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专访台湾企业家温世仁


  主持人李红:金秋时节,海峡两岸数百位经济界和科技界人士汇聚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京台科技论坛。本届论坛以“建立两岸合作机制,共创科技双赢契机”为主题。那么,两岸如何通过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取得双赢的局面呢?今天就这一话题,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了参加本届京台科技论坛的台湾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先生。

  温世仁,台湾台北人,1948年生,台湾大学机电研究所毕业。上世纪70年代开始,投身台湾电子工业,现任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1988年到深圳蛇口投资办厂,是最早投资祖国大陆的台商之一。近年来从事实业的同时,热衷于演讲和写作,1997年至今,先后出版了《新经济与中国》、《告别贫穷》、《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等23部著作。2001年底,温世仁先生曾经在《海峡两岸》节目与台湾中天电视联合制作的卫星连线节目——《两岸权威人士谈西部大开发》中接受采访。

  主持人:我知道很多人了解您是从您的书开始的。这些书不仅是总结经验,而且还有一些预测性和前瞻性,著作这些书,是出于您的兴趣和爱好吗?

  温世仁:自己的兴趣当然有。主要是我对社会的观察,我发觉我们社会上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我大概着眼的是一些社会问题的观察跟解决方面。

  主持人:书籍可以说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但是应该是间接的方式。如果直接的交流方式,可能是面对面思想的碰撞。这次您来北京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您的感觉是不是这样的?您这是第几次参加这样的论坛?

  温世仁:第六届京台论坛,我从第一届开始就参与主办。这个论坛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可以讲很辛苦的。当时大家还没有这个概念,大家坐下来不晓得谈什么事情。办到今年第六届可以讲盛况空前。海峡两岸的所谓科技精英,大家坐在一起很慎重地来讨论。这个活动对两岸来讲,目前是科技界最重要的论坛。

  9月10日到1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本届京台科技论坛,以“建立两岸合作机制,共创科技双赢契机”为主题。两天时间里,海峡两岸数百位经济界和科技界人士,参加了三大板块的活动。其中,有包括奥运商机在内的三场专题演讲,五场32项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论坛,重头戏则是温世仁先生主持的探讨建立海峡两岸科技共同标准机制的圆桌会议。

  主持人:高科技产业应该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次京台科技论坛的主题是“共创科技双赢契机”。目前的情况,如果要实现双赢的目标,您觉得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温世仁:京台科技论坛,从今年开始,我们把它定位在制订两岸共同标准,这个世界到后来,最早的时候是生产力的竞争,后来是技术力的竞争,再过来就是所谓智慧财产权的竞争。再下来就是所谓标准之战。未来的世界主要就是标准之战。但是目前来讲,海峡两岸在全球制订标准的份额非常小。我举个例子,台湾有个朋友,他是做DVD机芯,那是一个高科技的东西,他一年做400亿新台币的营业额出口,他要付给日本人50亿新台币的权利金,因为这个标准是在日本人手上。

  主持人:所以在这次论坛上,您就主持了一个海峡两岸科技共同标准机制的这样一个圆桌会议。

  温世仁:我们这次在推动里面, 我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东西开始。现在两岸的手机有几千万台,有时充电器忘记带了,手机就不能用。把它们的充电器标准化。每一个手机都可以用同一个充电器,这以后就方便了。而且我买新的手机,我不要买新的充电器。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不要说那种大规格的,一个很小的规格,只要两岸把它统一下来,我们就可以节省非常非常多的成本。

  主持人: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更方便他们的生活。

  温世仁:这个基本上是多赢的局面。

  主持人:温先生,如果看两岸双赢,也离不开西部的发展。在近一段时间,您对祖国西部的开发也是情有独钟?

  温世仁:台商去发展西部,事实上是两岸双赢最重要的一个举动。我们常常讲中国西部地广人稀,其实我们中国人太多了。西部的人口是等于欧盟15个国家人口加起来那么多。它不是地广人稀,它是地广人很多。像澳大利亚才是地广人稀,当我们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我当时就想到说,这是一个很广大的市场。

  主持人:您的信心来自哪里?

  温世仁: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是骑着马去的。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坐着喷气式飞机,带着手机,带着电脑来的。我们一直有个信念,就是“消灭贫穷本身就是最大的市场”。今天西部来讲,三亿六千万人口跟欧盟相当,但是它的人均所得只有欧盟的四十分之一,它要成长个几倍非常容易。我们觉得很有机会。你到股票市场上买股票,你不是买最贵的股票,你也不是买最便宜的股票,你是买成长率最高的股票。

  主持人:也就是西部地区对您来说,是一个成长前景非常广阔的一支股票。

  温世仁:全球成长最高的潜力股。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在西部开发的时候,您有一个“千乡万才”计划。也就是说,开发一千个乡,培养成千上万的人才。您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计划?

