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从这里做起     认识中国虎     放虎归山记     华夏虎文化         



华南虎的野化(二)


  虎氏家族本有八个亚种: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南亚虎、苏门虎、爪哇虎、里海虎、巴厘虎。本世纪三十年代,巴厘虎率先灭绝;六十年代,里海虎也绝种;七十年代,最后一只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不到五十年,先后三个虎种和我们这个世界告别了。

  上次我们说过了,1949年时,华南虎有4000只,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只,现在有多少只呢?有关专家预测,20只左右。1973年5月,国务院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中,把华南虎列为三级保护动物;1977农林部又颁布文件,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79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华南虎被国际上列为世界最濒危和第一需要保护的物种。

  50年代末东北虎就和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一道被列入保护范围,而当时华南虎却被列为"害虫"。50年代,仅一个福建省,解放军和民兵捕杀的华南虎有案可查的就多达530多只。并出了无数打虎"英雄"。

  目前尚存的其它四种虎还有:孟加拉虎:大多生活在印度,也有一些穿过了尼泊尔、孟加拉、不丹等。估计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数量大约为3159至4715只。还有大约333头被笼养,主要是印度的动物园。有听众朋友可能知道白虎,其实白虎只是孟加拉虎的一个变种,颜色与普通老虎不同,是单纯的白色,野生白虎极为罕见,几乎是见不到的。孟加拉虎的栖息地范围很广,包括很高、很冷的喜玛拉雅山针叶林、沼泽芦苇丛、印度半岛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苍翠繁茂的雨林和干燥的树林。雄虎略小,测得大约是2.5米长,体重接近140公斤。孟加拉虎的猎物主要是鹿和野牛。它们的领土范围估计是雌性10―39平方公里,雄性30―105平方公里;

  苏门答腊虎:仅生活在苏门答腊,栖息的范围从平原森林到高山。现存的它们,大约有400至500只。主要在印度尼西亚岛的五个国立公园。苏门答腊虎拥有所有老虎中最暗的毛皮,它的黑色条纹非常宽阔,条纹之间的间隔很小,而且条纹常是一对对排列。苏门答腊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最小的一种。雄虎从头至尾身长平均2.4米,体重大约120公斤,母虎身长近2.2米,体重大约90公斤。苏门答腊虎的食物是野猪、野鹿。在最理想的平原雨林每平方公里成年苏门答腊虎的数量估计为4―5只。一般随着山区海拔的提高,苏门答腊虎的数量逐渐减少,因为越高的地方猎物就越少;

  东北虎也叫西伯利亚虎。主要生活在西拍利亚的针叶林、灌木丛和白桦林,也有少数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北部,现在估计野生的还有360至406只。东北虎是8个亚种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虎可长到3.3米长,体重可达300公斤;母虎比较小一些,从头部至尾部长约2.6米,体重大约100到167公斤。东北虎的桔黄色要比其它种的虎淡一些,它的条纹不是黑色而是棕色,条纹的间隔比较宽。它的胸部与腹部都为白色,其颈部环有一圈非常厚实的白色毛。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麋鹿和野猪。一般一只母虎的领土为100-400平方公里,而雄虎的领土达到800-1000平方公里;

  东南亚(印支虎)分布在泰国的中部,在中国南部、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半岛也一样能发现印支虎。在这一范围内,印支虎生活在少有的山地和山区的森林中,这些地区往往在两个国家的边境处。进入这些地区是受限制的,只有科学家才被允许进入考察。估计还有1227至1785只野生的印支虎。还有大约60只生活在亚洲和美洲的动物园中。印支虎比起孟加拉虎来更小而且毛色更暗一些,条纹既短又窄。雄性印支虎平均从头至尾身长2.7米,体重大约180公斤。雌性印支虎更小差不多是2.4米,体重接近115公斤。印支虎的食物是野猪、野鹿和野牛。这种老虎的地盘大小并不是太清楚,不过在理想的栖息地中,一般是每100平方公里可有4至5只成虎。

