐树备表示,尽快全面恢复两岸正常的交流与往来,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和要求。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连接着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情感。相信交流终将战胜对抗,合作一定会化解分歧。在两岸论坛分组讨论现场记者了解到,两岸问题研究专家学者们对祖国大陆,以维护台湾同胞利益为首要考虑感到欣慰。同时也不得不忧虑岛内政治的现状,来自台湾的学者们认为,台湾当局意识形态挂帅,阻碍两岸正常往来,纵容“台独”基本教义派在岛内为所欲为,为两岸关系发展埋下了隐忧。
台湾学者 吴琼恩:2000年,陈水扁执政以后,他原来是说不搞“公投”、“四不一没有”,搞到最后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在去年他又讲了“一边一国”。所以现在这样的一个,台湾这样的情况,我是觉得很不好。
台湾学者 刘义军:民进党“政府”对于两岸积极的互动,让官方甚至半官方的两方面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管道进行协商他们是相当程度的排斥。
在两岸关系论坛上,来自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的徐博东教授分析说,不排除台湾民进党当局,以“台独”理念为主导误判形势,影响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大陆学者 徐博东:不排除民进党人误判形势,民进党人我们多次跟他接触,可以说是“岛气”十足,没有真正的,比较让人放心的国际观、两岸观。误判形势的可能性并不排除。
面对2004年台湾领导人的选举,以稳定发展为理念的在野党也就是“泛蓝阵营“,与以“台独”理念为主导的执政党“泛绿阵营”,已经开始了“选前战”。毋庸置疑,选战结果将直接左右台湾前途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因此,2004年的大选,谁能当选执政,政党轮替能否再度重演也成为参与两岸关系论坛的学者们关心的焦点。
香港学者 曹景行:我很关心的就是台湾的选情的问题,我们想观察明年三月台湾的选举到底会怎么样。通过台湾来的那些朋友,他们的一些介绍,他们的分析,有了更具体的一些感觉,这个当中有,不得不说是对国民党“蓝军”方面的这种,会可能怎么打这场选战,打得打不好,能不能打好这方面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在分析过岛内政治现状后,学者们一致认为,无论台湾政坛谁主沉浮,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阻挡不住两岸和平统一。
台湾学者 李本京:我相信两岸统一是一个大框框,一个必然之势。
大陆学者 郭震远:我想和平统一,能保证统一后中国的繁荣昌盛。
祖国大陆发展两岸关系,有善意、有诚意是由来已久的,来自中国军事科学院的罗援大校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就是祖国大陆的最大善意。
大陆学者 罗援:我的想法就说是,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统一都是一种实力的较量,都是这种血肉搏杀的一个结果,惟有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最后统一的时候,它提出了要争取和平统一,最后提出了一国两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个,在国家体制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我觉得完全是一种善意的释放。大陆现在这方面所释放的善意,还是为了避免发生血肉冲突,还是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所以最后结束我的讲话就是说,大陆释放了善意,希望能够得到善意的回报;第二就是大陆释放善意,不要被认为是一种妥协、无奈的一种表态,现在陈水扁当局总是在那儿踩底线,好像大陆没有做出一些反应,他就觉得他可以以选举为名,一个一个朝他“渐进式台独”方向迈进,这方面我觉得不要把大陆的善意曲解。
发展两岸关系,符合台湾民众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心愿。在两岸关系论坛分组讨论现场,来自台湾的耿荣水教授,以金门和厦门两地的人员往来情况为例,描述了两岸关系的密不可分。
台湾学者 耿荣水:现在金门、厦门“小三通”一开放,这个就停不得了,你看这几天,SARS这两个月一停,金门人浑身不自在,如果要去厦门探亲、做生意、访友很不方便。
在这次两岸关系论坛上,记者发现来自台湾的学者们非常善于捕捉细节。以小见大是不少台湾学者审视现实、阐述观点的主要方法之一,来自台湾佛光大学的刘义钧教授,就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祖国大陆一直在做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台湾学者 刘义军:我有非常深刻的感触,今天中午我和另外一个好朋友,我们去中国银行就能用我们台币换到我们人民币,的的确确,在过去十年当中,我们发现大陆方面,在两岸积极联系、交流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两岸经贸往来呈现出发展趋势,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看法是与会学者的共识。那么,在化解两岸的政治分歧方面,祖国大陆是否也有务实推动呢?就这个问题,观众不妨听一听来自人民大学的黄嘉树教授的看法。
