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央视论坛]:“两个务必”政治本色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21日 22:35)


  CCTV.com消息(央视论坛):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播出日期:2004-6-21

  策划:文雁

  编辑:孟颖

  评论员:北京大学政府学院 教授 张国庆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研究员 张树军

  短片

  《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于15日上午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10天。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这个小山村里,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实践活动,培育出了特色鲜明的西柏坡精神。

  本次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共有照片170张,展品56件,还以接近原来的比例复制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毛泽东办公室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在展出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实物背后,都有一段生动感人、意味深长的故事,展览内容共分为11个单元,系统地表现了“两个务必”的形成、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的历史过程。

  本次展览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西柏坡纪念馆主办。将在全国部分城市巡回展出。首都北京是展览的第一站。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来到《央视论坛》。看完刚才的短片之后我们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展览会吸引这么多的观众,55年前提出的“两个务必”在今天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演播室就请到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张树军先生和北京大学的张国庆教授。两位我们看办西柏坡精神这样一个展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办这样一个展览?

  张国庆:一个就是主持人刚才提到,跟七一的关系,在时间契合上确实离党的生日时间不长了,第二个层面,就是更为深刻的层面,更为广泛的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说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怎么样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中国辉煌的未来,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问题,可能更有现实意义,也更有深刻的历史的内涵。


  张树军:更直接的一个背景,还是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当时是十六大刚刚闭幕,实际上我理解胡锦涛同志到那儿去,到西柏坡去提出来要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还提出了“四个牢记”,这都是有现实的针对性,在这之后我们的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实际上一直在宣传这个。据我所知,西柏坡,河北省委宣传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包括西柏坡纪念馆,他们在胡锦涛总书记去西柏坡以后,把西柏坡纪念馆的展览又重新布展了,内容也扩大了,我前不久还去看了一下,他们就一直在筹备要搞一个(展览),因为在西柏坡那个地方毕竟还很局限,要让全国人民都理解“两个务必”,就是扩大它的宣传效果的话,展览也是一种形式。

  主持人:6月15号开展,开展第一天的接待就是4000多名观众,现在预约的观众已经超过八万人,在北京展十天已经预约八万。按照博物馆管理的规定,如果展期是十天的话,接待人数不应该超过三万人。这样一个展览,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人来看?

  张国庆: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确实是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国家的物质财富确实有了巨量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这都是不错的。但是我想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讲,很多人可能在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我们似乎失去了一点什么东西,我们丢掉了一点什么东西,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很多有识之士也都在想这些问题。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我们是否还应该多一点什么东西呢?要多的这点东西,或者刚才我们讲的,我们可能正在失去,已经失去的某些东西,就是一种精神。“两个务必”实际上照我的理解,它不只是执政党的传统,这样一种工作作风。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中心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意义上,正好跟现在很多人正在隐隐约约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正好是契合的。

  主持人: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两个务必”,当时1949年3月正是建国前夕,当时提出这“两个务必”的指示,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

  张树军:“两个务必”是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从时间就可以看出来,他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大家都知道,西柏坡这一段,中共中央到西柏坡, 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土地会议,制定土地法大纲,推动了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这些,中央在西柏坡这一段的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中国革命全国胜利的这种局面,大局已定,在这种情况下,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是为了规划未来的新中国的蓝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个方面制定新中国的各种方针政策。这个时候就面临着一个什么问题呢?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也讲了,就是我们党面临着工作重点的转移,就是我们长期在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到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从农村转向城市,工作重心要转移。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这28年都是领导革命战争,到这个时候面临着一个从领导革命战争向领导经济文化建设的这么一种转变。 从我们党的地位来讲,在解放区的时候我们党是局部执政,在解放区这个范围内。到这个时候要走向全国执政地位,执掌全国政权。


  张国庆:在这个历史性的转变过程当中就会存在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考试合格,我们能不能迅速地完成这种转变,所以毛泽东同志当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我们都知道脍炙人口的一个故事,我们进京赶考去。其实在进京赶考去的背后,在同样一份报告里,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的报告里,还有一段关于历史的一段说法,而这个历史的说法与1944年春天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这中间有某种联系性,当时就提出来,《甲申三百年祭》是讲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成败兴衰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当时看到这个情况,把这一段放到了延安整风里面,作为延安整风的一个必读文件来对待的,说明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严肃的、清醒的考虑,就是我们能不能由一个革命党转变为一个执政党,而且我们能够做得非常成功。

