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提高百姓生活质量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7日 16:03)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社会保障、就业、人民健康、教育和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全面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新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一些地方不惜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一些地方干部更多关注的,是财税上缴及招商引资数额,忽视关系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单纯靠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不够。今年春夏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疫情就是一个实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可谓抓住了我国发展问题的要害,正当其时。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超越传统的发展观,树立新的发展观。经济是社会的基础,但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有机体”,经济增长不能代替社会发展。要摈弃单一地以GDP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倡导反映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地关注健康、教育和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水平,满足百姓的需要。我国对教育的支持远远没有到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为85%,大学入学率为11%。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保障百姓的受教育权;在解决了温饱后,百姓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欲望越来越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百姓拿出更好的文化产品;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卫生经费投入,让百姓能看得起病。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将政府职能更多地放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如何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服务,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政府需加以更多的重视。以社会保障为例,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停留在建设初期,覆盖面窄,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的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体制进行改革。要从偏重考核经济指标,改变为考核综合性指标,摈弃片面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政绩观。要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就业率、社会保险率、青少年的入学率、教育投入率、公共卫生和安全的保障程度、文化建设等,都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激励各级干部为民干事情、谋利益。(记者 林红梅)

责编:范小利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中央统战部举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2003/11/14/ 19:21)
  • 学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3/11/10/ 11:58)
  • 十六届三中全会吹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号角(2003/11/09/ 14:13)
  •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中国经济外交路线图(2003/11/06/ 16:51)
  • 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2003/11/02/ 20:43)
  • 人民日报:论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2003/10/31/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