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友原创] “舆论监督”不是“监督舆论”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9日 19:55)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去年曾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诉苦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内容的节目1998年占到全年节目的47%,2002年这个比例下降到17%。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敬一丹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的郑重承诺,她感到十分欣慰。据悉,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焦点访谈》将继续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实现舆论监督内容创纪录的50%。(《北京青年报》3月9日报道)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从诞生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里,央视《焦点访谈》已经成长为央视的一档名牌节目。其敢于打破某些禁区、敢于为弱势群体撑腰、敢于曝光社会不良现象、敢于揭穿某些腐败行径象等特点已经成为该节目的招牌。但正如敬一丹所言:为什么近两年该节目舆论监督内容的比例不断下降呢?其实,并非央视找不到新闻素材,也并非进行了无限度的自我束缚,而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来自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反舆论监督”的强大压力,面对一些不正之风、腐败行径,《焦点访谈》不得不退避三舍,敢怒不敢言。

  央视之于中国、之于中国媒体、之于中国百姓,无疑是处是一个“龙头老大”的位置。毫不夸张地说,央视的一个喷嚏,就是地方的一场地震。假如连央视都可以感受到来自地方政府和部门“反舆论监督”的强大压力而敢怒不敢言的话,那么,一些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生存环境,就可想而知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舆论监督”本是媒体存在的主要目的,但是,种种外来的压力却只能够使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整日的惶恐状态。于是,所有的“舆论监督”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上的隔靴搔痒,甚至成为某些部门“反舆论监督”的工具和口舌。这时,媒体的“舆论监督”反而成为一些部门对“媒体舆论的监督”,本末于是倒置,角色开始扭曲。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相当长的“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没有“法制”的结果,使某些高官的“一言堂”、“言即为法”等现象大行其道。那种“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理论就是最为明显的例证,其实,“君”是不可以让臣死的,让臣死的惟一依据,只能是“法”。没有“法律”的参考,就必然会出现太多的不公平和不良现象。事实上,如今的“舆论监督”正是处在这样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地方高官的一句话,就可以把“舆论监督”的本质“阉割”。现实中不存在《监督法》或《新闻法》的后果,就是让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缺乏坚实而完备的法律保障,使得媒体的监督权和百姓的知情权都大受其害。“舆论监督”成为“监督舆论”,也就不足为导了。

  诚然,依靠温总理及中央高层的支持来加强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法,中国媒体的舆论监督,最终还是要走“法制”这样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舆论监督目前正处在一个从“权力主导”向“制度建设”的转型阶段,“温总理的承诺”、“人大代表呼吁建立《新闻监督法》”等,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最终将舆论监督由执政党的文件精神最终发展成国家的成文法律,也并非遥不可及。

  加强舆论监督,既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的郑重承诺,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媒体新闻舆论监督的希望。(周海亮)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进入论坛 建言立论>>

责编:李莽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