  张树军:所以毛泽东强调,在胜利面前不要骄傲,要谦虚谨慎。我们面临着建立新中国,是建立在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基础上的,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那么需要艰苦奋斗。

  主持人:听完张先生给我们介绍的历史背景,我们就有一个问题,这是在建国前夕,55年前提出的一个口号,当时的大背景就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一个革命党,但现在建国55年了,中国共产党早就成了一个执政55年了,为什么在执政55年的时候会再提出这样一个口号?

  张国庆: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里,毛泽东同志当时有一句名言,在讲两个务必之前前面还是有一段。中国革命的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好,我们把问题联系到现在,经过建国50多年以后,到今天,我们的万里长城是第几步呢?毛泽东同志他们那一代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或者说问题的严峻性,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的艰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跟1947年时候的局面,虽然在问题的性质上不太一样,但是从刚才我讲到的艰巨性、严峻性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可能比那个时候还要复杂,还要严峻。

  主持人:这就让我们想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就任之后,2002年12月,到西柏坡去参观,而且我们可以对应历史上毛泽东同志在去北京的路上”考试”,我们把它打一个引号的话,胡锦涛同志管这次的考察叫做“学习”,“上学”,我们从中看来能够联想到很多东西。

  张国庆:新的书记处成员集体到西柏坡去,等于是学习,学习和考察。但我觉得这样一个举动里面,我想这里面包含很多含义,第一,表示了对中国共产党最高宗旨,最高纲领的矢志不渝的一个追求,表明我们是共产党人。第二个,对形势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就是我们未来的路程还很长,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将要遇到的困难还很大,所以对形势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张树军:实际上我们回过头来看的话,毛泽东在1949年3月提出这“两个务必”的时候,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50多年之后我们现在看,又好像很有预见性。毛泽东当时看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讲他提到那几个情绪,因为胜利,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受,不再愿意过艰苦生活的情绪等等,还有糖衣炮弹的问题,很快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到了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以后,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觉得毛泽东当年提出来的还有现实的针对性。为什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之后,刚刚当选总书记,他就去西柏坡,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讲话的时候也提到了,就是近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在我们干部队伍当中是存在的,还有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实际上你看比较一下的话,毛泽东当时也是针对一些党内的不健康情绪,胡锦涛同志也是针对现实中出现一些问题来提出问题的。

  主持人: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糖衣炮弹的论述,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于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很不幸,很遗憾这50多年来,出现过不少这样被糖衣炮弹打中的人。

  张树军:这个情况恰好反证了毛泽东在即将走上全国执政的地位前夕,提出“两个务必”的现实针对性。确实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我们党史上来看,很快就有一部分,一小部分干部腐化了。大家都知道的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建国初期,腐化被枪毙了。刚才说的是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以来,好像这方面的问题更显得突出一些.

  张国庆: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说法叫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两个务必”,反观我们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有一些少数官员的行为,脱离人民群众,高高在上,骄娇二气,还是非常明显的,还有一部分,比如说,投资冲动、躁动、盲动比比皆是,前不久的嘉禾县是非常典型的,表现出来不是毛泽东描述的不骄不躁的态度。艰苦奋斗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注意到现在崇尚豪华的习性,在我们国家一部分的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身上,应该讲表现得还是很明显的。在国家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注意到,现在我们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大楼,其豪华的程度都是三星级,甚至我亲眼见过的地方,有的标准都是四星级的标准,应该说到了豪华的程度,真的有必要在现有的阶段上,人均才一千美元的这样一个基础上,真的需要有这么好的办公楼吗。再比如讲今天网上报道云南正在开始调查买车,一个州,甚至到底下的县政府里头,丰田的陆地巡洋舰88万一辆,就这么买了,老百姓的说法,屁股底下一座山,或者是一座楼,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主持人:看了展览之后,第一天有很多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很多东西,比如我抄录了这么一个,有观众说西柏坡精神就是领导干部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而不是泡在酒店开会,拿着酒杯讲党风。

