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李峰:人说山西好风光,其实山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好,那里的晋商文化也驰名海内外,令人瞩目。8月25日,40多位台湾同胞来到山西,开始了为期5天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暨晋商文化之旅”活动。那么,此行台胞在山西看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参加“华夏文明看山西暨晋商文化之旅”活动的台湾同胞,有大学教授、有工商界人士也有在台的山西籍台胞。8月25日,在山西晋中的常家庄园,当地人用特有的民间文艺表演,来迎接千里迢迢来访的台湾同胞。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榆次市车辋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群。在晋中一带,早有“乔家一座院,常家两条街”的说法,以形容常家大院规模之宏大。常家大院的主人常氏家族,是清代著名的晋商之一,当年主要从事对俄罗斯的贸易。自清代中叶经商致富以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新居,一直到清光绪初年,形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目前,常家大院有九个院落、六百余间房屋主体基本完好。参观之余记者发现参访团的成员中有位叫常中天的台胞,他与山西榆次的常家有无关联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常中天先生。
台胞 常中天 同期:非常明确,还好。当初因为对日抗战、逃难,经过“国共战争”,我的父亲跟伯父到了台湾,但是这个祖籍是非常的明确,我从小就晓得我的籍贯是,山西省榆次县的车辋村,那就是常家,没有错。也因此我的父亲跟我讲,我们常家在老家是非常大的一个人家,今天总算印证,这个事实应该没有错。
记者跟随着常先生来到了常家祠堂,高耸的双斗旗杆,似乎在诉说着常家曾有过的显赫。240个书写迥异的寿字组成的八字照壁、气派威严的石制栏杆、巍峨的常家戏楼,处处体现着常家昔日的辉煌。常家祠堂,院宽达25米,进深更长达160余米,三门四进,上下两院,正厅、戏楼、游廓、配院齐备,结构雄浑大度,布局精巧幽深。石刻、木雕、匾额、楹联点缀其间,使常家大院更具儒雅书香,被人誉为“中国民居第一祠堂”的确并不为过。
同期 这是我的伯父,所以他已经,人(名字)在这边了。这就是我的祖父,常乃德,是非常有名的大儒,是中国青年党的创办人之一。很快,一进来我第一眼就看到了。
几十年的返乡寻根之梦,今天终于得以实现,常中天先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同期:因为从小中国大时代的关系,我一直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从来没有机会,也没有运气回到老家,参拜一下祖先。今天有这个荣幸也是非常高兴的。我觉得凡是中国人,有很多人跟我的整个生长过程是一样。我都鼓励他们能够回到他们老祖宗所在的地方,来好好跟同一家人,好好见个面,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加这次“华夏文明看山西暨晋商文化之旅”活动的40多位台胞,有近一半人的祖籍在山西。祖辈们留下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令台湾同胞感到自豪与骄傲。山西省台办主任李永旺告诉记者,山西每年都要举办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一方面邀请在台山西籍同胞回家看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没有来过山西的台胞,有多一些来山西的机会。
山西省台办主任 李永旺:从1996开始,我们每年都搞一个,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大的项目,大同古都之旅、民俗之旅、根祖文化之旅,特别是还有佛教文化之旅。晋商文化在我们华夏文化,晋商是称雄500年的历史,是华夏文化里重要组成部分,在内涵上,特别是爱国上、民族感情上,这个我觉得很一致。内涵是很深厚的,我们就把它联系到一起,通过小的看大的,通过大的体现小的深刻内涵。
为了让参加“华夏文明看山西暨晋商文化之旅”活动的台胞,对晋商以及晋商文化有个整体的了解,山西省台办的领导组织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学者为台胞们介绍了晋商发展的历史。晋商,泛指旧时的山西商人。山西人自始善于经商,这在史书中屡有记载,早在尧舜禹时代晋商就开始出现了。晋文公时,山西的榆次、就是有名的商业重镇;秦汉时代,山西的太原、平遥等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市场;隋唐五代又出现了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马可波罗行记》载称,当时元朝的“太原到平阳(今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尤其在明清以来五百年间,晋商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朝,为了防御蒙古族的袭扰,朝廷大量驻军及加强边境重镇建设,山西的太原和大同都是重镇之一。重镇建设的粮饷需求,形成了晋商逐步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的晋商尚处于商业买卖的范畴,直到商人雷履泰发现汇兑的秘密,成立“日升昌”票号,建立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晋商开始过渡到金融业,并以金融业为代表产业铸成百年辉煌。晋商最多时票号数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三,垄断了中国的金融汇兑,并将触角伸到东南亚、东北亚、美洲、欧洲。商业与金融业的结合及过渡,使晋商的经营规模获得极大扩展,最大晋商仅雇员就达到近4万人,全国分支机构数百家。