大陆学者 黄嘉树:我有注意到,近几年大陆对于台湾县市长来访,包括在城市交流方面,接受台湾民选市长的官衔,反映出在非中央政府的层级上,其实已经可以建立某种形式双方官方交流了,包括台湾政治地位问题可以讨论,也释放出这样一种认知,但是最后到更高的层级上,双方如何互动,这需要基本政治思考。就是说,如何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互不隶属的现状之间,建构起一种有机的联系,建构起一种新型、法理的阐述和政策的宣誓,这个是需要双方智囊、学者来贡献才智。
在两岸关系论坛现场,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做了总结发言。他对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四点意见。
国务院台办 副主任 王在希:第一,应该把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一切限制两岸经贸合作的人为障碍,都应当尽快拆除;一切干扰和影响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政治分歧,都应当暂时搁置,并且逐步化解。尽快建立起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第二,排除各种障碍,早日实现全面、直接三通。两岸“三通”是经济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两岸民间组织协商解决。在这种协商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双方只要能够达成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并得到各自确认,就可以尽早通起来。第三,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恢复两岸对话或谈判。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切问题都好商量。第四,两岸携起手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对祖国大陆人民有利,对台湾同胞有利,对中华民族有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以此为念,并为之做出积极的贡献。
来到风景秀丽,历史古老的丽江市,不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可谓是一大憾事。学者们一到丽江,首先被境内的古城区所吸引。相传古城始建于八百年前左右。现存的民居建筑还大体保留了明清时代的特征。居民有四千户。进入古城,颇有时光倒流,回到古代的感觉。在丽江还有一座以险、秀、奇而著称的玉龙雪山。它是丽江纳西族的圣山。参与两岸关系论坛的学者们特别利用了半天的时间,来到这里观光旅游,一方面使心情得以放松,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登山远眺使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宽阔。
台湾学者 陈毓军: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就是大家在比较认真地讨论问题以后,另外再来做一个旅游。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两岸的关系事实上就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一个血脉关系,它是割不断的。它还是会继续发展的。
学者们搭缆车上山,直上山脊。同座缆车的台湾朋友讲,久处台湾,看惯了污染的河川、灰蒙蒙的天空,到丽江之后就更会觉得大自然之原始资源的可贵。这里的河水清澈、上空没有尘埃弥漫、空气更是清净得让人觉得高贵、圣洁。尤其是在玉龙雪山,总觉得这里有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灵气散布在空中。
台湾新党主席 郁慕明:我今天带新党一些人爬雪山,4680米,我们也是代表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爬雪山,所以我觉得很高兴。
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酷似一把打开的巨扇,崎天耸立,直插云霄。与会者不畏高山反应和寒冷,勇敢攀登,其中军人出身的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第一个登上海拔4680米的升云台,在最接近的距离饱览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及冰川雪域。通过这次登山游览,港澳台的学者们被祖国大陆的锦绣河山所折服,更有许多专家学者悟出了“攀登台湾问题研究领域新高峰”的道理。
大陆学者 辛旗:现在站在我们山顶,虽然是烟雾缭绕,就像两岸关系来讲,有一点是僵局和麻烦,但是我想会有云开日出的一天,海峡两岸关系无论怎么样走,都应该是经过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努力走向一个康庄大道。就像今天我们登山所经历的,虽然有曲折、有喘息,但是我们有最后登到山顶的快乐,这个山顶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在丽江,两岸关系发展论坛会议期间,来自台湾的6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大陆各地的70多位代表,怀着对发展两岸关系的热忱和期待,谈经贸、话“三通”,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在这热情而坦诚的交流中,两岸专家彼此收获的是信心和希望。
主持人 李峰:7月21日,与会的100多名学者已经陆续离开云南,返回各地。在为期6天的研讨、观光过程当中,大家抱着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愿望,坦诚交流取得了共识,为发展两岸关系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