  主持人: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政治本色我们怎么理解这个词,我们如果形容一个人,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本色,如果他不具备这样的本色的话,可能这个人也就不是这个人了。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不保持“两个务必”的话,中国共产党也就不能叫做中国共产党了,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

  张树军:可以这么说。因为作为一个人来讲的话,体现这个人的性格或者什么的,当然有内在的东西,我们常说人不光是外表美,还有内在美。我们共产党内在的是什么东西呢?那就是它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没有一党一派的私利,它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它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它的本质,体现的时候有多种形式,比如讲我们体现出来的是实事求是,也不一定就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比如讲我们体现出来的是与时俱进,这都是我们党的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一些外在的体现。我理解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还有艰苦奋斗,它是我们党的内在的政治本质的一种体现。

  主持人:在今天如果重提“两个务必”的话,像我刚才说到的环境、任务和条件都在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去理解“两个务必”,和55年前的理解是一样的吗?

  张树军:应该说从基本的内涵来讲的话,它应该是一贯的,一脉相承的。当然随着时代的不同,“两个务必”我认为也有赋予了时代不同的内涵,各个时代,从内涵上来讲,我觉得要把这个东西放宽一些,放大一些。艰苦奋斗来讲的话,我们现在说艰苦奋斗不是过苦行僧似的生活,当年毛泽东有一个很有名的照片,穿着补丁衣服做演讲,打动了很多人,现在我们是不是要回到穿补丁衣服,吃粗茶淡饭?也不一定。

  主持人:艰苦奋斗的标准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张国庆:我们可以看到的报道,像共和国的总理出去吃饭,叫汤汤水水,16个字怎么说来着,汤汤水水,简简单单,暖暖和和,反正就是那么几句话。吃得都是非常简单,刚才张老师说,其实我们也不是说要回到那个年代去,一切都要吃糠咽菜,不是这个意思,但是跟这个国家的大体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生活水准,这样一种物质的消费水准,我想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也好,作为一个政府来讲,还是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衡量标准吧。具体规定得非常具体,就变成一个很具体的政府管理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些数量化的标准。但是从一般的老百姓的感受上讲,什么叫做铺张浪费,崇尚豪华,什么叫做正常的工作支出,什么叫做艰苦朴素,老百姓其实还是有一个大体的约定俗成的判断。

  主持人:这“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自古以来,母亲教育孩子,师长教育学生,一直就没离开过这些字。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叫做,“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这“两个务必”始终能在共产党员和所有人的心中的话,恐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实现小康,并不是一件难事。

  张国庆:是,在新的时期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包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这是新时期的一些不同表述。但是这些表述跟刚才我们讲到的“两个务必”其实真的是一脉相承的。

  张树军:从更高的层面来讲,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重新提出“两个务必”,他是从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考虑的,因为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讲话的时候有一句话,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不能够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不能够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党,是很难以兴旺发达的,这就说明了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除了有现实针对的一面,更高的他是从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考虑的。特别是我理解他是从加强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是从这个高度来考虑问题的。

  结束语: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既然是本色,就永远都不能丢,否则的话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拒腐防变的法宝。感谢收看《央视论坛》。再见。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西柏坡精神(2004/06/20/ 20:06)
  • 西柏坡精神展:别让"豪华轿车"凉了百姓心(2004/06/20/ 10:27)
  • [组图]精神之旅——西柏坡精神巡展今开幕 (2004/06/15/ 16:33)
  • 网评天下周刊·重温西柏坡(2004/06/18/ 09:50)
  • 《牢记“两个务必” 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系列报道(四)西柏坡精神感染广大观众 热烈抒发爱党爱国情怀 (2004/06/16/ 20:12)
  • 西柏坡精神展受欢迎 观众留言一天写满五本(2004/06/16/ 07:28)
  • [焦点访谈]:牢记"两个务必" 永葆政治本色(2004/06/17/ 18:36)

  •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