晋商创造如此辉煌的主要秘诀是什么呢?带着疑问台胞们来到了平遥古城的票号博物馆。也就是昔日造就了中国金融系统典范的日升昌票号。
导游 同期:所谓票号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成立的一种私人金融机构,早期的私人银行,所以人们说,票号也就是银行的前身。银行的鼻祖,同时在那个时候它做的业务跟银行很相似,三大业务,银行的异地汇兑和存款、贷款。
日升昌创建的原始资本为白银36万两,而它的常年流水却达到了资本的数十百倍,达上亿两白银。发展速度和扩充规模着实令人惊叹不已。在现今保存完好的院落中,依稀可见它往日的辉煌。这是一个三进四合院,有临街铺面5间,走进前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连柱上的迎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它透露着创业者对前无古人的行业,抱有的义无反顾的信心。而后院儿的“汇通天下”如同是主人对自己事业成功所做的最为贴切注脚。
信房是总部发布指令的机密部位,书手以特制的密码和独有的暗号方式,确保了所有票据的保密性、可靠性。百余年中从未发生过伪造、冒领的意外。
账房,这又是一个重地,是千百万两往来出入会计、审计及各分庄业绩的汇总,这是银窖,小型的供现银支付,至于用作准备金的大窖究竟设在何处,是难解之谜。日升昌的建筑大方、质朴无华,透露着初期票号的稳健作风。
同期:有100多年,109年,1823年创立,1932年衰落;100年是很长的时间,一个世纪还要多,所以在我们今天来讲,一个企业能够兴盛一个多世纪,那也不是很多见的。
异地汇兑必须保持一定的商业秘密,还要以防假冒,在这方面日升昌的经营者所创造的守密与防伪技术,可以说是妙不可言,令人叫绝。这就是一份当时密押的复制品,几行字,看上去像是告诫雇员的打油诗,实际上却是,贴在墙上的密码指南。“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这12个字代表着每年的12个月;“勘笑事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这30个字代表着一个月的30天。最后几句似乎是没有头尾的话,却是汇兑钱数的暗语。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它们是1到10的代号。而国宝流通则代表了万、仟、百、拾这四个字。例如,某人9月9日,汇了6000两银子。那么,9月为细,9日为公,6为由,仟为宝。只要写上“细公由宝”四个字,旁人一头雾水,而日升昌分布在各地的分号中人却是一目了然,如数取兑。这一巧妙设计既变化万千,又益于必要时更改顺序,貌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票号文化的高深莫测,由此可见一斑。
台胞 同期:我以前曾在银行呆过,所以你讲的东西,我完全很了解,跟现代银行里面的控管,押密这些东西几乎都没有什么差异。
导游:道理上是相似的。但是(日升昌)密押比(现代金融业的)密码,保密性还要好。
台胞 同期:对
山西商人在明清时期经营的地域广泛,经营的项目繁多,由杂货、布匹发展为丝品、绸缎、钱庄、当铺、盐店等,而且是科技含量高,在对算盘、茶叶的生产技术改进上,闻名于世。晋商在清朝时发展到鼎盛,富可敌国。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为7000万两白银,而晋商中的渠家、曹家、王家、乔家、常家等大家的总资产都在1000万两以上。明清晋商雄踞徽商、湖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盛极一时,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
台胞 郝士英: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偶然的一个。山西人非常勤俭、非常任劳任怨、能够吃苦耐劳,这是我从我的父亲,或者从我们山西长辈身上我所看到的工作精神,而且特别讲信用,所以这几点精神,使得日升昌这么兴盛、而且那么久,而且票号到全国。
参加“华夏文明看山西暨晋商文化之旅”活动的台胞们告诉记者,来到三晋大地,是幸福的。人们夸奖陕西说,一低头就能看到一片秦砖汉瓦;山西不同,就算你昂首挺胸决不左顾右盼,五彩缤纷的古塑、慑人心魄的琉璃的光韵也会扑面而来。炎黄古帝、尧舜禹三圣这些闪光的名字,表里河山、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黄之根这些充满敬意的称呼,都和山西紧紧联系在一起。前人在山西留下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使得山西被称作是中国最大的“地上博物馆”。山西现有地面各类文物古迹有31401处,占全国地面文物的一半以上。
台胞 许铭成 同期:今天我到这里看了以后,(了解)五千年的文化、四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化、两千年的文化、一千年的文化,哇!甚至了解山西地上有中国大陆70%要看的(古迹),我们才看了九牛一毛。还有很多没看到的地方。将来有机会有时间还想来看一看。
在山西,40多位台湾同胞通过参观游览,亲身感受了那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在采访临结束的时候,一位台胞告诉记者,短短几天的时间,远远他看完山西的风景名胜,他还要不止一次地回来接近她。(编导 安倍含 摄像 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