  科学家们说,在这个地球上,虎的历史其实比人要古老得多。科学证明:地球存在数十亿年,而人类仅有数十万年的历史,那么老虎呢?距今大约二亿年前的中生代中期,已经有了最初的哺乳动物。进入新生代后,哺乳动物遍布全球。骆驼、犀牛、象、狮、狼、鹿、羊、免,应有尽有。虎的始祖-剑齿虎,大约是在数千成万年前出现的,当它趾高气扬称霸世界的时候,人类还远没有问世,只有与人类血缘最近的古猿,躲在树林中采食野果充饥。我们有时说填饱肚子为果腹,大约就源于采食野果吧。

  有人说,说一句不知轻重的话,人的出现,也许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老虎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古猿走出树林,到地面寻找食物。由此引发与老虎争夺地盘的马拉松战争。正是在这旷日持久的争夺中,古猿懂得了团结协作,懂得了制造工具,懂得了使用火,也因此而进化为人,人与虎的不解之缘于此发端。一位学者说;他的脑海里常常浮现这样一个画面:古森林边,一只猿蹑手蹑足下地来了,十只猿,数十只猿,相跟着,悄悄翻掘地面,寻找可食的根茎。突然晴空里一声响雷,剑齿虎的血盆大口毫不客气地伸过来了,情急智生,群猿抓起地上的石块没命地抛掷。见惯了群羊奔窜的剑齿虎一下子遇到抵抗,一时倒也不敢造次,咽一咽唾沫,长尾朝身后甩出愤愤的一鞭,扫倒一片茅草,消失在蓬草间。意外获胜的群猿,呜呜哇哇,你拥我抱手舞足蹈,也许,最初的舞蹈就是这般萌芽的。

  舞蹈的启蒙,我想最好还是有由艺术史专家去论断。不过我想,最初猿和虎打,猿是肯定打不过虎的。

  一位叫马卡丹的作者,在他的文章里,把虎和人之间的关系还列出了这样一条。他说的是,人类从天生的素食主义者,发展到天上飞,地上走,水里游五荤六素来者不拒,据说最初也是受虎的启示。《中国上古史演义》里有这么一个镜头:深冬时节,剑齿虎扑到一只羊,连皮带骨吃了个不亦乐乎。饥肠辘辘的猿人躲在树上窥看,剑齿虎大嚼特嚼的吃相,让他们肚里更加饥火难耐。虎去了,猿们从树上溜了下来,不由自主地往那小羊的地方走去。犹豫了一会儿,一个猿人慢慢蹲了下来,捡起一只吃残的后腿,腿上带着丰满的嫩肉。他拿在手里,细细地看着,饥饿的压迫使他不得不尝着咬了一口,想不到竟是那么柔软肥美,不知不觉把个羊腿上的肉都吃光了。

  马卡丹说,请不要为我们的祖先嚼食老虎吃剩的东西羞愧,正是这一席残渣滓,使人类放弃素食的初衷,而从科学的观点看,肉食无疑给人类增添了足够的营养,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体力更强壮。

  有人考证出了,人是从老虎哪学会了吃肉,有人也同时考证出,全世界八大虎种中,以吃人闻名的只有一个孟加拉虎亚种,而且主要集中在印度北部靠尼泊尔的一带。其它七大虎种,极少吃人。东北虎过去就几乎没什么吃人的记录,后来听说东北虎吃人,往往是人闯过了东北虎生活的地盘,对东北虎构成了威胁,

  老虎出于自卫的行为。在它们的膳食谱上,大有野猪、小鹿、山羊等肥美的野昧,人肉实在调不起它们的胃口。虎只有在三种情况下伤人:一是逼虎伤人。人与虎相遇了,本可相安无事,笑一笑过去,但人遇虎,往往伤了神,胆小地瘫倒在地上,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小动物,只好等着喂虎。第二是虎饿伤人。野生动物资源少,虎的饭食不见踪影,饿了发昏,恰巧碰到了人,这时候它可能就认为,人是送上门的食物了,虽然不够好食,也凑合着了。第三是母虎伤人。护崽之心虎也有之。在母虎哺乳期间,人误入它的领地,虎身安全爱到威胁,它当然要“打击侵略者”。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