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两岸记者共同关注三峡工程建设 


  7月8日到16日,来自两岸个大媒体的记者组成的两岸记者三峡联合采访团,在长江三峡进行了联合采访活动,在采访的过程中两岸记者一起来到了三峡库区,登上了三峡大坝,共同见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成就。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今年6月份三峡工程完成了二期蓄水,水位提高到了135米,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三峡,海峡对岸的台湾人民也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了让台湾同胞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三峡工程的规模,7月8日到1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国务院三峡办邀请20几位来自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天电视台、东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的记者,与大陆媒体的记者一同参观蓄水后新三峡的美丽风光,亲身感受雄伟气魄的三峡工程。

  此次两岸记者三峡联合采访团从重庆开始顺江而下,沿途经万县、涪陵、进长江三峡、游览小三峡,最后到达三峡大坝的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

  蓄水后的三峡工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个问题,两岸的记者从重庆从重庆码头上船,当记者们乘坐的游轮驶离重庆的时候,曾经在三峡蓄水前来过三峡的台湾的记者告诉我们,能见证蓄水以后的新三峡,让他们感到非常的荣幸。

  台湾TVBS记者 杨钊同期:那么这一次我觉得很荣幸,也很高兴,很难得机会在大坝开始在蓄水的时候来见证这一次新三峡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 李雅惠同期:让大家重新见识新的重庆,跟新的长江三峡。

  7月13日,记者们乘坐的游轮来到湖北省宜昌市,江上的航行到这里就结束了,三峡大坝也将要呈现在记者们的面前,记者们纷纷扛起了自己的摄像机、拿起自己的笔,要为两岸人民记录三峡大坝,记录三峡工程的壮丽。

  长江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峡工程从开始提出、论证到全国人大决定兴建,期间经历了漫长的七十多年。三峡工程最早是由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就着手开始了三峡的治理工作。到了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三峡工程进入了正式的实施阶段。整个三峡工程的建设分为三个施工阶段,总工期17年,

  第一阶段:1993年—1997年,以大江截流合龙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年—2003年,以三峡首批机组发电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年—2009年,以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目前三峡工程正在按照预计计划稳步的实施,今年是三峡工程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年,第二阶段的基本任务也于今年6月基本完成。三峡工程水库蓄水至135米,双线五级船闸开始了试通航,首批机组中的首台机组2号机也正式并网发电。两岸的记者来到三峡工地的时候,当地的气温为38度,记者们各个都是汗流浃背,在三峡大坝右岸的120米平台上,记者们围住了三峡总公司的副总经理曹广晶,向他提出了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台湾记者同期:先生,你可不可以简单地讲一下这个大坝,为什么要建?

  三峡总公司副经理 曹广晶:建大坝的话呢,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个是防洪。因为三峡大坝修了以后,可以形成总的库容是393亿立方米。第二个效应是发电,我装机容量是1820万千瓦,世界上最大的。可以每年发电量的话,可以发到847亿千瓦每小时。第三个效应的话是改善航运。

  为了让两岸的记者能更了解修建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在三峡总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两岸的记者来到了船闸的上游引航道,记者看到了10几艘船都在等着通过船闸。

  同期:三峡总公司副经理 曹广晶:这个船闸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目前世界上有三级的,三级连在一起,但是五级连在一起是世界上没有的,我们三峡是第一次。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长江的航运问题。

  船闸在整个三峡工程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运行的5年时间里,安全运行了1669闸次,通过各类的船舶47657艘次,通过货物1265万吨,旅客66。08万人,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三峡二期工程建设期间航运的畅通。

  参观完船闸以后,两岸的记者登上了大坝参观泻洪坝段,目前三峡大坝打开的泻洪口共有23个,滚滚长江水从这些口中喷射而出,水气在空中凝结成一道道彩虹,当看到这壮观的景色时,台湾的记者告诉我们,三峡工程如此的壮美、他们真的是非常的激动和骄傲。

  台湾记者同期:

  东森记者 李雅惠:这么大水利工程,它的规模其实这里很庞大。整个泄洪坝的感觉其实感受非常深刻的,很有现场感。

  记者:那么具体今天到了三峡大坝,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中天电视台记者 何迺强:感动,很激动,尤其咱们这么一路下来,沿着山河下来,下来之后,我觉得我们必须治理好它,这需要很多人监督,不单单是媒体,我觉得我们媒体也必须要负起我们该负的镜头。

  在参观完大坝以后,为了让两岸的记者更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三峡总公司的领导为记者们安排了一次集中的采访,两岸的记者开始向他提出了很多人都十分关注的关于大坝裂缝问题,三峡总公司经理陆佑楣解答了记者的疑虑。

  同期:记者:对于大坝裂缝问题,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

  三峡总公司经理 陆佑楣:三峡大坝裂缝都是出现温度,由于内外温差所造成的一些温度裂缝,绝对不是结构性的裂缝。因此它并不是有些媒体说的危害性这么如此之大。但是我们对裂缝也不是视而不见,不予处理,都进行了严格的按照标准来处理,

  记者:那目前这个裂缝基本情况是怎么样?

