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记录2002之圆梦     记录2002之情绪     记录2002之反思         



大学毕业生“遗弃档案”:挑战传统人事制度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观念正不断淡化,另一个身份的象征——记录着个人成长之路,似乎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人事档案也逐渐被一些人看作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遗弃档案的人越来越多。

  在北京,仅中关村就至少有10万没有户口的大学生在各家公司工作;截至2002年10月下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才交流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仅在今年就收到由全国各高校寄来代管的2000多份被哈尔滨籍大学毕业生“遗弃”在学校的档案;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目前代管的5万余份人事档案中有30%为主人所“遗弃”,最长的已有近10年无人理睬;而深圳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非户籍人口已经达到579万人。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成了普遍趋势。一些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档案留在了学校,相当一部分工作不久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根本就搞不清自己的档案在哪里。他们在某地读完大学后到异地工作,之后又可能频频“跳槽”。与一些因为顾及档案而被“困”在单位的同学相比,他们认为自由选择工作会有更好的保障。但按照有关规定,学校最大权限仅代为保管档案1-2年,然后只能根据学生原户口所在地将其档案寄往当地人才市场。如果在两年内,无人对此问津,这些档案将被转到学生户籍所在地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托管。时间一长,这些无人过问的档案就形成了所谓的“黑档案”。而在20年前,抛下档案、“云游四海”的事简直不可想象。

  对此,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档案对人的“决定性”作用的弱化,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进步。无人问津的“弃档”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原有的人档关系、人事制度;同时,也从深层表明劳动者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原有的“人档不分”管理制度,恰恰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但另一方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还将“顽强存在”,因为“档案”涉及诸多问题,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国家强制推行的福利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档案”原有的附属功能相应淡化,但也会衍生出一些新功能。因此有关专家提醒人们,“人档分离”虽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遗弃档案。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