  温世仁:省、地、县、乡这样一个结构,在这个里面,我们当时就想,要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就是要从乡着手。我们当时从4万个乡里挑最穷的一千个乡。如果把这些乡改变了,全国的基层这4万个乡都可以改变。整个8亿农民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当时我们是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开始的。

  温世仁的西部开发之路,是从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乡开始的。黄羊川地处河西走廊,是西部地区典型的贫困乡镇。2000年,到这里做义务支援教育的英业达集团天津公司员工彭海纳,把当地的情况反映给公司高层。温世仁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

  温世仁:第一次我们到乡下去,我们都吓了一跳,因为它落后的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那些人大字都不认识一个。我们满怀信心用网络去帮助他们,大家心里都打结了,不晓得怎么办,但是我们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就想到一个办法,叫“以校领乡”。就是说我们把一个学校,再穷的乡它都有学校,学校里面的老师和学生跟外面的差异不大。所以我们就捐电脑和网络给这个学校,然后把老师和学生训练成我们在那个乡的种子队,由他们帮助他们自己的村民。这个计划可行,我们发现我们学生进步好快,过去没有人帮他,后来有这种系统,远距离教学帮助他们进步很快,到第二年,这个学校变成这个乡的网络中心。因为这样一个成功的模式,就开始复制到一千个乡,我们就成立一家公司,叫千乡万才公司,来推动这样一个计划。当然我们要选足够贫穷的,我们一直在讲“班上最后一名弄及格了,全班都会及格了”这个理念。目前我们已经有54个乡加入我们这个计划。

  主持人:从现在实施效果来看,跟您当初的预想,是否出乎意料呢?还是在您的想象之中?

  温世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我们本来预计在第三年才教他们从事电子商务,结果在第二年,电子商务就发挥出来了。我们在甘肃省最穷的黄羊川乡,他们去年最后一季,乡民把他们的农产品拿到这个学校去,通过网络贩卖,结果这个乡10月到12月,他们就赚了26万元人民币。

  主持人:对您来说,回报率是不是也很明显呢?

  温世仁:我们还没有回报。这个计划是始于公益,止于赢利,但是我要求我们的成员,你必须把它当做赢利事业,因为公益的钱是单向的,钱送出去了,没有办法检查它的效益,赢利的钱是循环的。如果我们不赢利的话,我们哪有能力再去开发别的乡。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来我们要雇佣他,他们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软件开发部队。我们也很有信心,我们的开发部队,会从印度那边抢到很多软件生意。

  主持人:也就是现在用单向的投资,换取将来循环的回报。

  温世仁:而且我们在甘肃省黄羊川乡,就是我们第一个计划的地方,我们最近又盖了五星级的国际会议中心,大概今年年底会落成。目前全世界研究解决贫穷问题的专家,很多人都要到那个地方开会,这个也给地方带来非常大的商机。

  主持人:您来大陆创业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现在您选择到西部去开发,您怎么看待这种投资观念的转变?

  温世仁:我是第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台商到大陆投资。我在1988年在台湾“政府”还没有准的时候,我们就透过我们香港的代理商到深圳蛇口生产电话机。后来1991年,我们正式得到台湾“政府”的许可,我们就在上海开始投资,当时上海还是没有什么霓虹灯的上海。经过这十年的开发,沿海十年,我觉得中国沿海的发展超乎我的想象,我想大概也是超乎你们的想象。往后十年我们开发西部,有什么困难。我们有足够的钱,十年前我们没有钱。我们有足够的经验,而且我们加入WTO,我们是玩世界的游戏。

  主持人: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了您西部开发的信心?

  温世仁:我觉得很兴奋。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体里流的也是五千年的血液,从参与早期台湾的开发,我在台湾的时候,也是很穷的孩子,参与台湾七十年代的、八十年代的开发,再参与九十年代沿海开发,再参与2000年代西部的大开发。我觉得非常满意,我觉得人生能够不断地参与这些欣欣向荣的发展,对这样一个生命觉得很有价值。

  主持人李红:希望您的远景目标早日实现,也祝您在大陆一切事业能够顺利。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人。谢谢。合则双赢。随着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经济、科技合作的领域和层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升。温世仁先生投资祖国大陆的经历,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编导:杨华 摄像:雷昊,孔河)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