  三峡总公司经理 陆佑楣:裂缝的基本情况都已经处理完了,都是0.2毫米左右的裂缝,都进行了灌浆处理,缝的口上进行封闭,水不会渗进去。

  三峡建筑工地采访结束时,两岸记者对三峡大坝种种疑惑和种种关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台湾的记者纷纷表示,他们要实事求是的将他们对三峡大坝的印象传递给台湾的观众。在参观三峡大坝的同时,记者们还关注到了三峡工程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移民问题。三峡库区建设最终移民将会达到120多万,这些已经被迁移到别地,或正要被迁移的人生活的怎样呢,为了实地了解三峡工程移民情况,两岸的记者途经来到了距三峡大坝不远的秭归新县城的一处叫银杏新村的移民点,两岸的记者走进了这些移民的家,看到了他们移民后的新生活。

  记者:你在做什么?

  农民:在摘菜籽。

  记者:什么菜籽?

  农民:榨油的。

  记者:是你自己种的庄稼,是吗?

  农民:对。

  记者:你现在还在种庄稼吗?

  农民:还在种。

  记者:在什么地方种?

  农民:后面是我的农田。

  记者:现在有多少地?

  农民:现在给我们解决二亩地。

  记者:你家里有几口人?

  农民:四口人。

  记者:每人是五分地。那这个地里你主要是种点什么?

  农民:没种柑橘之前可以种点油菜,现在可以种点红薯。

  记者:那种的这二亩地能够是做什么用?比如说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可以卖点钱?

  农民:一般地生活不够。

  记者:不够怎么办?

  农民:靠自己打工。

  记者:你家四口人,几口人打工?

  农民:现在靠我一个人。

  记者:你做什么?

  农民:搞开发××

  记者:做垒土堆了,那挣工分了。这个钱怎么挣?

  E:一天可以弄二十几块钱。

  记者:你还有孩子吗?

  农民:我两个孩子。

  记者:两个孩子多大?

  农民:大的21岁。

  记者:现在做什么?

  农民:高中毕业。

  记者:为什么没有继续升学的想法?

  农民:他读书没有用。

  记者:有没有给他安排工作的可能。

  农民:没安排工作的可能。

  记者:那现在你的小孩子呢?你的小孩子多大了?

  农民:小学毕业,马上进初中。

  记者:现在搬过来以后,这附近有学校吗?

  农民:有学校,有学校。

  记者:花多长时间?

  农民:赶车只有八到十分钟就到了。

  记者:还是很方便。

  农民:很方便。

  记者:你现在住房有多大?

  农民:现在住房90个平方,占地90个平方,两个一百八。

  记者:过去住多少?

  农民:过去××平方。

  记者:现在增加了,而且楼层也增加了。住的状况怎么样?舒服吗?

  农民:舒服,一个是交通条件改善,进出不赶车,不愿意赶车可以骑自行车,到县城什么都可以开。

  记者:离开你的老家有没有很留恋,或者舍不得的地方?

  农民:我们地方的土地非常好,我们搬上来以后种什么都不长。一下雨……

  记者:你们全家对于搬过来怎么看?是高兴,还是有什么想法?

  农民:国家要搬迁就搬迁,至于国家要求,高兴也得搬,不高兴也得搬。

  记者:你高兴吗?

  农民:高兴。…交通好,肯定很高兴。

  据了解,移民搬迁给库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都带来了新的机遇。移民的生活与先前相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移民获得的土地数量不仅略有增加,迁入地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都较为发达。并且,移民也促成了库区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很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但是在采访中,两岸的记者也都感受到了,移民这一浩大的工程,确实是需要一个周期去完成的,移民的生活是有所改善了,可是他们该如何完成他们在迁入地的就业和各种社会配套设施的建立,确实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两岸的记者带着各种问题,见证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在采访的过程中,两岸记者除了关心三峡大坝建设和移民问题以外,还将目光关注到了三峡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那么两岸的记者在三峡的联合采访中是如何关注这些问题的呢,在明天的节目当中欢迎您继续收看。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