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实现我国21世纪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超大型工程,仅中线和东线主体工程的输水线路,就长达2600多公里,工程投资约1000亿元,涉及7个省市、数亿人口。历经近50年的酝酿,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终于进入实施阶段——东线一期工程即将开工。 水利部负责人称,“南水北调”的目的是为北方地区提供安全、可靠、洁净的水源,首都的水龙头拧出洁净、甘甜的长江水,为期不会太远了。
从“水事业”到“水商品”
南水北调将是一次水资源重新配置的浩大工程,新概念正日益清晰——无论论调出水的省份,或是输入水的省区,都必须正视从“水事业”到“水商品”的转变,我们应重视水的价值规律,使宝贵的水资源发挥作用。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和地区上极不平衡。黄淮、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只有50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从80年代开始,海河、黄河流域的干旱,已经持续了20年。而长江平均每年有近1万亿立方米水东流入海。我们生活的特大城市———北京,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十分之一。城市高速发展,解决水的问题,除了节流,还必须开源。为了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从七十年代起,中央领导就给予了高度重视,专家们多次勘察,数易其稿,终于有了今天的南水北调工程3套方案。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峡工程,第四个目标,就是南水北调。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的决议,将南水北调工程列为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之一。1996年3月,南水北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6月27日通过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到2010年,北京人有可能吃上长江水。这可谓北京的“生命工程”。
关注:世纪工程十大难点
1. 节水问题。受水区高耗水工业企业偏多,用水定额偏高,重复利用率偏低,污水处理回用率很低。供水损失率高,节水潜力较大。主张先节水,后调水。
2. 治污问题。受水区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严重,影响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不从污染源加大治污力度,则调来的好水也被污染成劣质水,无市场需求。主张先治污,后调水。
3.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以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但对调水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免其不利影响。做到南北两利,共同发展。主张先保护生态环境,后调水。
4. 调水量大小问题。现有规划调水规模,有的认为偏大,也有的认为偏小。一是可调水量大小,二是需求水量大小,均需要进一步核实。
5. 水库移民问题。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丹江口水库,从提高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和增供北调水量考虑,需要加高丹江口大坝,坛加调节库容。但水库淹没耕地和搬迁移民较多,难度很大,需要深入做好移民安置规划。
6. 中线调蓄工程问题。中线调水规模大,输水渠道长,中间没有足够的调蓄工程,很难实施高保证率城市供水调度,需要研究适当坛加调蓄工程和优化调度。
7. 中线工程分期方案比较。中线工程分二期建设,意见比较一致。但分期方案有三种意见: ①总干渠分期加高加大流量;②三堤二渠;③黄河以北分高、低二条输水线路,一期高线,二期低线。上述意见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入研究比选。
8. 中线工程的洪水风险问题。中线总干渠通过暴雨洪水区,存在洪水威胁的风险问题,需要研究减免风险的措施。
9. 筹资与水价问题。按2000年上半年价格水平初步框架,近期东线一、二期和中线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300~1500亿元,其中主体工程投资约800~85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约500~650亿元。需要做工程的经营性和公益性定量分析,合理确定投资结构。在研究中央与地方的资本金比例时,要把用水权、用水量、投资、水价等几方面进行挂钩,实行两部制水价,即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
10. 建设与运营管理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大,线路长,涉及面广,建设与运行管理都十分复杂。要保证工程顺利建设和良性运营管理,需要加强政府宏观控制与协调,按市场机制组建总干线项目法人,实行法人负责总干线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有关省市组建相应的企业法人,负责其配套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